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订阅手机短信感受新
闻震撼稳居信息前沿
好书酷碟全场打折
新浪首页 > 文学 > 正文

保存最久的一条短信

http://www.sina.com.cn 2004-12-15 18:51   新周刊

  短信存活在这个速食时代兼细节时代。

  它保存着远方和想念、派对与邂逅、喧嚣中的天籁,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细腻。短信的微妙在于即时传达情绪却又心有所安有所藏。

  被访者中有人从不存短信,有人则存下每一条短信。更多人选择性地存短信,存喜欢的人向自己示爱的话;存冰释前嫌的几个字;存来自陌生号码的“有悬念的”祝福;存用以娱乐大众的“段子”。

  每一条短信背后都有一个只能他自己意会的故事。我们甚至没有找到期望中的经典语句,正像一位被访者说的:“只有五个字,别人看了会毫无感觉,可是对我却有着特殊的丰富的含义。”

  笔录/毛毛、夏楠、陈漠

  2年零7个月短信: 老天动情了,下起了启运雪,像一种暗示。

  发送人:蓝永正 13941XXXXXX 2002/4/19 19:30

  接收人:王咏 13904XXXXXX(男/41岁/抚顺市外经贸局局长)

  这条短信一直存在我的手机里,说来挺有故事。差不多3年前我还在抚顺市旅游局当局长,抚顺呢,是历史上清王朝的发源地,努尔哈赤他爹就葬在抚顺,叫做永陵,位于抚顺的新宾县。永陵背后有一座山,叫启运山,传说启运山其实是条龙,努尔哈赤他家的祖坟刚好压在了龙脉上,所以就得了天下。更有意思的是,为什么清王朝只有12个皇帝呢?是因为启运山刚好有12座山峰,说这是冥冥之中的暗示。这都是民间流传的各种说法,却也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地方特色文化。

  后来我出了一套方案,把抚顺定位在“福(抚)顺之城、启运之地”,开发一系列相关产品,比如开发抚顺市作为旅游城市、修建启运广场、把清皇帝们祭祖走过的路开发为“启运路”等等,然后我就带着一帮同事去到新宾县与当地干部交流,那一天也是相谈甚欢,得到了当地基层的认可。

  办完了事之后,我们就当天傍晚往抚顺赶了,这时候神奇的事发生了:车经过启运山的时候,突然下起了漫天大雪!在我们北方,到4月份已经很少下雪了,可是那天雪特别大,比人的巴掌都大,即使在隆冬也很少见过。我心想,这莫非是老天爷给我们的暗示?正在这时候,坐在后面一台车上的蓝永正,当时他还是我的办公室主任,给我发来这条短信。我一看,心里一热,感觉他说到我的心坎中,和我的想法一模一样!因为在北方,下雪是吉祥的兆头,这以“启运”为中心的城市包装路子一定有希望。

  回来之后,我们就按照这个方案办了。几年过去,抚顺的“启运旅游”产业已经是蒸蒸日上,我被调到了外经贸局工作,而蓝永正现在是旅游局的副局长。这短信一来它见证了我们为这座城市所做过的一些事;二来这种与工作伙伴心有灵犀的感觉更让我感动。

  2年零5个月短信: 有一山西饿狼去河南觅食,路过一户人家,闻见孩子哭声和大人的喝斥:"再哭,你敢再哭,我就把你丢出去喂狼!"狼大喜,守于窗下到天亮,仍不见主人将孩子抛出,终不堪其饥而怅然离去,长叹一声:“河南人真不讲信用!”

