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订阅手机短信感受新
闻震撼稳居信息前沿
好书酷碟全场打折
新浪首页 > 文学 > 正文

丽江国际艺术工作展示节日记

http://www.sina.com.cn 2003-12-10 17:48   新周刊

  当艺术被妖魔化时,大家都把目光投向西方主流价值观,以为得到这样的认同才是成功。而这些艺术家们却不经意地做作品,顺便和老友聚会,自娱自乐,也一样好玩。

  文/杨礁 图/蔡鸣

  这个在圈内盛名远播的艺术节,10月13日便在丽江拉开了序幕,来自不同国家的12位艺术家在乘大巴到达丽江后,就在脱离母语的开放场所中工作,直到10月25日开幕,向公众展示他们的作品。临街的大门敞开,过路的人都可以加入。

  这两个星期里,艺术家们为丽江带来他们的作品,还有一些变化——

  10月21日19:30 我到达木王府驿站,艺术节工作人员把我领到前台,给我一张表格和一部简易相机,希望我能参与艺术家邱志杰的作品《客》。邱志杰向来到驿站的客人提供一间房免费住宿一晚,请客人用提供的相机拍摄他感兴趣的一切事务,摄影风格不限,填妥表格后在离店时交回。10月25日,邱志杰本人不出现在丽江,但他要利用这些客人拍摄的照片完成作品,要求是,客人的第一张照片要拍摄自己。

  我领了相机,第二天上午拿了相机四处乱窜,找到浪费胶卷的理由,并且极认真地填了邱志杰的表。

  10月21日22:30 艺术家徐坦用幻灯展示了他以前的部分作品照片,并放了一段关于几个同性恋的DV,这也是他的作品。两个小时的观看使在场的人都有些疲惫,徐坦说:“最后一个DV,可以让大家轻松一下。”他放了一个艺人用自己做的乐器自弹自唱《南泥湾》的DV,这个艺人经历颇为曲折,年过60后认为自己要作音乐家,于是制作许多简易乐器演唱,并且和摇滚乐队一起演出。艺人古怪的唱腔和认真的神情逗得大家哄堂大笑,气氛果然轻松了。我也笑:艺人五音不全,可是他戴着眼镜一本正经,并且坚信自己是音乐家。他沉醉其中认真的神情令我肃然起敬。这群艺术家,又何尝不是如此。

  DV播放完后,大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挤满这个场地的是参展的艺术家、义务在艺术节帮忙的美院学生和媒体记者。徐坦站着认真听别人提出的问题,诚恳得像刚入学的学生,我想,起码,他们不是矫情的。

  10月22日11:00 艺术节的总策划叶永青带我到驿站隔壁开放的庭院参观艺术家的工作状态……丽江独有的温润太阳照到庭院中,树叶在地板上打出斑驳的影子,艺术家们的工作节奏和丽江的节奏一样慢。这个庭院的大门开在小巷子里。和晚上不同的是,白天连往门里探头的人都没有了。

  10月23日16:00 木王府边上的酒吧里,老板亲自下厨为一位参展的艺术家做了炒饭。他问我艺术节何时开幕,工作场地在哪里。虽然于工作场地近在咫尺,但他没有看到海报,只看到了一个细细的“丽江艺术工作展示节”的横幅。与此同时,在庭院中工作的艺术家们到了最忙碌的时候,他们的助手穿梭的次数更多了。

  庭院外面,有一尊已经做好的装置,碎木屑上摆着碎裂的镜子,5米外一位纳西妇人独自坐在屋檐下,对装置视而不见。主办方希望艺术节和日常生活发生的联系,似乎没有预期的那样进行得顺利。

  10月24日21:00 纳西人木欣荣的作坊里,摇摇晃晃的中东音乐似乎让整间屋子都在晃荡。老木自顾自用斧头砍一截圆木桩,间或和我聊艺术节,他想去看看,但不知道地方。老木的夫人张俊是个玲珑的成都女孩,她说作坊里最好卖的就是小摆件,但是老木今年都把心思花在大的木雕上了,做好都是自己收藏,他才不舍得卖。张俊带我到作坊里屋看老木今年做的一组纳西老妇人木雕,七个老太太一字排开,神态各异,张俊跟我说老木为她们设计的台词,逗得我哈哈大笑,末了她告诉我:“老木说这是老太太们的语音聊天室。”木王府驿站门口那两尊备受艺术家赞誉的木雕也是老木的作品。

