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订阅手机短信感受新
闻震撼稳居信息前沿
好书酷碟全场打折
新浪首页 > 文学 > 正文

寻找阳光青年

http://www.sina.com.cn 2003-08-28 14:38   新周刊

  当“青春时态”变成各个年龄的人都主动选择的心理时态,当“亲和、自信、活力、上进”的文化特质已然显示出其普遍吸引,“阳光青年”们看来真的将成为国家进入“青春纪元”以来当之无愧的主力兵团。

  文/捕风

  2003年6月,一项名为“娇子阳

  光青年彩信大搜寻”的活动

  在全国正式启动。这项活动由成都娇子品牌推广有限公司主办,按照文化内涵、智慧才华和外形条件并重的原则,以参赛者综合素质为准,通过网络、专家评委和观众三重评选,选拔出“亲和、自信、活力、上进”的“阳光青年”。

  乍一看起来,所谓的“阳光青年”概念并不新鲜。毕竟,如果我们把“年轻”条件反射般地简单想象成所有那些十几二十的愣头青,那么对于那些以标榜个性、一味求新求变为能事的新人类来讲,他们早就已经给自己准备好了大量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酷辣噱头。可是,正如主办方所一再推崇的对青年文化和社会趋势的深入、全面理解:这里的“青年”是涵括了18-45岁的社会力量中坚,这次的评选也从评判标准上特别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青春选美”。

  访问娇子品牌推广有限公司总经理罗诚的时候,他就特别强调说:“阳光娇子”品牌所推崇的群体历来就是一群怀有年轻心态、不断积极进取的人,他们渴望成功、渴望成为社会生活的主角、也在社会生活中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个性化”虽然是现代青年文化的一大主潮,但仅仅有个性是远不足够的,评选“阳光青年”的活动也就是想从正面给“青年文化”一种良性的推动和诱导。

  重新回到“阳光”理念

  在我们深入探讨“阳光青年”理念对于今天的中国青春时态之独有意义前,我们也许可以把目光转得更远一点……

  早在1799年,西方世界就曾被青春的激情驱动,当法国大革命进行得如火如荼,年轻人第一次通过他们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改变了整个世界文明的进程。29岁的华兹华斯在诗篇《序曲》中写道:“活在那个黎明多么幸福,而青年如进天堂……”

  在上个世纪初的某一天,上了年纪的文坛老大姐格特鲁德·斯泰因平静清晰地对年轻的欧内斯特·海明威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海明威随即把这句话用作他第一部小说的题词。这是部风行一时的小说,从此——青年男子试着像小说中的男主角那样沉着冷静地醉酒,大家闺秀则像小说中的女主角那样伤心欲绝地一个接一个与人相爱,他们都是海明威笔下的跌跌撞撞的人物,“迷惘的一代”亦正式成为对那么一整代人坚固而确切的指称。

  1950年夏天,当凯鲁亚克在墨西哥城用一架老旧的打字机停也停不了地写出了“垮掉一代”的代表作《在路上》,整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青年再度跟随着他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一条无限放纵、不知目标、只是朝向自由和梦想的茫茫行旅。

  而所有这些西方世界里最波澜壮阔的青年文化图景,到了伟大的思想评论家马尔科姆·考利那里终于有了一篇最通透而饱含意蕴的结语——马尔科姆·考利在《流放者的归来》一书中让几个世代以来的“流放者”(或者说年轻的叛逆者)彻底放弃了千篇一律的迷惑和叛逆。他们意识到极端个人主义全部的缺陷,进而重归社会,他们是用最积极而正面的社会身份感结束了自我精神上漫长的游弋。在他们之后,婴儿潮时期成长起来的“x一代”和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成长起来的“电玩一代”、“卡通一代”、E世代都纷纷选择了对传统价值、精英价值观部分而主动的复归,近年来大热一时的“波波士”族群就是这种在保守和激进之间,可调和式的青年文化的最佳例证。

  或许我们真的可以说:在今天的中国,“阳光青年”所代表的积极、乐观、自信,富于责任感、判断力和使命感的人生价值取向也就是被一再选择了的、永不过时、永不失效的那一类人生价值取向,它直接保证了“阳光青年”们都将怀着明确的目标感真正成为各行各业的支柱和精英。

  青春不拘一时一地

  6月3日,“娇子阳光青年星探队”正式出街,10名配备最先进彩信手机的靓女用她们的审美观和理解力来倾力发掘就在人们身边的“阳光青年”,而到了11日,成都地区娇子阳光青年彩信大搜寻活动的首支外国人队伍——俄罗斯美女星探队也成立了,她们和其他的中国姑娘一道把年轻、开放、勇于自我表达的心态传达到了城市生活的各个角落。短短数日内,主动报名和被“星探队”发掘参与这项活动的人数已将近2000。

  6月8日,当星探队在春熙路搜寻娇子阳光青年时,一群在成都某外企工作的外国朋友欣然推举了他们的一位同事参赛,这位名叫李中华的美国青年也阐述了自己对“阳光青年”的理解:穿着整齐、生活态度积极、有责任感、幽默、喜欢结交朋友。

  6月9日,“星探队”来到了成都磨子桥一带的电脑城,而“星探队”刚到参赛表格就被一抢而空。其实,自认符合条件而来毛遂自荐的“阳光青年”多半是当地经营电脑的个体老板。

  6月12日,前一阶段一直战斗在四川抗击非典一线的41岁的梁宗安副教授因为他出色的能力和个人魅力成为“阳光青年”评选以来,第一个被同事集体推荐的人......

