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文字 > 正文

棒喝:不愿做“普通劳动者”背后的草根困境

http://cul.sina.com.cn 2006/05/18 17:59   中国经济时报

  张贵峰

  近日,据辽宁省社科联、辽宁省青少年研究会大型联合调查显示,在年龄为1020岁的青少年之中,最受青睐的职业是老板或者商人(19%),其次是政府官员或者公务员(17.5%),而“普通劳动者”则备受冷落,仅有3%的青少年愿意做一名“普通劳动者”。(《中国青年报》5月17日)

  97%青少年冷落“普通劳动者”,这样的职业理想状况无疑让人忧虑,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局面?有当地教育人士将此归结为,“社会上普遍充斥的商业文化和实用主义”,“价值观的庸俗”,认为“现在无论孩子还是家长,眼光大都比较狭隘”——“劳动没有高低贵贱,要让他们真正了解劳动的意义……”

  鄙视普通劳动者,而青睐老板、官员,这样的价值观无疑非常庸俗和狭隘,以此来说明青少年所以不愿做普通劳动者的原因当然也是不错的,但如果分析仅止于此,又显得过于务虚,给人隔靴搔痒之感。一个很难回避的追问是,滋生此种职业价值观背后的社会现实又是什么呢,换言之,这样的职业观见证了当前底层普通劳动者怎样的草根困境!

  如果我们承认所谓的“普通劳动者”主要指的就是工人、农民、一般职员这样社会草根群体的话,那么上述问题的答案显然不难得出,那就是,普通劳动者生存生活状况、质量的普遍性窘迫、逼仄。以劳动者最为关心的工资收入为例,有数据显示,近年来,虽然一方面我国GDP数字一路不断攀升、国家财力日益雄厚,但另一方面,体现普通劳动者收益的重要指标——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从1989年的16%降为2003年的12%,总额仅约为1.2万亿,而与此同时,城市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则有3.7万亿。这表明,劳动与收入的关联程度在不断降低,劳动分享国民财富的能力日渐式微,直白地说,也就是:劳动正在变得越来越不值钱——如此劳动地位下,劳动者尤其是普通劳动者,又如何具备社会吸引力而不备受冷落?(央视 05.6.20)

  也许,在青少年面前大谈工资收入,确有“庸俗狭隘”不够理想化之嫌,但问题是,要让劳动成为一件光荣而值得向往的事情,劳动收益难道不是最基本的“劳动意义”?更重要的是,目前普通劳动者堪忧的社会处境,远不止表面的工资收入这一端,而是体现在其社会权益的许多方面,如在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等权益领域,普通劳动者往往就意味着最“普通”、实质也即最弱势的保障水平——最读不起书、容易因教致贫的是他们,最看不起病、有病自己医的也是他们,而最买不起房,甚至当房奴而不得的还是他们。这样的权益生态之下,面对青少年不愿做普通劳动者的现实,又岂是一句“劳动没有高低贵贱”的漂亮说教就能化解的?

  诚然,应当承认,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利益群体的加速分化不可避免,而一般普通劳动在社会分工中重要性的降低,也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必须强调的是,在权利观念不断张扬、社会保障日益深入的现代社会,任何时候,维系所有劳动者起码生存体面的基本社会权利的一律平等,无“普通”、“特殊”之分,又是必须坚守的社会正义底线。离开这样的坚守,非但青年一代的职业价值观会走向庸俗和狭隘,而且我们孜孜以求的社会和谐,也会有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之忧。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