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侯虹斌
人见人爱、车见车载的丽人肯定是有的。不过,这样的荣耀在不同时代归诸于不同的人。事实上,我们对这些美女美丽的认知,并不和她们的美丽呈正相关。美丽标签是谁给贴上的?
史书:政治价值决定一切
从史前到两汉三国,几乎所有美丽的荣耀都给了那些嫔妃。她们沾了老公的光,才能青史留名。最著名的美人无非就是妲己、褒姒、甄氏等,在乱世中惊鸿一现,“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日,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把政治要员迷得神魂颠倒,一个国家的命运就在她们的拈花微笑中转了一个弯。至于治世中的平阳公主、张嫣皇后等绝色且聪慧的女子,因为不具新闻价值,往往不为后人所知。
妇孺尽知的四大美女,都有其政治意义。西施舍身入吴国,成就了春秋时期越国的霸业,并与最早的巨贾范蠡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王昭君出嫁是大汉帝国最有名的和亲事件,衍变成中国与“夷族”最重要的外交政策之一;貂婵离间董卓和吕布两父子,改写三国的历史;杨贵妃则是“狐媚偏能惑主”,她的改嫁使整个中华的封建史由盛而衰……尽管她们四人有的大脚有的痴肥,长得并不完美,不过,winner talks,倾国倾城,就成了她们美丽的最好证明。
美国学者玛丽莲·亚隆的《乳房的历史》说到二战时期美国妇女“政治的乳房:双峰为国”就是此意,它补充了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的话:“美将拯救世界”。不过,美人并不一定是拯救世界,也可能是颠覆。
诗词:妓女换了浅斟低唱
一到两晋南北朝,奢靡淫逸的风气到底还是把春秋战国和大汉帝国培养出来的大气给摧毁了。萧梁时期“恋物癖”疯长,意淫于女人的衣领、绣鞋、枕、席、衾,越靡烂越美。梁简文帝萧纲还乐于提倡写色情诗:“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如刘缓敬的“粉光犹似面,朱色不胜唇。遥见疑花发,闻香知异春。钗长逐鬓发,袜小称腰身……”就是类似于典雅版的《十八摸》。
一个研究唐宋文学的博导说:两宋的有名词人,只有一位没有狎过妓,那就是李清照。那个时代,良家妇女吃了没文化的亏,名妓们倒必须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所以那些风雅名士乐得去和妓女谈一场真正的恋爱。在市民文化迅速崛起的时候,天生便以色事人,才情卓绝的名妓,就成了时代的代言人。
最乐意为妓女立言的当然是柳永了。“忍把虚名,都换了浅斟低唱”。功名都不要了,干脆就从此偎红倚绿。据说连他的盘缠都是妓女们凑份子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没有足够的爱慕与尊重,这种话是说不出来的。不必说晏几道、张先、姜白石等婉约词人,即使是欧阳修、辛弃疾、苏轼,他们也为妓女写下许多名句。“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红烟翠雾轻盈,飞絮游无定。”这就是那个以古板老土著称的司马光写给妓女 艳的情诗《西江月》。而下半阙词则是“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 名”。杜牧仅凭这两句诗就为晚唐的扬州赢得了“最值得向往的时代”的好名声。因为,那是一个香围翠绕、美女如云的好地方,那些美女婀娜风致、有才华,比什么大家闺秀都迷人。
家国天下:青楼皆为义气妓
变态的明代很长时间都没有美女留下痕迹了。市井文学里的女人都太小家子气,如《金瓶梅》就没有一个女性讨人喜欢。只有到了明末,清兵入关,国难当头,严防死守的价值观出现了松动,美女价值才又一次凸显。自此,“英雄尽是屠狗辈,青楼皆为义气妓。”
秦淮八艳就是这样闻名的。李香君、柳如是、董小宛、寇白门……气度直胜男人,反倒把与她们相恋的侯方域、钱谦益、冒辟疆都比得黯然失色。最后,李香君在一曲“你看那国在哪里、家在哪里、君在哪里、父在哪里”中遁入空门了,留下归降的侯方域在发呆。即使到了清末,作为“花国状元”的赛金花嫁给状元洪钧,之后当了“书寓”,真正成名也是因为她和德国外交官瓦德西的肉体关系减轻了八国联军对北京的掠夺。她是北京人民的观世音,更是北京人民的“羊脂球”。所谓的爱国,成就了她。
而此时的西欧国家,刚刚经历完一场精疲力竭的资产阶级革命,取而代之是享乐至上的肉欲时代,爱上那种弥漫着乳香的肉体。西方良家妇女像高级娼妓,而中国的妓女像英雄。民国时这种风气仍在。妓女爱戴上平光眼镜仿效女学生,女学生则打扮得像妓女。而且,妓女带动时尚界的运转,名妓胡宝玉是19世纪80年代最有钱的三个人之一,另外两个是商人胡雪岩和画家胡公寿。
一代有一代的审美角度。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为了挤进美女的行列迎合男人的眼光,以换取生存和生活,女人不是没有付出代价的。在几千年的男权世界里,女人就像宠物一样被男人观照和窥视,都懒得生气了。幸好现在有了《美人关》,有了F4,有了长得不错的新晋男模,总算报应不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