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退一步海阔天空 竞争时代你会妥协吗 | ||
---|---|---|
http://cul.sina.com.cn 2006/03/13 10:17 解放日报 | ||
现代社会,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我们时时处处面临挑战。当遭遇工作中的纠纷、感情中的矛盾、交友中的摩擦时,你会选择妥协吗? 在调查中,所有的受访者都选择了“会”。看来,曾经我们都排斥妥协,而今天我们则开始认可妥协的积极意义。竞争时代,妥协不再是示弱与屈尊的象征,而是理智的退让,是保护合作齿轮正常运转的润滑剂。一些受访者由衷地表示———妥协,是成长路上重要的 妥协,让爱和睦 为了装修新房,小君和她的未婚夫差点儿就闹翻了。 离开家乡,到上海谋生的两个年轻人,好不容易靠自己的辛勤工作,拥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两居室。没想到,短暂的喜悦之后,竟是无休止的矛盾。 小君是个很有主见的女孩,拿到新家的钥匙后,就一心一意琢磨起装修事宜,还像模像样地画起了设计草图。未婚夫小张也勇挑重担,准备在装修问题上,多出力、多流汗、多“牺牲”脑细胞。 第一次踏进光溜溜的新房,两人有说有笑,兴奋地展望起不久之后将焕然一新的“窝”。 谁知,好景不长。装修队入驻之后,两人的意见就时有分歧。墙刷什么颜色?地板买哪个价位?阳台要不要封?几乎所有的问题,他们都各执己见,相持不下。最夸张的一次,装修工抡着大锤正准备开工时,他俩竟跟一堵墙较上了劲。 “到底砸不砸呀?” “砸!” “不许砸!”看着争得面红耳赤的两个年轻东家,装修工左右为难,不知所措,只能放下锤子,在一边听他们吵架。 最后,小君一气之下,摔门就走,装修被迫停工。 那天,小君独自一人走在大街上,想起她和小张刚到上海时,为了租到廉价又离俩人单位都不远的房子而四处奔波;想起为了买房,每个周末都“泡”在地铁二号线沿线寻寻觅觅;想起他们在异乡互相照顾、互相鼓励的日子,她渐渐平静了。 回家之后,她跟小张长谈了一次,最终达成了共识:与其让“窝”因为掺和了两个人的分歧而不伦不类,不如由一个人包办。晚上,小君把自己的新房钥匙锁进了抽屉。 这一次,小君妥协了,她决定让小张独自承担这个重任。无休止的争吵终于结束了,他们又像往常一样快乐和谐。 三个月后,小君搬进了温馨的小窝,怎么看都觉得好。 “再吵再闹,都是为了我们自个儿的‘窝’呗。这次我让,下次就该他了。”小君脸上溢满幸福。 妥协,成长路上的必修课 “我这个人从小就是个‘犟骨头’。在家时,老爸就常常说我属于‘不见棺材不掉泪,不撞南墙不回头’的那类人。”职场摸爬滚打6年后,小吴已是一家企业的部门经理。 刚参加工作时,倔脾气给小吴惹了不少麻烦,还差点让他丢掉了“饭碗”。 毕业于名牌大学的他,不仅专业知识学得扎实,还会两国外语,刚到公司时,深得老板器重。率性的他,敢和上司顶牛,常与同事争论,大家都说他认死理,可他却觉得自己“原则性强”。然而他的固执己见,最终给公司造成了巨大损失。 那次公司要和一家法国企业谈判,老板破例让法语流利的他担任“首席谈判”。之前几次协商都很顺利,最后涉及保险费用支付问题时,两家公司有了分歧。小吴认为自己代表的是公司利益,死死咬住要对方付款。与他合作的同事再三提醒他这只是一笔小数目,完全可以作出退让,但小吴为了把这一仗打得完美就是不听劝,僵持了两天,对方放弃了签约,使公司损失惨重。 回去以后,他不仅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失误,还搬出各种说辞,老板一怒之下把他“请”进了客服部当接线员。 “幸好当时还没愣到交辞职报告。”在当接线员的日子里,他每天不得不耐心地听顾客投诉,有时要不厌其烦地解释,有时还要登门道歉。在与顾客的磨合中,小吴学会了妥协,也慢慢体会到老板的良苦用心。 “这一课,争强好胜的年轻人都该学一学,我补得还算及时。” 如今的小吴,每天都要替公司作出很多决定,还要批准下属的决策。在一份文件上签字后,他告诉笔者,实际上,只有一半决策是他真正认同的,而余下的一半都有所保留。 “在一个不停运转的企业里,我不能对任何‘不满意’都说不。对自己不满意的事情妥协,是一个领导者应有的素养,谁都不喜欢被否定。部门是一个团队,不是我一个人的天下,需要大家的群策群力。有时候妥协能使我们的团队更强大,合作更融洽。至于那些还算过得去的方案,我大可在实行过程中给予下属指导,让方案重新回到我所预期的轨道上来嘛。” 在公司里,同事们还是能看到“胆大包天”的小吴和老板顶牛,但他已跳出了“唯我独对”的狭隘,在分歧发生时常常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一想,而非一味强调自己的强势,他已懂得“妥协”二字中尊重他人的内涵。 