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文字 > 正文

归来谈中国:一个纽约人对中国的印象

http://cul.sina.com.cn 2006/01/13 11:04   新浪文化

  作者:管黎明


在《纽约时报》工作多年的韩德信在其办公室里为他的首次中国行作准备。

  无论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似乎都对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文化有一种好奇却又不可知感

  ――对于许多国人来说,一个典型的美国人如何看待中国似乎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因为一旦某个美国人对中国太熟悉或太过了解,他也就失去了"典型"的意义

  ―― 毕竟,多数美国人对中国毫无概念,日常也不会去关心中国这样一个遥远的国家。在纽约布鲁克林区出生和长大的韩德信(Hayward Henderson)作为一个典型的纽约人第一次到中国的印象或许提供了普通美国人看待中国的一个有趣的侧面。

  现年三十几岁的韩德信称得上土生土长的纽约人,在出版和广告行业从事过各种工作,为纽约市长彭博赢得第一次竞选立下过不小的功劳,过去几年里一直是《纽约时报》广告部的一名客户主管。他在不久前参加了斯坦福大学一个出版人培训班前往上海和北京的实地考察,得以第一次亲身观察和了解中国,回来之后他感叹

  现实中的中国令他完全没有想到

  "去中国之前,我脑子里一直有一个画面,就是中国是一个街上充斥着人力车夫的国家,当然我意识里面并没有真得觉得中国有那么落后,因为毕竟现在到处都是关于中国的报道,但真的到了中国之后,我看到的还是令我很吃惊

  ――尤其是古老北京的现代感和作为一个大都会的规模。我也非常喜欢那里的人的友好、勤劳、爱国和向上的精神",回到美国后的韩德信如此表示。

  谈到对北京和上海的印象,他说,尽管两个城市风格井然不同,"但令我自己都惊讶的是,我对两个城市都很喜欢,而且非常希望有机会再去。我的观点是,中国代表了未来

  ―― 倒不是通常人们所说的理由,而是因为这里的人的勤劳和向上的精神。我打算在不久的将来,最晚在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一定再去中国"。

  在被问到普通的美国人通常对中国没有太大的兴趣,而他本人又是怎样动了去中国的念头时,韩德信说,自己在各种行业打拼了多年,先是在花旗银行从事金融工作,后来自己经营杂志,然后又到纽约时装设计学院作了五年半的老师,七年多前加入《纽约时报》,在干过了各种工作之后,有一种倦怠感,总想找一些新的事物来作尝试,于是他想起了以前在加州斯坦福大学参加过的一个培训班,想看看校友们现在有什么新的动向,结果就搭上了他们去中国的这班车,这也正好满足了我个人的好奇。

  谈到中国的古老和现代两个面孔,韩德信说,他喜欢古老的一面多一点,因为这代表了几千年的文化积累,有很多东西值得人们去学习;但最引人入胜的还是中国正在前进的方向,我希望自己可以活到3000年,看看那时候中国会是什么样子。

  觉得中国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呢?

  对此,韩德信说,让他最为不安的还是街上的一些穷人,有时候这些人看上去到了绝望的程度,尽管中国在大步向前,但如果不能满足居住在主要城市之外的几亿人的需求,整个国家很难真正强大起来。

  但说到最后,韩德信还是感慨说,中国不但代表了外来,也是当今世界上最令人兴奋的地方。

  同韩德信的看法相呼应的是,据美国华裔组织"百人会"在2005年4月公布的一份《美国人对华态度》的调查报告显示,超过50%的美国公众和商界精英对中国持正面看法。总部位于纽约第五大道53街的百人会于1994年进行了首次《美国人对华态度》民意调查,十年前和十年后的调查结果显示,美国人的对华态度十年来显著改善,对中国持正面看法的被访者从10年前的46%上升至目前的59%。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