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订阅手机短信感受新
闻震撼稳居信息前沿
好书酷碟全场打折
新浪首页 > 文学 > 正文

生活方式:周游列国,却不和陌生人度假?

http://www.sina.com.cn 2004-06-08 11:11   新周刊

  作者:侯虹斌

  如今,还怀揣着寻找圣杯一样的虔诚,吟咏着“在我的梦中/你身上滴着海上旅行的水珠/在横跨美国的大道上/噙着泪水/朝我沐浴在西方夜色中的茅舍之门走来”的年轻人不多了。金斯堡和凯鲁亚克们开着卡车或者破旧的凯迪拉克,沿路拣起一些陌生男孩和女孩共同上路的神话,已经随着“迷惘的一代”长大而结束了。现在的我们,理性得要死,工作就是工作,度假就是度假,只是从物质主义与狭隘眼界的怀抱里的片刻抽离,给自己的肉体和内心找一个不用工作、寻找乐子的借口。

  和我们这个孤独行星相验证的是,从《奥德赛》、《尤利西斯》到《看不见的城市》、《城堡》的K甚至尼尔斯骑鹅旅游、艾丽斯梦游仙境,所有的故事和发现都是由主角独自出门完成的,所有陌生人都仅是他的过客。杜拉斯说:“跟大家一起得不到任何东西,一个人才能有所收获。”经验告诉我们,可以和陌生人说话,不要和陌生人度假。

  不同的人度不同的假

  “上车睡觉下车拍照”成为许多跟团走过的人深感羞辱的往事。看着导游挥舞着小黄旗卖力喊:“五分钟、五分钟后集中!”年纪不超过35的,都笑晕过去了。嘲笑别人总是容易的,其实,我们这拨无组织、无纪律的赖皮狗,自由散漫,天天都11点起床12点活动,只等天黑便吆五喝六地喝得烂醉,又何尝不讨人嫌。你之熊掌,我之砒霜。当年托翁有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基本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现在看来至少前半句未必对:每个人梦想抵达的方向总是不同的,否则,天堂也不够大。

  如何辨认出哪些属于我们自己的方式?

  有些人,精明得让人肃然起敬。“3000美元玩转世界”的朱兆瑞,用0.01欧元买到从布鲁塞尔到伦敦的机票,用10美元游夏威夷、99新元游新西兰……而且把这个经历二次贩卖出了本畅销书并四处讲演。他自认为值得自己给自己颁发一本真正的MBA证书,学习经济学倒像是他们度假的终极目标;

  有些人,能躺着就绝不坐着,能坐着就绝不站着。出了门进了城,就直奔星级宾馆,抢先在盥洗台上码上必备的几十瓶指定牌子的护肤品,如果酒店胆敢不提供化妆棉或一次性剃刀,就开始投诉。即使去老少边穷,衣服鞋袜彩妆手饰照样搭配得一丝不苟,住一个礼拜也会带上三双以上的鞋,一双运动、一双便装、一双晚宴——这是她们的底线。力求出门与不出门一个样,在家与不在家一个样,从海滨回来居然都晒不黑,真叫人纳闷呀;

  有些人,是受虐狂。追求肉体受难,心灵升华。很多人都是从斯文·赫定的《亚洲腹地探险八年》开始爱上旅游的;还有一些人迷恋旅行家斯坦利的非洲发现之旅。出生入死穿越千里无人区,像达摩,像玄奘,像余纯顺,像李乐诗,像《老人与海》里的圣地亚哥,历经了渺渺程途、漠漠平林、叠叠高山、滚滚长江,越是遭遇体力极限、困境甚至生命危险,越是激发出他们无穷的意志力、生命力、创造力——当然,爱玛小姐说:“这世界上一半人的快乐有另外一半人不懂。”那些真正的探险勇士并不认为自己“自虐”,因为艰苦所获得的精神享受是其他方式不能比拟的;

  有些人,放任散漫,爱玩甚玩甚,爱吃甚吃甚,爱睡就睡;有风景看风景,没风景玩手指;拥挤的巴士、误点的火车,贩子、骗子、乞丐、流民,也宽容也理解,能把日常生活当乐趣;

  有些人,哪里热闹哪里去,权把都市报的旅游版当《Lonely Planet》来使,不过仅限于方圆十里。买衫、蹭饭、钓鱼、“叹”早茶、逛公园、走亲戚、打扑克其乐融融;