  发送人:李先生 13965XXX334 2002/6/13 19:23

  接收人:马先生 13378XXX119(男/46岁/作家)

  先给你说一个关于短信的事情。两年前的中秋一个女性朋友发给我的,大致意思是祝中秋快乐,但其中有这么一句:“……500年前的一回眸,才有了今生的缘分。”那时候就流行这种虚头八脑的调调,可没想到,我老婆就较上劲了,一定要我坦白,跟那女性朋友之间是不是有点什么暧昧,否则人家干嘛要500年前一回眸呢!你知道,女人的逻辑与口齿是同样可怕的,我百口莫辩,好好的一个中秋节就这么毁了——只因为一个人家随意发的短信。

  结婚这么多年了,我老婆的性格我也知道,就是爱怀疑。就像电影《手机》里一样,短信一来“吱”的一响,她若在旁边,一把拿过去要看。若是发信人一看就是男人,那没什么,哪怕是荤段子她也不会说什么;假如名字看起来有点像女的,但内容是段子,她顶多盘问两句,我一糊就过去了;但假如名字像女的,又是那种软软的、很虚的内容,那完蛋了,她一定有精力纠缠一个晚上……唉,没办法,迫于无奈我也不存短信了,要存就存哥们发的、好玩好笑的短信,或干脆就是段子。

  这“河南人”的短信是我一最好的哥们发的,我俩情况差不多,谁有了好玩的段子都会发给对方,交流切磋。这条短信好多人发过给我,我又发给了好多人,那段时间社会上正好流行炮轰河南人,我想会不会后来也是这类短信流传太多了,才有了那本书《河南人惹谁了》?

  这样来来去去,手机里留下的都是男人间的笑话或是段子。其实某些舍不得删的短信,虽然不在手机里了,我却记得很清楚,它们被存在了心底。

  2年短信:你来广州太好了,我们有8年没见了,真想马上见到你。

  发送人:涛涛 1306XXXX708 2002/11/24 20:16

  接收人:小陆 1331XXXX522(男/26岁/外企职员)

  我与他的故事说来话长。

  我父母是知青,他父母是当地人,和我父母都在江西当地政府部门工作。因为我们那时都住在政府大院里,我们两家特别好,他和我一样也有个姐姐,两个家庭很相似。在江西待的那5年里,我俩一起上学,很玩得来,他性格也很内向。小学3年级的时候我家回上海了。

  后来他们家调到县政府。我妈和他父母有联系,我跟他会通长途电话。但后来我和涛涛大概有四五年没联系。这期间他在华南理工大学读书,我在上海大学读书;我第一年在达彼思广告工作,他在华南理工大学读研。

  因为两家父母还有联系,问到他的号码后,2002我出差广州,先发短信告诉他我到达的时间,住的酒店。他便回了这条短信给我。我到后的当天晚上就去华南理工大学找他,时隔8年,老友重逢。他带我参观华南理工,逛天河城。而我正好一个人住酒店,晚上就叫他住过来。晚上逛夜市,买龟苓膏、凉茶吃,白天我在麓湖高尔夫球场搞活动也叫他来玩,所以那几天真的很开心,仿佛梦回童年。

  后来我一早就要飞上海,前一天夜里聊到很晚,谈我的工作(那时刚进达彼思半年),他谈他今后的打算。我从浦东机场回家的路上他又发来鼓励我的短信。看到的瞬间,倍感亲切的同时也为终究离别有些伤感。他是我脑海里唯一记得的、儿时真正的好朋友。在上海,找不到有这种感觉的朋友。我们有段时间没联系了。每次翻到手机里的短信,或看到关于江西的信息就想起他。我有邀请过他来上海玩或以后来上海工作,但他应该会在广州发展。他今年已经在华南理工读完博士毕业。

  我觉得现在工作节奏快了,除了忽视了和家庭成员的关系,更是淡化了朋友之间的友情,这点很不好。

  1年零9个月短信:近来可好,祝一切顺利。

  发送人:阿文 1392XXXX177 2003/2/7 21:22

  接收人:林生 1368XXXX838(男/34岁/工程师)

  去年的春节我收到这条祝福短信,平平无奇,看号码翻遍记忆也想不起来是谁。打过去却已关机;只好当是发错,自己白得祝福;可心中毕竟不安,于是也回了一条“谢谢你的祝福,也愿你万事顺意,身体健康,开心每一天。”

