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棣是个富于激情的人,他也觉得每个人心中都有英雄情结,只要点燃,它就会释放得很灿烂。
文/孔空、刘为
博士姓范,名棣,现有名分是香港,招商迪辰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几个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但许多人宁愿直呼其博士。原因简单,他给商界的印象如此。更坦白地说,博士是“加州博士”。1985年,范棣已经自中国人民银行硕士研究生院毕业,同时也轻松毕业于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分别师从银行家刘鸿儒和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天然的“学究情分”注定范棣要进入“海阔凭鱼跃”的境界。一次去美国考察之后,范棣巧遇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教授,弗教授当时已经是名震全球的货币学派代表人物,与大师凯恩斯齐名,如今则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大师面前,范棣很谦虚但是却很勇猛,在言语的交锋中,范棣与弗老言谈甚欢但又时时针锋相对。弗老最终做出惊人奉劝:建议先去攻读一个经济学学位,再回来论道。于是,范棣荣幸地被弗老推荐到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
范棣在校期间,“商业情结”时有萌动,但是学术情操也一发不可收拾,整日沉迷于钻研国际经济风云变幻,探究经济大师真知灼见。范棣在伯克利大学学完博士课程后,随即进入南加州大学继续攻读管理学博士学位。
自此范博士就有“加州博士”的雅称。随之在那里的一座高山上安置了家业,俯首即见山下太平洋的浩淼。范棣的圈子在加州也越来越密集地集中在学术界,加州若干大学的经济学教授、管理专家、金融高手以及商业精英逐渐汇聚门下,偶尔招揽一处,点上中国菜肴,即东南西北、国际国内、政治经济高谈阔论一番,每每结束却总有深刻结论,感悟良久,毕竟学术高手聚齐,即便闲谈,也难免擦出箴言火花。
顺利的资本闪客
范棣有学术情操,但绝不学究,其脑袋似乎装有天然的金融芯片,使其在金融领域呼风唤雨。
去年,范棣在香港资本市场使出一记漂亮勾拳,直取上市公司启祥集团,如今稳坐香港主板上市公司迪辰亚洲主席位置。
范棣喜欢香港,也对“香港游戏”熟练有加。除了担任过香港友联银行副总经理之外,范棣在“危险的1998年”,临危受命于招商局集团,这家中国著名的红筹公司管理近2000亿港元的资产,但是却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负债累累,面临来自诸多全球债权人的沉重压力,险些破产倒闭。范棣在困境中走马上任,就任董事财务总监(CFO),奔走于国际金融界数月之后,连续几招国际套路,为化解招商局的债务危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令香港工商界侧目。同时,范棣的几个动作也为日后招商局集团转型为投资控股公司做足了准备。
之后,范棣急流勇退,在香港注册创立招商迪辰公司,由一家小小的网络公司起步,迅速融取数量可观的资金,之后7次成功躲避“网络泡沫”灾难,公司急速前进。范棣的动作向来快速高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收购香港主板上市公司启祥集团,注入优良资产,并更名为迪辰亚洲,出任主席。而今,范棣又在香港注册成立迪辰控股集团公司,以投资控股面目出现在香港商界。短短3年,公司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网络小辈,转而成为总部位于香港的投资控股集团,范棣可谓顺风顺水。
各种迹象都表明,范棣玩资本的方法不像是“温水煮泡菜”,而是一位急速的“闪客”,令人应接不暇。
醉翁之意非物流
许多人把范棣当作“物流大亨”看待,虽然有误,却也不为过。
范棣现任招商迪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招商迪辰(亚洲)(香港主板上市公司)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美国启祥中国科技(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董事会主席等等职务,同时范棣也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教授,兼任北大光华——迪辰物流供应链研究中心副主任。由于在物流领域贡献卓著,范棣荣获“2001年度中国物流界十大风云人物”之称。
但招商迪辰生不逢时。它诞生时,新经济概念被热炒至沸点,也就是说,是网络泡沫破裂的前夜。随后的几个月,无数的.com公司倒闭。已没有专业投资公司会对以网络为题材的招商迪辰感兴趣了。
范棣涉足物流是无意,但成功却是有心,范棣先后带领公司转型数次,先后尝试过电子商务、货运代理系统、SCM(供应链管理)软件、物流系统集成、物流ASP、物流综合解决方案、第三方物流服务等等。最后,范棣的技术人员开发出整套的软件和硬件,并且拥有咨询实施能力,于是整套解决方案成功出炉,迪辰“综合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竟然迅速名扬业界,各地政要争相邀请范棣前往传道解惑。类似中海物流之类的大型公司也立刻向范棣的公司靠拢,迪辰俨然成为物流业的“大拿”。赚钱后,公司随即在各地重要物流城市招兵买马,安营扎寨,局面越布越壮观,一个新的物流大鳄浮出水面。国内外数百家著名物流与制造生产公司,先后成为迪辰的客户,生意日益红火。公司随即按照“第四方物流服务商”的业务构架,明晰地把业务划分成四块,即:物流IT系统集成及物流系统软件、硬件、终端产品产销,物流咨询服务,供应链管理。
架构建设成规模之后,范棣也就被大大小小的各类物流会议争相邀请,各类请柬应接不暇,各种奖项也鱼贯而入,同时由于范棣的物流产业做得很国际化,甚至有物流专家尊称博士为新一代“物流教父”。范棣显然自愧不如,毕竟物流业并不是未来的博士和迪辰公司的理想所在,范棣的产业布局已经远远超出这个范畴,好戏还在后面。
激情的商界新贵
范棣喜欢点燃员工激情,他觉得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英雄情结,只要点燃它,它就会释放得很灿烂。某月,招商迪辰的管理团队出现重大裂变。一大批高级管理人员带领一批员工突然离开公司,另创家业,引起公司强烈震动,一时间人心惶惶。范棣非常冷静,决定:想走的人尽快走,不要让消极情绪感染团队其他成员,然后迅速将留下来的骨干推到领导岗位,这样很快就带动一批人起来。事后,范棣感慨:其实所有的人都是这样,要给他鼓励,给他空间和机会。
范棣还总结出真理:一个企业要想保持长久的激情,领导者必须保持一贯作风,善于发现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推动流程变革,将激情的种子像播种机一样撒播在企业的各个团队之中,让大家都有创新的思维。
范棣有时会在公司内部采取一些突击手段,他组织一个销售团队叫做“飞虎队”,全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很有激情,博士给他们分配一些销售任务,配备一些必须条件,让他们自愿在某个市场的真空地带“空降”。大学生们自愿立下军令状,发誓在多长时间内要把某个地区打下来。范棣发现他们身上焕发出来的激情很难衡量,对于公司来说,他们就像正在喷发的活火山。
当下中国许多企业界人士喜欢比酷,企业家彰显个性成为时尚之风,范棣却随和亲切,谦虚温和,人缘颇佳。他不仅深谙中国处世经商之道,而且熟悉国际惯例,因此成为中西智慧融通的经营典范人物。
范棣喜欢驾车,但不喜欢赛车,且满脑子数字财务报表,因此常会有小型“交通事故”的潜发危险,故而不开商务轿车,选择宝马越野车,而且车子前后方保险杠皆选粗大抗撞型,心里多一份踏实。
范棣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时常穿梭于国际都市之间,却向来不喜欢西装革履,而是轻装上阵,随意休闲。范棣出行常坐经济舱,亲自背上厚沉的笔记电脑,不劳秘书大驾。日常商务见面,范棣喜欢家常菜系,且不喜烟酒,不爱歌闹,但每逢有识之士,却侃兴大发,不留神则出现“讲师风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