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订阅手机短信感受新
闻震撼稳居信息前沿
好书酷碟全场打折
新浪首页 > 文学 > 正文

张宁:活在中国版的瓦尔登湖

http://www.sina.com.cn 2003-04-28 11:29   新周刊

  文/付晓晖

  云南的弥勒总给我世外的感觉。我每次去那儿,都只见天高云淡,树影婆娑。在这个彩云之南的地方,即便是荒草丛生的角落,也充满了灵气。而弥勒的灵眼所在:绵延数十里的葡萄谷更是风情摇曳,尤其是在这个葡萄谷里,种植着一种叫"rose honey"的葡萄,而这种拥有香艳馥郁名字的葡萄,又在这里被酿成一种叫云南红的红酒。--这样的地方,实在令人充满了遐想。

  在葡萄谷碰上张宁,觉得是件特别有意思的事情。我曾经想象一个红酒的总酿酒师是一个充满了酒风神韵的人,可张宁不是,他看着更像一个实验室里的人,宽厚笃定,随和谨慎,他连照相也是最传统的正面笔直站法。

  与葡萄酒有关的事

  也许张宁自己并不是一个传奇的人,他从华南理工大学毕业,一直在从事着酿酒的工作,从湖南到新疆到云南,他的经历始终围绕着一个"酒"字--他不是个传奇的人,但却选择了一个最有神秘传奇色彩的行当作为他的人生背景。

  和酒的感情,张宁说感觉像是与生俱来的,他没想过什么时候不做酿酒师了:"怎么可能呢?那我做什么呢?"张宁喝酒也有意思,每一口每一抿都是特别陶醉的样子,像口渴的人喝水。其实他几乎每天都要喝酒,或者更准确说是品酒,"会不会喝得麻木了?"他又睁大了眼:"咦!怎么会?""你爱喝酒吗?""我爱品酒"

  在酿造的季节,张宁的味觉就是云南红红酒的立命根本。在那些巨大无比的发酵桶里装的红酒,最后要灌装成瓶的必过关口就是张宁的舌头,他觉得可以了,甜度和发酵程度都够了,才能真正成为喝酒人的杯中物。"那每一罐的味道不一样?""不一样,因为每一罐我的感受不同。"

  红酒的魅力也许就在这儿,因为它的无数的可能性,也因为总酿酒师变幻莫名的感受。"你怎么觉得那是一桶好酒呢?"张宁沉默了几分钟,说:"是不是好酒,会喝的人入口就知道。关键是要酿独特的好酒。"--张宁说的独特,也是指合适,他说自己是要酿中国人喝着"觉得很舒服,很配合中国的菜系,喝着亲切"的红酒,他也去国外,也喝国外的红酒,他说好喝是好喝,就是千万别配中国菜,因为中国菜煮得熟、味道足,口味圆润,洋派的红酒味厚重,不合适。洋派红酒就适合他们自己的生冷、生涩的菜。--张宁去法国考察时带上了小罐咸菜,因为不习惯那边的饮食。他根本不相信别人说什么:"到了国外就尝国外菜的鲜"这样的说法,他是酿酒师,知道对味道的习惯是多么执着的一件事,因此,云南红红酒就一定是适合中国人。他是靠味觉为生的人,所以他的执着的性格也显得特别突出。

  云南红在市场上卖得好,应该说有张宁很大的功劳,毕竟他是总酿酒师。张宁懵然不觉这一切,整日呆在葡萄谷里,他唯一提醒自己的只是酿好酒而已。外面的世界,商场的如何竞争,跟张宁也没什么关系。据说有时销售环节的同事也生气,他们的规律是产品要不断推陈出新,而在张宁这儿,出一个新产品哪是这么草率的事?他觉得酒这个东西是一定不能敷衍的,"酒有灵性的,酒和人的感受息息相关,不然就不好喝了。"张宁一直想推出陈酿酒,但他比谁都不着急,如果你想看看那些橡木桶他倒是非常乐意。

  如果外面有客人来,张宁最开心的事是带着他们在酒厂里四处走走,他觉得别人要是不喜欢这儿简直是不可能的事,酒是多么美妙的东西,而酿酒又是多么美妙的事情。

  张宁长年地呆着弥勒的葡萄谷里的酒厂里,周围的气味除了葡萄酒味就是葡萄藤的清香味,但是问他属于感性的人还是理性的人时,他总是毫不犹豫说"理性"。

  与葡萄酒无关的事

  有同事开玩笑说,因为张宁能酿美酒,连上天都夸赞他,所以给了他一个漂亮的女儿。待我真正见到他的女儿,我也忍不住羡慕起张宁来,因为他的女儿真真正正是钟灵毓秀,一双眼睛像极了水晶葡萄。

  女儿在比较远的地方读书,每逢假期张宁就把她接回弥勒的葡萄谷,他觉得在这里,女儿会非常开心:"多好的地方,有山有水",但女儿就觉得有点闷,张宁还有些纳闷:"怎么会闷呢?不是城市的孩子才会闷吗?这里那么多好玩的。"

  张宁是有些拒绝城市的,他说自己一到城市就心里犯急,前一阵他到广州和大学聚会,没呆几天就急急地回弥勒了,对这次同学聚会都没有太多感受,有人问他,他总会愣一愣,一字一句地告诉别人:"感触就是……变化太大。"--搞得别人兴味索然。

  其实张宁在长沙工作过几年,这也是他难得的城市生活,但没多久他就去了新疆的小城,在那儿做一个红酒品牌的总酿酒师。每次我问他:"在弥勒会不会觉得无聊啊"之类的话,他总是淡淡地笑,说:"要在新疆,你还不知道怎么问呢,那儿真是一个人影都见不着啊?quot;--在那儿,张宁曾经和同事开车出去玩,可是刚开出城又回来了,因为天已经黑了,虽然什么都没玩到,一天的时间已经过去了。

  就那样的环境,张宁还是呆了三年,他说自己从来没觉得苦过,他有时看见别人听见他当年在那个地方就面露愁容,心里还忍不住想发笑,对他来说,安静的生活比什么都重要。如果安静又充满葡萄香,那就是天堂了,比如说弥勒的葡萄谷。

  张宁在葡萄谷的生活听起来就像梭罗的"瓦尔登湖"中国版本。他在这儿酿酒,闲下来时就去山谷的湖里钓鱼,钓不钓到他无所谓,那个过程他就很享受;然后他还上上网,有记者郑重地问他上网都看些什么,他笑眯眯地:"我聊天。"--其实他还看新闻,不过他觉得自己大部分时间好象是在聊天。

  即便不聊天,他也有很多事情可以消遣。葡萄谷里养了几只狗,一天几个工人叫张宁,说狗不行了,因为狗发出了猫叫,张宁去看,也想:"这狗变态了?"他仔细往狗窝一拨拉,才发现是狗生小狗了。

  关于狗的故事张宁的后续报道是:"生了三个,一个被狗妈自己一脚踹死了,另一个被偷了。"--这样的故事在葡萄谷经常发生,张宁能说一串给你听。如果你和他边喝酒边聊,故事就更多了。


新周刊网络版第152期 专题


新 闻 查 询
新浪个人家园全面升级,买一送二超值大礼!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