  那时我用的是PDA手机,内存非常强大,而自己也有意无意地没有刻意去删除它,这条信息就一直留着。

  直到那年的“五·一”,我又接到了一条信息“谢谢你,我终于挺过来了,我想见你”。我茫然地看着那个号码,搜索记忆,没有结果。于是我打过去,这次倒一打就通。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男中音:“喂,你好吗?”我愕然问道:“对不起,你是哪位?”对方沉默了一下。“这不是小茜的电话吗?”我说:“小茜,我不认识,你打错了吧?”他说,我春节时还发过短信给他,鼓励了他。我回忆着终于想起那个不认识的号码的短信,于是跟他说了。他听后很感动。说就是那条短信支持着他,让他在最低潮时也没有放弃。小茜是他的女朋友,因为误会而跟他冷战,离开了他;而他又是事业低潮也不好找她,到春节时他实在忍不住,通过朋友找来她的电话,发了短信,没想到发错了却得到我的鼓励,他也冲出低谷。我们后来成了好朋友,这条短信也一直保留在我的手机里。

  曾经情深的两个人,一旦断了线,就立即消失在人海中;而两个原本陌生的人,却因为一个机缘成为了朋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时候就是这样的玄妙。

  1年零6个月短信:妈妈,哥哥,嫂子,还有小莹莹(小侄女),都非常牵挂你。

  发送人:嫂子 131XXXXX377 2003/5/3 10:31

  接收人:崔岫闻 137XXXXXXXX(女/32岁/艺术家)

  我的家离我现在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很远,我和家里的交流、通信也很少,自从有了手机和电话几乎就没写过信,电话也少之又少,亲情对我来说也就是节假日的电话问候。

  2003年非典期间让所有的人不得不进入一种特殊的生活状态里,寂寞、孤独、恐慌,对人世间所有美好事物的期盼与祈祷成了这一阶段人们最大的愿望。

  最多的是手机短信的问候、消息等,近的朋友、远的朋友,都是那么温暖。但有一条短信却让我永远铭记于心。

  它是嫂子、哥哥,还有哥哥的孩子、妈妈几个人一同发给我的关心和问候,它是唯一让我眼睛湿润的短信。也是我离家十几年来唯一看到的家里寄来的字。我似乎有些伤感,以为家里人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关心我,所以也从不期待什么,那些字在当时对我来说是一种额外的收获,当时看到手机屏幕的时候思绪特别的复杂。那次短信后我似乎长大和成熟了许多,悟出了人世间的许多情感。而现在我和家里基本还是不通短信的,可是通电话的密度却比以前频繁多了……

  1年零5个月的“超长短信”:童年的无忧,逝去的美丽年华。还记得年少不谙世事苦,神往早日成人的美丽。等到真真切切站在多苦生活面前的时候,却发现生活不是如孩提时眼中那样。也许它的美丽还未被发现吧!我们无法选择生活的年代,无法选择下步面临什么,能做到的只是默默承受迎面而来的种种,无论苦或乐,相信有一天,能找着那孩提眼中生活的美!:)

  发送人:JOAN 1366XXXX123 2003/6/1 23:53

  接收人:大船 1366XXXX828(男/26岁/设计师)

  收到这条短信的那段日子,是我刚刚从报社离职,情绪十分低落,对未来非常迷茫。“六·一”这天早早地把自己放倒在床。人就是这样,会受到周遭的影响,在这个日子里难免会想念自己的童年,想念被人袒护的时光,并且幻想着逃避现实的可能!

