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文字 > 正文

棒喝时代:被哄客狂欢扭曲的“史上最牛女秘书”

http://cul.sina.com.cn 2006/04/28 20:55   中国青年报

  作者:志灵

  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公厕是最“假公济私”的场所,这是最私密的事件和最公共的话题结合在一起所能产生的效果。但近来的“邮件风波”,却完全颠覆了我对“假公济私”概念的理解,至少互联网在这方面和公厕不相上下。一旦最私密的个人事情进入互联网这一公共领域,网络传播与语言暴力就会让私人事件彻底变味,成为一场血腥的网络暴力讨伐。

  EMC大中国区总裁在邮件中表达的情绪是不是一种傲慢?或者说“史上最强女秘书”咄咄逼人的回应就一定具有道德上的正当性?至少目前看来,这些都还值得商榷。不过,这应该被界定为一种私人情绪的冲突而非两种文化的冲突是可以断言的。这个前提下,我反对从鸡毛蒜皮的小事中,提炼出超越事件本身的“道德优越感”,以及更有甚的“企业管理文化的误区”。

  其实,这样一时的情绪冲突并非什么大不了的事,一次开诚布公的交谈就可以万事大吉。但网络传播将这种个人私事变成一场集体讨伐的公共事件后,事件就变味了。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感受:一件小事,在旁人的规劝下当事人很快就会“相逢一笑泯恩仇”,但在“哄客”添油加醋之下,哪怕是再小的私事也会被“发掘”出一个轰轰烈烈的说法。冲突双方当事人的沉默与哄客们的群情激昂,形成了鲜明对比。当事人最具有发言权的私人事件,突然就成为最喧闹的公共事件,太多的人处于越俎代庖的状态。

  一个最经典的解释版本是,“每个人在转发这个邮件的时候,说不定都在幻想着有一天骂自己的老板”。可问题是,当网络传播的便捷,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从中得到安慰与满足后,是否也考虑到这种传播对当事双方的伤害?“这事已经闹得太大了,我已经找不到工作了”,这应该是这场“假公济私”事件最让人寒心的地方。

  先圣有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于多数的网络传播者而言,在推波助澜地满足自己讨伐暴力的同时,事实上也对当事人进行了道德绑架,将其所不欲也不敢说出口的话,借助对别人私事的传播与炒作,肆无忌惮地表达出来。但同时,几乎所有网络上叫好者,都不愿意身体力行,“没人会觉得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这已经勾勒出网络上的义正词严与现实中明哲保身的鲜明对比。

  与虐猫事件一样,网络的推波助澜或者暴力讨伐其实是“异曲同工”,都在把自己的正义感挥洒到淋漓尽致的同时,也在无形之中伤害了本来最不应该被伤害的个体。这事实上也正是网络最真切的弊端,在没有责任和义务约束力的前提下,任何的表达——哪怕打着无论多么正义和崇高的旗号——都只是一种非理性宣泄,更是一种“己所不欲”但却想“强施于人”的道德狂欢。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