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订阅手机短信感受新
闻震撼稳居信息前沿
好书酷碟全场打折
新浪首页 > 文学 > 正文

让存在的被看见

http://www.sina.com.cn 2003-08-28 15:33   新周刊

  周海的《工业的沉重》再次让我们意识到已经无可挽回地成为了“沉默的大多数”的产业工人的存在,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工作状况与生存状态。

  在陆学艺主编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报告》中,在构成了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基本形态的十大社会阶层中,以前被赋予了“当家作主”地位的产业工人阶层居于倒数第三位。尽管这可能是一个暂时的现象,但这毕竟是一个悲剧。在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虚幻的“尊重”之后,他们一落千丈地成为了社会的底层。随着新的社会主导观念的变化与形成,工人形象逐渐在传媒界淡出,取代他们的是白领或专业人员媒介这样的新“当代英雄”。大量的传播媒介争相标榜以白领为服务对象。工人形象在被传播边缘化的同时,社会对于工人的关注也当然逐渐失去目标。

  正是在现实社会中工人的存在越来越边缘化,传播媒介中工人形象越来越难以见到的时候,周海的《工业的沉重》再次让我们意识到已经无可挽回地成为了“沉默的大多数”的产业工人的存在,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工作状况与生存状态。周海的这个纪实摄影作品,开始于1997年,据他自己说至今仍然在继续着。在他自述中,他说他的这个摄影作品想“让更多的人关注到隐藏在工业背后的一面,关注到工人们的劳作和生存”。也就是说,他的影像想要言说的是“工业”这个抽象词汇背后的具体性与丰富内容。他想要展示的是由这些沉默的身影所支撑起来的“工业的沉重”,以及一个阶级的沉重。

  《工业的沉重》打破了以往常见的工业影像模式。他既没有从煽情的故事下手,以图用关注下层的居高临下来博得人们对“关注者”的注意,也没有以一种宏大叙事式的概念化的表现来重复关于现代化的神话。周海以点状结构的形式,选取产业工人工作中的一些具体瞬间,从他们现场工作的各个方面来接近并呈现他们。通过宏观的场面与局部细节的交织,周海的作品破解了有关工人的过去的神话,还原了处于真实的生存状态中的工人形象。他没有想通过这样的影像来赋予自己一种关注底层的道德优越感。周海的作品的意义在于他以自己的穿透力强烈的影像给了我们一个重新面对现实的机会。在他,无论是为现代化建设唱赞歌,还是反思现代化所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最要紧的首先是让广大的受众了解“工业”的具体性,了解从事工业生产的工人的具体人格,了解他们与他们的工作之间的关系,了解这样的工作对于他们所具有的意义,了解他们的工作在整个社会中所具有的意义与价值。为了达成这样的目的,扎实的影像描述是一个基本的前提。

  其实,《工业的沉重》在表现了工人的“劳作和生存”的同时,更多地是呈现了工人阶级由社会的主流滑落到边缘的无奈现实。由于特殊的社会发展道路与历史机遇,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一个奇特的过程。在国家基础建设还没有全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业现代化的时候,却已经面临了向信息社会转向的局面。还远没有达成的工业社会与急切追赶的后工业社会这两种现实与目标同时并存的情况构成了现状。而周海影像中的工人,也许就是最直接地置身这种尴尬现实中的实际存在。然而,他的这些作品并没有对于这种尴尬处境加以刻意的渲染。他让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他们面对这样的窘境所表现出来的复杂心态,那是包括了自尊,坚毅,失落与无奈的复杂心态。在《工业的沉重》中,已经没有了这些乐观得有点天真的东西。工人在这里显然已经不是虚设的“领导阶级”形象,他们首先是一群为自己的生存在奋斗的人。周海所做的就是尽他所能来观看,观看“工业的沉重”以及“工业的沉重”之下的工人。他给我们展示了就是这么一个我们其实已经长时间面对的但却没有正视的现实。他们的存在与形象也许过于刺痛我们的眼睛,会令我们感到不适。但是,他们的存在不应该被以各种借口加以回避。周海的工作的意义首先在于,他让我们重新看见了他们的存在。


新周刊网络版第159期 专题


新 闻 查 询
新浪个人家园全面升级,买一送二超值大礼!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