  一个有趣的现象一直也都非常突出——在网络自荐、网络评选的那一个部分,参赛选手大都集中为18-25岁这一最为年轻的族群,他们之中有学生、有街舞教练、有许多新兴行当的从业人员,但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他们十分注重照片上对个人形象的塑造,但个人经历部分却都相当简单、直白,没有呈现出特别明确的方向感、目标感,也没有表达出特别强烈的自信特质。至于由各行各业推选的“阳光青年”代表则多半实际年龄偏大,30-45岁不等,在这一人群里,他们基本上都已经在自己所从事的行当找到了充裕的自我表达和专业自信,而针对如何不断保持“年轻、开放、积极进取的心态”他们也有特别多的自我体会,“心态决定一切”似乎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最好的验证,他们看上去几乎都比实际年龄远为年轻。而6月29日,在由“娇子阳光青年形象大使”陆毅主持的选手见面会上,陆毅在和数位比他年龄大、比他见识广的“阳光青年”候选人见面后,都不得不感慨:自己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见面会上难忘的一幕还包括,有“蓉城第二雕塑”美誉的年轻交警曾革为大家表演交通指挥手势。虽然大街上、十字路口的交警们很多人都见惯不惊,可当曾革以他的全情投入和自信挥洒使得人们从指挥手势中也读出了审美意味,人们也就深深感受到对任何一种纯正的职业精神的敬意。

  重要的是心态年轻

  7月评选逐渐进入白热化阶段,经初步筛选、淘汰而确定的50名候选人名单旋即出炉,细心的人可以发现其中网上得票成绩和综合素质都颇为突出的那一拨人几乎都是从各行各业中被推举出来的,四川省、市的青联组织也起到了相当积极的动员作用。7月3日我们应邀走访了四川省青年联合会,执行主席吴旭介绍说:四川原本就是文化强省,而经过了近年来的四川青年文化节、乡村青年文化节和单位、社区的青年文化建设,四川的青年早已经习惯于积极主动地从各个方面展现自己的青春风貌,青年所独有的文化心理氛围也早已是和所有人的实际工作、生活紧密结合的一大共同氛围。

  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徐玖平教授在此次评选中受到了不少人的大力推荐,应用数学和物理化学的两大理学博士学位,多项学术成果和密密麻麻的学术、行政兼职使得很多人都大大地佩服他充沛过人的精力、能力,他颇具学人风范的言谈举止也为他在网上挣到了不少形象分。问起徐教授的实际年龄,他先是半开玩笑似地反问:你们是不是嫌我老?接着便从生理年龄、心理年龄、社会年龄三个角度分别阐述了他对所谓“青年状态”的理解。在徐教授看来:心态决定一切。“不满足于现状”的精神状态也就保证了心理年龄的年轻。而人在科学面前原本就是永远年轻的,所以,他会一直怀着不断创新的精神走下去……“自己看自己越看越伟大”是他对自我某种强大的自信力的描述,而他也同时强调说自己是有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情怀的--就是在这一点上,徐教授特别指出了他们这一代人和生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人的最大不同:七八十年代生人胆子大、脑子活,自我观念强,优势也突出,但实际上,他们缺乏方向感和目标感也缺乏心怀天下的忧患意识,他们太容易受外界影响而轻易地丢掉自我根基。

  23岁的黄进在本次评选中同样非常抢眼,虽然还是学生,但身任成都市学联主席、成都市青联副主席的他已然获得了包括四川省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内的十多个奖项。不过,对于参加这次“阳光青年”的评选黄进的心态还是相当平稳,在他看来“阳光青年”的理念是给年轻人提出了一套综合而高的要求,而这样一个正面而丰富的概念也值得他继续为之努力。他特别认同“阳光青年”对“自信”的推崇,对他而言自信就是清晰的自我判断,是建立在可行性基础上对“未来”的规划,当一个人走到相应的位置时也总是自信促使他抓住机会、获得发展。透过本次活动,黄进有机会和那些比他大很多的“阳光青年”候选人接触,黄进说:虽然我们这一代人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有一些自身的优势,但是,他们对事物的感觉和判断无疑却更沉稳、有力,和他们打交道时我感觉到他们对人处事都特别朴实、厚道、讲求实际。黄进并没有为一个纯然个性化的青春年代的到来而欢呼,他看到了自己同龄人身上盲目自信、盲目追求个性、好高鹜远的种种缺失,但即便如此,黄进也还是对他们这一代人将要把握和开创的前景充满信心,他说:我们如果再多一些机会,再多一些经历,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华西都市报》负责了本次活动的全程追踪报道,而《华西都市报》的广告部主任郭登礼更亲自参加了“阳光青年”的评选。30岁的郭登礼因为几个月前沸沸扬扬的“非典”事件而深有感触,正是这一事件使他特别意识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社会凝聚力的重要。年轻人应该为国家做事,一个国家的青年也必须把个人融入社会价值之中、勇于承担社会责任。郭登礼相信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是可以相互鼓舞的,他参加这次比赛就是想用实际行动带动更多人都加入这一“阳光青年”的行列。

  在不同国家的不同时代,总会出现不同的青年群落,他们敏感可塑的心灵、外在张扬的表现总是能最先触摸到时代跳动的脉搏和社会前进的节奏,据说这也使得他们在任何方面都能比其他人更体现出时代的特征、时代的选择。当“青春时态”已经越来越变成各个年龄段的人都主动选择的心理时态,当“亲和、自信、活力、上进”的文化特质已然显示出越来越强大的普遍吸引,“阳光青年”们看来真的将成为我们国家进入“青春纪元”以来当之无愧的主力兵团。


新周刊网络版第159期 专题


新 闻 查 询
新浪个人家园全面升级,买一送二超值大礼!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