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新武侠 > 正文

论大陆新武侠的智性传承

http://cul.sina.com.cn 2005/04/05 16:50   今古传奇

  论大陆新武侠的智性传承

  作者简介:蔡爱国(1977-),男,江苏盐城人,苏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中国通俗小说。

  摘要: “大陆新武侠”的许多作品体现出某些新的智性内质。在江湖的打造上,它们
表现出与现实无涉和政治化两种取向。在对人性的探索中,它们中的一些坚持了对英雄的赞美,另一些深刻剖析了人性的丑陋面。在艺术形式上,它们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也带来了新的内容,表现出潜力。

  关键词:大陆新武侠;智性;江湖;人性;形式

  “大陆新武侠”有一个以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为主体的创作群。这一创作群之于“大陆新武侠”到底有何种意义?韩云波先生认为,“他们的文化身份,使其从一开始就具备了智性写作的良好基础”,从而使得“大陆新武侠从一开始就带有智性写作的色彩”[1]。这一创作群成长的年代正是大众文化产生剧烈变动的时候,也正是以文体实验为重要内容的雅文学创作在知识界普及的时候。作为敏感的知识分子,他们不可能不受到影响,不可能不进行思索,而这些反映在创作中,就使得大陆新武侠浓烈地表现出韩先生所指称的“智性”色彩。因为这“智性”的作用,大陆新武侠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通俗小说模式化特征的突破。本文关注的问题是,这一创作群是怎样地作为,从而使大陆新武侠的“新”中涵盖“智性”成为可能?

  自向恺然的《江湖奇侠传》开始,武侠小说总不免要着力于造一个江湖[2],大陆新武侠小说也是如此。江湖是小说中人物的生存空间,因此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小社会。这个小社会与我们所处的大社会的关系,在不同时期的武侠小说中有不同的表现。

  从《江湖奇侠传》开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武侠小说中的江湖与现实生活之间是一个渐行渐远的关系。这些武侠小说中的江湖是现实中绝无的,它给了作家很大的想象空间,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奇幻的世界。后来者如金庸先生则在他的部分作品中另造了一个江湖,这个江湖尽管不像梁羽生先生的某些作品中的江湖那样有明确的时代,但它却因为通过对江湖的政治化改造而实现了对现实的隐喻,从而让读者在尽情徜徉于虚幻世界的同时又产生了似曾相识的感觉,也因为有了这个标杆而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产生了清醒的认识。无疑,这样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指涉性。

  在江湖的建构及其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上,大陆新武侠的作品表现出几种不同的趋向。第一种趋向便是造一个独立自足的不仅与现实无关,亦与历史无关的江湖世界。沧月《剑歌》中的江湖就是中原武林和域外魔宫共同支撑的一个正邪之间泾渭分明的世界,杨叛《梅影埋香》也暗示着一个魔教与名门正派对立的江湖存在,颇具代表性。矛盾是江湖的生存动力,而在此种江湖中,再没有其他矛盾能够获得与正邪之争同等地位的矛盾。江湖当然也有自己的运行规则,在这种种规则中,江湖人物的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当然是最重要的一条,也是始终贯穿的一条。《剑歌》等作品对正面人物不免抬爱,即使历尽挫折,最终也是要还他一个胜利。武侠小说这个事实上的价值取向,也同时揭示了另外一点,那就是隐藏在胜败之后的愿望和倾向,即对于正的支持和对于邪的抵制。此愿望或者此倾向代表的也是一种规则,当然它是潜规则,是关乎读者的阅读期待的,此阅读期待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剑歌》这样正邪分明的江湖,是传统二元思维的产物,阅读这样的江湖是比较容易的,读者能够毫不费力地辨识正邪双方,从而也就可以快速地将自己归为正方的支持者,最终获得胜利的快感。