  关上灯,一边听那个在网络上疯传的广播“我们生于70年代”,一边玩手机,用拇指宣泄心中的郁闷,写完了才发现不知道该发给谁。当时一闪念:其实发给谁不重要,反正也不期待回复……于是闭上眼,按下了我的手机号,只是把尾数改成了123!23:53,就在这个“六·一”就快过去的时候,正准备关机,屏幕一亮,还是“超长短信”,短信来自一个陌生的号码,当时脑子一麻——估计是骂我“有病!”但是又感觉“超长短信”不至于全是骂人的吧?!犹豫间还是点开了短信——每个字都是透过指间传递的深情,特别是末尾的那张带有信息时代特征的“:)”让我至今感动,感激!没想到,一条胡乱发出的短信,却连接起一段缘分。

  我们至今还是没有通过电话,仍在用短信联系——大概是一种默契……

  1年零1个月短信:你就是像未成年,让我有犯罪感。

  发送人:曹单138011627XX 2003/10/12 12:14

  接收人:小樟13910XXXX28(女/21岁/公司职员)

  去年夏天,我去一家唱片行买碟,结果没找到我想要的,却因此而认识了唱片行的老板,一个33岁的男人。没过多久,我们就好上了。“好上了”的意思是我们有了一夜,一夜之后,我喜欢上了他。带我出去玩,一起吃饭什么的。我留了他的手机号码,想他的时候给他打电话、发短信。我才知道原来他是有固定女友的,他管她叫“老婆”。我那时候特纯特傻,一心只想要爱情,却不知道男人的心理,还一厢情愿地以为他也喜欢我,给他发了好多好多动感情的短信,他没什么反应,我也不太能猜得透他的心理,只觉得特神秘,吸引我。

  有一天晚上,我去药店买药。卖药那店员问我多大了,我随口说“猜吧”,那人回答说“十五六岁”。我一高兴,就美滋滋地把这事发短信告诉了他,过了一阵,他回过来一条短信,就是这条:“你就是像未成年,让我有犯罪感。”我心里是甜蜜的,觉得这话有点挑逗又有点霸道,是一句很特别的情话。

  没想到第二天以后,他就不肯理我了。发短信也不回,电话也支支吾吾的,敷衍。我后来找到他,问他怎么回事。他说:“你年纪太小了,我不想害你。你想要的是爱情,但我想要的只是一夜情。”这后来我才知道,原来他那个圈子里的人,很多都是不要感情,只要性。

  我当时很受伤。后来我又有一个女朋友说跟他也有过那回事,我听她说的时候,就吐了。我觉得他们都很脏。

  后来我就一直存着这短信,一来它代表我与他关系的一个转折点;另外一点,我每次看到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倍儿青春、倍儿未成年、倍儿单纯……我现在已经很狡猾了,没那么好骗了,看短信时也对他早没了感觉,这很好,我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

  5个月短信:Beijing,bear hug to U!  发送人:Jay 1368XXXX042 2004/6/23 16:33

  接收人:2贩 13920XXXX77(女/23岁/自由写手)

  这是一个定居美国的朋友今年回国的时候发给我的,当时他刚下飞机,家人来接他,他用家人的手机就发给我了,充满了激情。他已经有4年没回国了,见到北京有这么大的变化很感慨,“bear hug to U!”的意思就是“拥抱你!”这句话让我特有感觉。

  这个人其实是我的网友,1999年那阵网络刚兴起,人人都进聊天室。我也进去泡,在里面遇见了他,他那时候已经在国外好多年了,也有了家,我还是一个在念大学的小毛孩,我们都不太清楚彼此的底细,反正也就是说话觉得有意思,就一直聊了下来。国内的变化、发生的大事、政治、人生……聊得差不多都是这样的话题,他37岁了,还是那么样的一个人,特别热忱,理想主义!

  后来他回国来,我们每次见面就像多年的朋友似的。这句“bear hug to U”我相信他不仅仅是对北京说的,还包括我,我跟他有这样的默契。我们之间还有一暗语,“KHB”,意思是“Kiss,hug,bye!”——“亲吻、拥抱、拜拜!”

