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订阅手机短信感受新
闻震撼稳居信息前沿
好书酷碟全场打折
新浪首页 > 文学 > 正文

中国杂志业濒临失败

http://www.sina.com.cn 2004-12-15 18:45   新周刊

   一盘散沙、一群乱蚁或一只在锅里被慢火煮热的井底之蛙——

  这就是中国杂志业本土杂志环境的危险境况。

  请 恕我直言地给如今的“中国杂志业”作比喻,它 是一盘散沙、一群乱蚁或一只在锅里被慢火煮热 的井底之蛙。此三种比喻,第一种是集体表征, 第二种是个体表征,第三种是内因。问题直指:这是“濒临失败”的中国杂志业,这说法似乎过于“杞人忧天”,但众多问题已无可避免地暴露眼前。

  1.为何一边国门大开一边严防死守?——在中国创办一本杂志的成本过高,不仅缺乏文化资金支持,而且还被来势汹汹的国外大刊冲击。本土杂志尚在摸路前行,海外军团已经长驱直入。如今的杂志创业被大量的消费杂志与国外杂志模板所诱导,缺乏真正的思考与属于本土精神的制造。

  2.为何有人近水楼台?——是重点扶持、政策倾斜还是有人从中获益?此类事情只会让杂志环境蒙羞。

  3.为何控制杂志集团数量的发展?——我们为什么不鼓励制造巨舰?如果是担心巨舰难以监控的话,此问题可以作废。

  4.为何仍然默许地方保护?——我们需要一体化的杂志市场,而不是由利益集团控制下的地方游勇。土地招标都可以全国拍卖,杂志业资源为何仍然由地方割据?

  5.为何仍然没有行业标准?——我们没有发行量的第四方认证(在杂志、发行公司与广告投放公司之外);我们没有对杂志内容制作的客观审评,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行业评比,我们仍然在盲人摸象的懵懂期。

  6.为何仍然缺乏行业监控?——除了舆论导向外,价格监控、竞争手法监控、版权监控及资本监控均是保证行业体制的健康,它该避免恶性竞争。

  7.为何没有“ASME”?——“美国杂志编辑协会”(ASME)是美国杂志业业界人士值得信赖的协会组织,其他日常工作毋论,单单其每年发布的“国家杂志奖”,作为业内最高荣誉并被称为“出版行业的奥斯卡奖”已经推出39年,一为树立业内标杆,二为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理想,三为团结本国杂志共同使命。

  8.为何文化断根?——中国杂志业界的旧刊改造的模式几乎都是“拆掉重建”,从零再开始,但难道,我们的这些年杂志文化建设,全无积累与经验沉淀?过于猛烈的改造,也如同拆掉文化的胡同。如此全盘接受,难道是我们建立中国杂志文化的本意?

  9.为何整个行业一盘散沙?——在本行业再次印证国人聚在一起便会出现的国民集体特征,缺乏协会的有效协调是重要原因。

  我们的梦想与梦魇如今同时降临:一方面你可以读到《财富》中文版的精湛报道,另一方面你会在这本200多页的杂志中翻到100多页的广告(这个数字是他们美国本土版的数倍);一方面你为不断冒出的国际名刊煞有名堂的中文版而兴奋,另一方面,你会发现,中国现有的品牌杂志5年后集体玩完,未来将是国际列强割分的中文杂志市场。

  若干年后,我们很可能除了更懂中文外,别无优势。我们的不幸与国产家电、国产手机在发展初期面对的局面完全一样,但我们的制造业同胞们已经发愤图强,而我们还远远看不到彼岸。在此,我亦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而道歉,我过多地吹捧国外杂志,尽管我的本意是师夷长技。以下是几个或可参考的建议。

  1.制定行业公约:包括行业竞争公约、版权公约、从业人员操守及权益保障协约等等。

  2.建立行业发行量独立评估系统:杂志市场秩序的商业天秤,一日不立市场机制一日不健全。

  3.开放原版市场,谨慎对待中文版市场:以特许进入的审查方式让部分合适的国外杂志(多是文化、时尚类别)进入各大城市的外文书店,以较高的进口税及自身价格无形控制其市场规模。此策既不影响国外优秀杂志的原汁原味,又可削弱其化身中文版的洪水猛兽的冲击。

  4.完善教育体系,设立专业学院:培养中国本土杂志专业人才。

  5.提供更多的行业业务指导:建立行业技术交流机制;由国家资助,重点培养杂志业高级技术人员。

  乔治.奥威尔在《1984》里杜撰了一句口号:“无知即力量”,中国杂志业需要继续在如此无知的境况下摸下去么?


新周刊网络版第191期 专题


新 闻 查 询
新浪个人家园全面升级,买一送二超值大礼!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