  相比而言,阅读大陆新武侠作品中的另一类江湖就显得费力得多,江南《春风柳上原》堪称这方面的代表。《春风柳上原》中的江湖主体,是武林十三世家,这十三世家分别以自己之所长在江湖立足,并形成牴牾之势,尽管互相皆有过节却动不得手,明地里的容让和暗地里的争斗是他们的行动主题。显然,这样的江湖与《剑歌》中的那个江湖相比,离现实就稍微近了一点,甚至可以说,它几乎就是现实政治的一个翻版。因为跟政治有了相似的内部结构,因此正义和非正义的区分就不再必要,传统期待视野中的快意恩仇在这里就没有了生存的土壤,利益成了驱使人们的动力。

  如果说像《春风柳上原》这样的作品仅仅是用政治化的江湖隐喻了现实的话——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春风柳上原》中,利益并非一统天下,正义的立场还是能够偶尔复活,并给利益予以打击——那么,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的作品就形成了另外一种趋向,在那些作品中,作者将历史引入了江湖。在这里我想谈小椴的《乱世英雄传》,这是由《今古传奇武侠版》于2004年初评出的“首届今古传奇武侠文学奖”一等奖获奖作品。这部作品把南宋小朝廷的统治期作为历史背景,它所描绘的江湖力量错综复杂,剑客骆寒当然是传统江湖中正义力量的代表者,此外的正面力量还有致力于抗金的淮上义军及其领导者,他们的对立者则是袁老大和文翰林分别领导的介于江湖和庙堂之间的两股势力。这篇小说的特殊之处并不仅仅在于江湖与历史的联姻,而在于它将官方的力量纳入江湖的范畴,同时还使得江湖争斗的最终结果与维持庙堂的利益平衡扯上了关系,这在以往是很少见的,可以说是武侠小说和江湖政治化的一个极致。当然,将历史引入江湖并不是今天的创造,20世纪40年代朱贞木的《七杀碑》就已经将江湖世界置于历史之中[2],武侠小说的历史化使得小说中的江湖有了更多的现实依托。此外,龙辰《睡狮九一八》也很值得一提的。它将江湖置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的历史大背景中,这里的江湖因为有了国仇家恨而显得异常团结,所有的矛盾几乎都指向于敌我矛盾。因为历史背景的特殊而使此江湖具有了不同于他者的异质。与此相似的是柯家生《铁马秋风》和糖小小讯《陌上香远》,它们的一致之处就在于将家国的矛盾或政治斗争引入了江湖争斗,甚至还一度升级为小说中的主要矛盾,从而使得这个江湖更增添了厚重,但与《乱世英雄传》相较略显保守。从其他题材的小说如历史小说部分作品的创作与受欢迎程度来看,武侠小说中江湖的历史化和政治化依然是比较契合于当下大众文化的,当然,这个取向很有可能导致小说中权力叙事的泛滥。但客观地讲,这样的作品是需要深厚的学养与入木三分的凝视作为依托的。

  文学是人学,武侠小说也应该是写人的。20世纪武侠小说中的人经历了一个从“仙”到“人”的极大转变。但即使那些已经从云端回到大地的侠客们,其内心深处的挣扎依然不为人们所知。对于仗义江湖的侠客,读者总是习惯于用仰视的方式注视着他们,阅读着他们。这样的状况显然是由读者和作者的合力所形成的。在这样的背景下,金庸《鹿鼎记》中对侠客精神的解构便因为珍稀而可贵。

  大陆新武侠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延续了传统武侠小说对侠客精神的建构形式,《剑歌》中的谢鸿影和沈洵便是鲜活的例子。谢鸿影在武侠人物圈中的出现是一个异数,作为一名女侠,她不仅武艺高强,更难得的是还拥有独立的人格,有情义,有担当。《剑歌》作者沧月是一名女性,女性笔下的女侠客显露出与其他男性笔下的女侠客很不同的气质,带有自觉的女性主义色彩,这样的形象在武侠小说中是极为少见的。沈洵则是由魔宫派出攻击中原武林的高手,却因内心的正义感而背弃师门,摇身一变为中原武林的支柱人物。金庸有所谓“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论述,也正是因了这正义感,大侠们便纷纷有了我们须仰视才见的光环。除《剑歌》而外,其他作品中还有不少也致力于塑造这样的人物,比如步非烟《武林客栈》就特意地在小说开头就拉出了三位侠客:“铁面神捕”铁恨、“玉手神医”李清愁、“剑神”郭敖,作品借书中人之口,以极为赞叹和推崇的口吻进行了描述,顿时就将他们摆到了高高在上的位置,令人亵渎不得。