  5个月短信:已经35周年了,35年前的英明决策造就了一个美好家庭和两个令人羡慕的女儿。

  发送人:刘父1350XXXX851 2004/6/25 14:09

  接收人:刘民1356XXXX232(女/27岁/销售助理)

  那天是爸妈结婚35周年纪念日。中午快要吃午饭时候,我跟在广州工作的姐姐约好先发短信祝贺。我写:“今天是你们的结婚纪念日哦,怎么庆祝啊?”然后爸爸就回了这一条。我当时想哭,现在看到也一样是这个感觉。不仅因为他们这种感情,相互扶携理解,还有对我们的爱,这是一种很深的幸福感。

  父母感情一直很好,很少吵架,拌嘴。爸爸是上海人,妈妈是四川人,他们当时从不同大学毕业同一年被分配到哈尔滨做技术工作,那时就互相知道对方。后来我妈先到了四川支援国防三线建设,我爸晚到一年,他们经人介绍才正式认识。之后,下了班爸爸就对妈妈汇报一天的工作,汇报了几个月后,爸爸要回一趟上海老家,就问妈妈去不去,去就结婚。就这样的,妈妈说没有谈情说爱就结婚了。他们那辈人的感情就是实实在在,妈妈说爸爸的最大优点是很知足。

  他们每年都把结婚纪念日过得跟情人节似的。我也不记得是从几岁开始,有这个印象的。他们会做点好吃的,以前在家我们会在那天吃到巧克力,爸爸挺浪漫的,有时会买花。今年我和姐姐没和他们在一起,当然,他们希望和我们在一起,但经常办不到。

  平时我不存短信,这一条我存了几个月,他们不知道,姐姐也才知道我存着这短信。说实话,我真没想过,有一天要拿给他们看。呵呵,我希望他俩好好过,快乐健康。

  2个月短信:你在哪儿?

  发送人:陈先生 1392XXXX632 2004/9/7 22:41

  接收人:王小姐 1357XXXX340(女/27岁/市场销售)

  这短信想保留一年,是为了纪念一段相遇。

  9月初,我去北京做一场新闻发布会。在候机楼遇到他,他错过了航班,所以改签。第一眼时就觉得一定会与这个人之间发生点什么。我觉得他的眼神很熟悉,像我自己的眼神。上了飞机,他跟人换了座位,两个挨在一起,开始聊天。飞机到北京后突然就下雨,然后改飞太原,我们在太原停留了3小时,然后再飞北京,入住同一家酒店。做完活动的当晚已经非常累,我推了所有应酬单独拉了他去后海。之后除了工作之外,我都跟他在一起,每天晚上都流连在那个地方。晚上去天安门广场,凌晨两点逛深夜空旷的长安大街。深夜坐上人力车去游北京胡同,深夜在后海划船。

  快乐的时光总是走得很快。两个年轻人在一段缘分下巧遇,有些一见钟情,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快乐相处了5天,然后将相遇的行程拉长。但在北京时我对一些东西已经开始感到了一些无望。

  回广州后,我的工作状态全无,差不多有40天完全没办法工作。后来被部门人踢爆,遭到所有人包括前任领导和现任领导的严重取笑。周围的人对我展开了拯救大行动。我的顶头上司在万忙之中抽出时间把我骂了一顿,说我在感情上根本就是个孩子。我那时就开始有些清醒了,我以为有了那几天我就可以闯进他的生活,但是我错了。一个30岁的男人,还享受那种整日交际和应酬的生活,万不肯安静下来。

  当然,后来,在很多努力下,我解脱了出来。到如今,只要我不去奢求得更多,我跟他还可以像以前那样美好,但也仅此而已,如同可有可无的泡影。

  我的手机上现在还有很多条,全是那段时间他发给我的,或者我发给他的,我保留了部分。我固执地保留着那些东西,他并不知道。你问我若要一条一条地删,最后留哪条?留下“你在哪儿?”,最平淡的一条,这是那几天用得最多的一条,简单的话透出一种关怀,要从人海之中把你找出来的执着。或者“我来找你”,有些想象空间。

  在偶尔想起一个城市或者偶尔想起那个时间的时候就会翻看它,一年之后必将删除它,当然不会永远保存,人生应该向前走。如果两人能同时再游一次北京多好。

  (被访者看法不代表本刊观点)


新周刊网络版第191期 专题


新 闻 查 询
新浪个人家园全面升级,买一送二超值大礼!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