  张俊拖出一尊木雕,是一个纳西人一手举着自己的心,另一只手把自己的头托在空中,我说,哈哈,老木爱你,甘愿为你掏心断头。张俊跳起来:“英雄所见略同啊!”木雕托起的头的表情有些失望,在身体上,还有三张脸,一张欢喜,一张愤怒,一张悲伤。老木的意思是,人可以把握自己的心思,当然也能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我无语。一个音乐人进来,在木雕前驻足良久,泪如雨下。

  很多地方,这些有意思的民间艺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在生活。

  10月25日11:00 木王府内的游客诧异地看着地上的水果,各种水果几乎占去整个木府前庭。这是宋冬的作品《吃世界》,水果摆出的是放大的世界地图,她说:“可以随便拿,随便吃。”抢先动手的是艺术家们,接着是帮忙的学生,都毫不客气地坐在地上大吃,于是游客中有人心动了,走到“地图”中细细地挑选了几只苹果。三个纳西老太太进来,用她们随身带的塑料袋挑选了地上最好的苹果,组成非洲的黄苹果就这样被消灭了,到下午,像香蕉那般可以就地正法的水果已经杳然无踪,我在街上碰见的每个熟人都说撑破了肚子。

  10月25日16:00 陆续前来的还有艺术批评家、艺术投资者、没有受邀的艺术家。本地人和游客少之又少。有两个六七岁小女孩,要求在场的人为她们签名。女学生说:“我不是艺术家。”小女孩说:“不是也要签。”这个即兴发起的行为艺术得到了在场的艺术家积极响应,并得到回赠:这两个女孩的签名。同理,我也被抓住,为她们签了名,而我的采访本上,赫然写着她们的名字:王艺红、张曼玉。张曼玉小姐无疑是当天与艺术节最合拍的人——艺术终于和她的生活交融。

  10月25日17:00 何云昌的作品终于迎来最后时刻。他把自己的一只手浇铸在水泥柱里已经24小时。这个灵感来自于古书上“尾生抱柱”的行为,想表达的就是对约定的执著。何云昌解放的时辰将到,参观展览的人纷纷与他合影,仿佛是小人物见到脾气好的大明星,他们摆了各种POSE,要求为其拍照的人一定要拍到何云昌的手臂在水泥柱里。

  工人来了,要用外力取出何云昌的手,许多摄像机和相机围住了他,以致事先抢占制高点的人根本拍不到开柱取手的画面。这场面仿若狗仔队追拍偷欢的明星。

  10月26日10:30 艺术家们和参观者来到古城边的束河镇,这里原本有一个外围展,但是展览现场却只有所剩无几的艺术家。问几天来一直在帮忙布展的美院学生,才知道:在头一天下午,众多艺术家在龙门客栈前的院子中进行天体浴,旁边的路上和石桥上都能对这个院子一览无余。兴起的艺术家们又找来三轮车,搭载十多个人全裸骑到街上,结果被当地的老太太追着骂。当地人的愤怒显然打击了他们的热情,于是大多数人的展览也不做了,收拾行李去虎跳峡玩。

  丽江国际工作艺术展示节在参展艺术家到达大理联欢后结束。我得承认,被邀请的12位艺术家都很可爱,他们在两星期中,如老木想的那样,用自己的方式向大众发出邀请和询问,尽管得到的回应甚少。这期间多数身处丽江的人对这个展览并不知晓,而艺术家之间的交流却无比火热,他们的资金很少,所用的材料也带着强烈的丽江的生活色彩,谁能说这个节日与丽江的生活无关呢?

  当艺术被妖魔化时,大家都把目光投向西方主流价值观,以为得到这样的认同才是成功。而这些艺术家们却不经意地做作品,顺便和老友聚会,自娱自乐,也一样好玩。


新周刊网络版第167期 专题


新 闻 查 询
新浪个人家园全面升级,买一送二超值大礼!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