  以由衷赞美的笔法来描绘大侠的风情固然很能满足人的阅读期待,对于侠的心思做一番细细的推敲往往却能够抵达人性的一定深度,从而拉近读者与故事中人物的心理距离,产生别样的阅读心境。《睡狮九一八》中的方铁山便被放置在放大镜下,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带来的国仇家恨,方铁山有理由出手痛打豺狼,但痛打豺狼的后果如果是最深爱的母亲因此而得不到救命的药草,那么,大侠能否犹豫?如果大侠犹豫了,是否会影响他侠的光辉?在方铁山思想的百转千回中,人情突出了,作者更深入地表现人性的意图也就很容易被察觉了。以类似的手法开拓主人公心理空间的是沈璎璎的《揽月妖姬》,颜歌是这部作品中着力刻画的吸血鬼,这个物种带有天生的妖气,然而作者却赋予她美好而不可得的爱情,从而用悲情冲淡了妖气、烘托了人性。诚如韩云波先生所说:“作品中无疑也饱含着人性与神性的冲突,一种战胜了非人性的伟大的力量。”[3]

  假使说这样的人性表现还算是略带温情的话,李亮《傀儡戏》在对人性的考察上就几乎达到了无情的地步。公羊海的遭遇让他成为被同情的对象,他能从傀儡戏艺人那里悟得绝世武功也是众望所归。此文对人性最有力的拷问不在这里,而在于对公羊海复仇成功后的表现的展示,他竟然试图杀害所有的傀儡戏艺人来避免自己的绝招被他人所学。人性中的贪婪在此前的武侠小说中并非没有表现,但被放大到成为一部作品的重心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意识到作者对于此种人性的绝望。尽管小说的结尾试图以公羊海的被杀来为作品添上少许亮色,却并不能抹杀前文给我们带来的震撼。

  与此相比,小米《血魔夜惊魂》在人性的刻画上具有更多的技术色彩。叶添神智清醒时是一个因少时家破人亡深受刺激而连剑都拿不起的废人,而在丧失神智后成为武艺极高强的人,而这个人并不是他自己,实是那个死在他怀里的心爱的少年玩伴。人性在潜意识的层面上发生了分裂,这样的描写恐怕是要依仗一定的资质和素养的。汤哲声先生评论道:“将人性善恶的表现引入到心理状态的刻画,将故事情节的描述引入到超现实的意念状态,显示出大陆新武侠‘新’的一角。”[3]诚以为然。

  大陆新武侠要想有所突破,除了在价值系统上进行革新外,创造有意味的形式也是必须的。形式的采用固然与作者本人的创作习惯、创作能力相关,大陆新武侠小说的生产机制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目前的大陆新武侠小说基本上拥有两个载体:杂志与网络。《今古传奇武侠版》等一批专业武侠刊物因杂志天然的权威性对小说生产影响甚大。一方面,它们限制了武侠小说的篇幅,中短篇小说而非长篇小说成为新武侠的主体;另一方面,刊物的编辑方针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武侠小说面貌的变更。韩云波在阐述《今古传奇武侠版》的价值取向时说:“《武侠版》立意在此做出变革,讲究精、短,讲究结构的匀称和层次,讲究节奏的紧凑和变化。”[4]这种取向很显然有其特别的意味。因了这些刊物的存在,传统长篇武侠小说中的连载的痕迹在新武侠中不再存在,新武侠小说天生就具有了从容和自足的特性。