  有些人,足不出户安享孤独。许多人的7天,就是龟缩家中,在没日没夜地睡眠、读书、看碟、看电视中度过的。年轻时候的范晓萱曾在《好想谈恋爱》专辑里写过一首《消失》:“我想找个地方躲起来,没有烟味没有是非,没有肥皂剧里的对白;离开我熟悉的城市,忘记我自己的名字,离开我熟悉的桌子,拔掉我身上的电池,在地平线上消失。”最后是“我想找个地方躲起来,冲了马桶,看着水流,我躲在厕所,不想出来,不想出来”。把住进自己的内心,当作最后一个度假圣地;

  还有些人,热爱人文与艺术,功课做足,提早进入“深度旅游”时代。只专注于去匈牙利参加狂欢节,去萨匹兹堡听音乐会,去西班牙毕尔巴鄂阅读古根海姆博物馆。他会告诉你,这是萨特的巴黎、普鲁斯特的巴黎、左拉的巴黎、包法利夫人的巴黎、德彪西的巴黎、卡门的巴黎、阿波利奈尔的巴黎、塞尚的巴黎、马蒂斯的巴黎,甚至还是香榭丽舍的巴黎、圣罗兰的巴黎、苏菲·玛索的巴黎、让-雅克·阿诺的巴黎、蓬皮杜博物馆的巴黎、透明金字塔的巴黎……难道不应该静心敛息地等待着被艺术浸泡、融化吗?

  当然,一定会有欧巴桑尖叫道:“快快带我们去买Gucci呀!”不是说卢浮宫里的美惠三女神就一定比Tom Ford 高明,可是明明谁看对方都是一脸蠢相,为什么还要绞在一起,昧着良心客客气气呢?

  拜伦有他的恰尔德·哈洛尔德游历,蔡澜有他的美食之行,蔡天新有他的诗人之旅,那些体育的疯狂拥趸已经订好去雅典看奥运的票,日本还有臭名昭著的“东南亚猎艳团”……道不同不相为谋,或曰,信仰不同,无法沟通。为什么不可以拍拍屁股一个人一走了事,为什么还要对着别的人迁就、忍耐、陪笑、等待?自己爱,也让别人爱;自己活,也让别人活。

  个人化度假服务

  2003年,我国国内旅游7.8亿人次,境外入境旅游8900万人次,旅游收入高达5000亿元,已经成为一个新的消费热点。临近黄金周,只看见大家都在张皇失措地问:“去哪儿”、“干嘛呢”、“跟谁去”……平时忙到叫、忙到跳,我们有春节、五·一、国庆、年假,结果一大把金子一样的时间攥在手心,却不知如何挥霍,跟段誉的六脉神剑有什么区别?

  幸而,我们是顾客所以我们是上帝,会有人跑上门来为我们操心的。从今年2月16日开始的短短一周之内,西班牙、法国、丹麦、挪威、瑞典、匈牙利、罗马尼亚等七国的推介团相继抵京打擂,大张旗鼓地展开了中国游客争夺战;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满世界笑靥如花地自我推销;新的旅游目的地一天比一天增加:肯尼亚、土耳其、南非、印度、古巴、约旦、巴基斯坦、尼泊尔、文莱、缅甸、津巴布韦、克罗地亚、匈牙利、马耳他……如果不介意,这个名单可以更长,哪怕有些名字新鲜得只在地理教科书上见到过。

  众所周知,市场正在被分薄。度假不再是观光,不再是旅游,不再是休闲,又或者全都是。目前散客旅游在整个旅游市场中的份额越来越大,在欧美发达国家的旅游市场里,90%的市场份额来自于散客,中国这一比例估计已达到50%。分众社会的出现,一个以个人为中枢的社会网络正在形成,人开始体验一种差异性生存;由此,服务业也因此进入私人服务时代,度身订做旅游计划又有何难。国内航空公司纷纷抛出针对自由行的“机票+游览”套票;荷兰皇家航空公司今年5月在中国推出“欧洲自游行”,以“酒店+机票”捆绑销售;芬兰航空公司推出主题为“芬兰独特的自然之旅”的特色旅游线路……无他,都是竞争。

  同时,自驾车出游也造福了广州的野狼俱乐部那些越野车手们,每逢周末就开车四周走,试图用车辙丈量碾平那些充满刺激的泥泞土地,用这种方式让自己快乐。如今,租车行越来越多、服务越来越细、异地存取越来越易,还有了更摩登的房车进入了候选行列。这种RV里有客厅、有卧室、有厨房、有卫生间,可以看碟、听歌、睡觉、过家家,沿路还有相关的房车补给营,不用到达目的地,车开到半路自己就High起来了。