妥协,“让”出一片海阔天空 木子去年刚从南京大学毕业,回到上海。 她是个温柔娴静的女孩儿,原本想去秀美的杭州度过大学四年时光,然而就在志愿表上交后,班主任把她和同桌一起叫到了办公室。 原来,她和同桌,也是她中学时代最好的朋友,第一志愿都填报了同一所大学的同一个专业,而这一年该专业在上海仅招收一人。班主任希望她俩商量一下,看是不是谁重新填报另一所学校。 在办公室里,木子只静静地听老师和好朋友阐述各自的理由,一言不发。谁都不肯让步,老师也只能点到为止。 后来的两天,她和同桌很默契地没有再提起此事,但彼此之间不再像过去那样亲密无间了。木子不希望7年的友情因为一次选择而淡漠,她经历了一次痛苦的挣扎,开始重新翻阅报考资料。与父母反复商讨之后,她从班主任那儿悄悄要回了志愿表,填报了南京大学。 说起这次妥协的经历,木子至今仍很开心,自己的让步挽回了最好的朋友,而她也因为重新选择才有缘认识古都南京,认识南京的兄弟姐妹们。 在寻找工作时的激烈竞争中,给木子带来幸运的,仍是适时的礼让。在众多咄咄逼人、急功近利的应试者中,谦让、低调的她显得格外夺目,面试官一眼就相中了这个有礼有节的女孩。 “为什么愿意时时妥协?”笔者不免好奇。木子说,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给她讲过安徽桐城“六尺巷”的故事。桐城人张英在京做相国,得知老家府第邻居吴家盖房欲占张家隙地,立即批诗寄回,诗曰:“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家人看到张英的回信,马上让给了吴氏三尺地,而吴氏听说了这件事后,被张英的豁达和宽容所感动,也退让三尺。 “妥协是一种宽容,一种礼让,退一步,常能让我看到另一片海阔天空。”小姑娘答得格外认真。 妥协,并非一退到底 邓先生的儿子今年上高一,开学没几天,就回家嚷嚷着要买个手机。太太一听就恼了:“小小年纪不好好念书,要那玩意儿干什么!”儿子也毫不示弱,大有不达目的不罢休之势。家里突然就炸开了锅。 邓先生跟太太商量之后,决定与孩子心平气和地谈一次。 第一天晚上,父母的立场很明确:不买,手机不是必需品。儿子的要求也异常坚定:买,很有必要。父亲给儿子提了一个建议,要他把买手机的理由罗列出来,看看能不能说服他们。 第二天晚上,谈判继续。儿子果然拿了一个单子,上面写了一长溜“爸妈给我买手机的理由”。 第一条就是“便于你们随时找到我”。邓先生当时一看就乐了:这小子还懂点谈判技巧,知道“攻击”对手弱点。 第二条是“有助于与老师、同学联络感情”。还有“别人都有手机时,防止自己变成异类受到排挤”等等五花八门的理由。 邓先生听完儿子的阐述后,也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手机对一名尚未独立生活的中学生来说,是奢侈品,没有配备的必要,没有手机并不妨碍正常的学习生活,但我们可以适当考虑你的要求。 以后两天,儿子都会在茶余饭后不断阐述自己新增的理由。 邓先生与太太合计了一下,他们该让步了,教育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一大半,不过得双方都有所“妥协”。 周末,一家三口再开“圆桌会议”。邓先生说,我们可以给你买手机,但买多贵的手机由我们决定,800元左右吧。儿子要求买彩屏带摄像头的,要2000元。这次父母很坚持,眼看目的难以达成,儿子也让了一步,申请超过800元的部分照“按揭贷款”处理,他分期以零用钱和奖学金偿还。父母接受了这个建立在互相谅解基础之上的方案。“手机风波”告一段落。 邓先生说,他们的妥协,不在于给不给这个手机,而是想让孩子在谈判中理解,在坚持与放弃之间还有一种选择,就是彼此理解,彼此妥协,但妥协不是丢弃原则,更不是一退到底。 调查感言 小到家庭和睦相处,大到国际争端的解决和社会平稳运转,都离不开妥协与退让。 复旦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孙时进教授认为,妥协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妥当地协调”,并不等同于屈从,而是建立在充分理解基础之上的让步。孙教授打了个比方,好比爬盘山路,曲折迂回,看起来慢了点,但这是为了更安全地到达目的地。退一步海阔天空。妥协包含了智慧、自信、力量、理解与宽容。 今天,我们探讨妥协的积极意义,本身就是社会的进步,没有民主与平等为前提,何来理性的妥协?妥协,体现的是对每个人应有权利的尊重,是对共同事业合力推动的诚意,是社会和谐与高效的保障。 作者:采写 /吕林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