  事实上,刊载于《今古传奇武侠版》的大陆新武侠作品大部分均为独立的中、短篇。作为大陆新武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作品确证了武侠小说在形式上进行革新的可能。这里尤其要指出的作品是《揽月妖姬》,这部作品以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分别叙事,以它们的缠绕结构全篇,发前人所未发,极具新意。此种创新的成功说明了,属于通俗文学阵营的武侠小说同样可以借鉴雅文学的创作手法,它们之间并不壁垒分明,雅俗的区分是流动的。

  当然,这种创新毕竟少见,在更多的情况下,武侠小说的美学格局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个稳定的状态表现为大陆新武侠对武侠小说经典作品形式的继承与发挥。《武林客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可以这样说,从作品的第一句话开始,就让人感受到浓烈的古龙风范:简短、有力。整部作品就失镖——寻镖展开情节,在这条线索上附寄若干离奇情节,是一个设谜——解谜——说谜的过程,显见作者在研读古龙小说方面下了不少的功夫。这样的结构尽管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但若操作不当就难免会留下为人诟病的尾巴。针对《武林客栈》就有论者指出:“在没有足够新奇内容的情况下对人物的智慧谋略夸大叙述,使用诸如‘一切全都算计好了’的句子,给人的感觉就比较生硬。”[5]由此可见一斑。《春风柳上原》在形式上也很有特点,它全篇都采用了镜头剪辑的方式,用蒙太奇式的电影镜头剪辑方式结构小说的情况在金庸小说中也有发生,但像《春风柳上原》这样全篇都采用是非常少见的,还值得指出的是小说同时还把故事的发生限定在极短的时间内和极有限的空间内,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匠心,也喻示着中、短篇武侠小说在对传统形式的继承和发挥上的可能。

  对于中短篇的强调并不表示大陆新武侠长篇的式微。上文中曾提到的《乱世英雄传》和连载于《今古传奇武侠版》的《偷天换日》便是大陆新武侠长篇中的佼佼者。尽管它们的作者还很年轻,但他们以创作实绩为大陆新武侠的发展拓开了一片新天地。在艺术形式上,《乱世英雄传》有两大亮点不得不提:一是一环紧扣一环的情节编织方式,一是古朴优雅的语言。情节编织他人或可为之,语言却是小椴异峰突起的。他的语言中有非常明显的深厚的古文底子,这样的语言使得他小说的质地变得异乎寻常的缜密和顺滑。而时未寒的《偷天换日》则是一部超长篇,按照公布的写作计划,这部作品将由《偷天弓》、《破浪锥》、《窃魂影》、《换日箭》、《绝顶》、《碎空刀》等组成,其中已有数部分业已刊出,这样的长篇巨制建构的必然是规模宏大的江湖世界。时未寒在创作谈中说:“那一支射向苍茫天地的长箭,刺破的是人类征服未知、超越自己的信心!”[6]我把它看成是一种宣言。两位年轻作者彰显的是大陆新武侠作家群的学养和宽宏的结构性思维。他们和其他大陆新武侠作者们一起,共同构造了大陆新武侠的框架。

  参考文献:

  [1]韩云波论21世纪大陆新武侠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4):150-156

  [2]流行百年:中国流行小说经典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3]凤歌侠的根本在神州今古传奇武侠版,2004,(12):6-11

  [4]韩云波大陆新武侠之发轫,今古传奇武侠版,2004,(6):7

  [5]画画眉,东东宝,朱近墨站到传统的肩膀上今古传奇武侠版,2004,(5):146-148

  [6]时未寒射向天地的一支箭今古传奇武侠版,2004,(9):6-9

  责任编辑:韩云波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健力宝事件
2005中超联赛揭幕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最新汽车电子杂志
漫画版《红楼梦》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春意融融 更多>>
[Twins ] 下一站天后
[陈慧娴] 千千阕歌
[陈慧琳] 记事本
[黑 龙] 回心转意
[翻唱原音] 爱情多恼河
铃声搜索:
 更多>>
江南 老鼠爱大米 值得
缘份的天空 两只蝴蝶 无所谓
缘份的天空 ColorfulDays 又下雪了
夏虫 了不起 没时间
白桦树 很爱很爱你 刺激2005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