  提出深度旅游的概念之后,又开始有了所谓的“分时度假”,可以预购某一间酒店客房或者别墅,数十年内每年去那里住一个星期,同时还享有转让、馈赠、继承、交换到参加这一系统的世界其他地方等系列权益。这个时髦的念头足以让那些梦想周游世界的人滋生出无尽的优越感。尽管目前为止中国的旅游目的国还不多,那数百家列在名录上可供交换住宿的全球豪华酒店也只能是空中楼阁,但,有梦总比没有好吧?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不管你是行动主义者、不可救药的梦想者,还是工作狂的发条橙、传送带上的螺帽、爱情长征路上的花痴,都需要从现行轨道上逃岗小憩片刻。而我们的市场,总是会对各种需求无任欢迎,淋漓尽致。

  以“休闲度假”为主题的2004首届中国休闲度假业国际大会刚刚举行;国务院又决定在条件成熟的地方试办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有11家;新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旅游度假的外汇收支管理条例,目的就是简化手续、方便大家进进出出来来去去;旅游度假消费贷款也开始成了房揭、车揭之后的热门……个人假期,度身定制,眼看着就呼之欲出了。

  不爱陌生人

  刚刚看了蔡澜的专栏。当别人问这个贪图声色、周游列国、尽得风流的大玩家,哪里最好玩、为什么的时候,他的标准答案永远是:“和女朋友一起去过的地方最好玩。不为什么。”好生嫉妒啊。忽然觉得自己像很多人一样可怜:找到可以日对夜对一起呆上十天半月相看两不厌的人,何其难也,几率只怕和中六合彩差不多。婚姻需要宽容,可难得度个假就是为了快活啊,还要我温良恭俭让,嗤,凭什么。

  从旅游论坛上发帖诚征游伴,召来的起码有一半是style完全不同的陌生人:日期改了又改,我要订下午班机好睡个懒觉你却想省钱订红眼航班;我想去泡吧你却要求去租车再下一城;我还不得不一路走一路痴痴地等你一张接一张地按快门;因为不熟,还不好意思发脾气。大家一起度假,纯属乱点鸳鸯谱。记得海子的诗里说:“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不得不和烈士和小丑走在同一条道路上。”海子那么凄苦和决绝,何必呢。现在,条条大路都通向不同的地方。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迷失东京》说的是一对男女的假期,lost in translation,我不觉得是一个爱情故事,更像是两个寂寞的人在交流孤独。这对陌生人倒是一见如故、臭味相投的好榜样,所谓白发如新,倾盖如故是也。不过,他们也只是蜻蜓点水的因缘际会。你是一片云,偶然投在我的波心;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人生的所有追求无非就是:自由、快乐。想来,如果好不容易赢来的片刻自由都拱手让给一个陌生人,那又有何趣?还不如尝试更多的排列组合更多的新鲜陌生人。很喜欢朴树的那首《生如夏花》:“我从远方赶来恰巧你们也在,痴迷流连人间我为她而狂野。一路春光啊,一路荆棘呀,惊鸿一般短暂,如夏花一样绚烂。”花开过也就算了,别太执着,否则时间长了,安妮公主和美国小记者就不是佳话,而是丑闻了。

  还有一种是最熟悉的陌生人。那些在我们身边与我们朝夕相处的亲人、同事、朋友,见得多,想得少,既不了解,也不投契,只是胡乱地凑在一起。要时时刻刻谨记尊老爱幼,要积极主动及时地掏钱,要谦虚谨慎还能讲老少咸宜的段子。就像两只刺猬隔得太远觉得冷漠,挨得太近又受伤,假期一起天天面对面,甚至不能借工作来逃避,什么缺点都像大盆菜一样全摆上桌面了;因为熟悉,更不好意思发脾气,只等着所有人的心情都彻底地ruin掉。

  还是独自去偷欢吧。因为事关自由和快乐。有时,人山人海中,收获的是孤独;独自一人,却无碍内心的丰盈和满足。去巴黎,不一定是带林达的《带一本书去巴黎》,也可以选择柳鸣九的《巴黎散记》;出海,不一定挑马克·吐温,不妨是康拉德,这个世界上被水手阅读得最多的作家;去远方,不一定“在世不称意,散发弄扁舟”,也可以带着“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和“我的心,你不要忧悒”,还有三叶草、蜜蜂、知更鸟和幻想,上路。

  (编辑:黛琪)

  点击查看文化每日超强人气排行榜更多精彩尽在新浪文化!


新周刊网络版第178期 专题


新 闻 查 询
新浪个人家园全面升级,买一送二超值大礼!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