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游戏 | 邮箱 | 搜索 | 短信 | 聊天 | 天气 | 答疑 | 导航

订阅手机短信感受新
闻震撼稳居信息前沿
好书酷碟全场打折

文化首页 | 文化新闻 | 文化专题 | 专栏作家 | 长篇连载 | 人气排行 | 观察 | 评论 | 论坛






  北大又一次勇为天下先,一场蔡元培任校长以来最大胆的改革正在激烈的论证中,“教师竞争上岗”、“学科末位淘汰”、“杜绝近亲繁殖”,持续了几十年的大学人事制度面临挑战。
  这次改革能否像蔡校长那样,给北大学术带来新的辉煌?而北大声称的2015年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愿望能否在改革的推进下如愿以偿?[发表评论]
  新浪时评 北大的改革需要忍痛前行!
  北大的改革改掉的是不合理的用人体制,革掉的是某些人不该得到的既得利益或准既得利益,为的是获得一种新活法,实现新的跨越。 >>全部  [发表评论]
  新浪专访 著名教育家潘懋元:北大的“炸弹”究竟“炸”了谁? 闵维方在央视《对话》谈北大人事改革
  一边是急需改革的局面,另一边是还需要完善的方案,那我们是继续等待还是先做起来呢?是边做边完善还是争论后就此偃旗息鼓呢?任何方案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不实践永远也不会有所谓的“完美”! >>全部  [发表评论]
  网友言论
  ·对北大改革方案的一点质疑
  ·北大:一次变革的精神困境
  ·你们知识分子还怕什么!
  ·老师不行的就走人!
  ·我为什么支持这次的改革
  ·也谈“北大改革”
 ·一个网友眼中的北大教改
 ·支持北大教改 希望她走好!
 ·我,梦想中的北大!
 ·大学改革须分清轻重缓急
 ·一次庸常、片面、纰漏颇多的改革
 ·不把行政去掉九成,改革就是作秀
 ·留学美国 反思“北大精神”
 ·北大离公众有多远? 真北大在哪里?
 ·大学要改的不是教师,而是行政人员
 ·改革不是突进的,而是渐进的
 ·媒体过早介入,让教师和行政形同水火
 ·看看大学里的项目费都是怎么用的
 

[改革方案出台背景]
  ·去年年初,北大社会学系教授王铭铭剽窃案震惊全国。当各行各业都已打破了铁饭碗,开始竞争上岗的时候,“以著述为职业”的教授们却稳坐金交椅,看风云舒卷。人们很自然地从直觉认定:正是“养人”的人事制度导致许多教授的水平永远停滞在他们起初的起跳高度上。[发表评论]
  ·1995年12月22日,北京大学学校闭路电视播发了这样一条消息:北京大学在国际上发表论文篇数和被国际引用论文篇数均落后于南京大学。七年后,北大校长助理张维迎教授感喟道:“北大在国内大学的地位正在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2001年,清华在SCI上发表的文章已超过北大200多篇,2002年已超过500多篇。我们还能有什么底气说自己是中国最优秀的呢?”[发表评论]
  ·自从1925年中国有了第一所现代意义的大学--清华学校大学部,人们就在不停地争论:我们需要的是少数超一流的精英大学还是更为广泛普遍的大学教育?北大近三年从国家财政获得18亿拨款,然似乎也没出现过诺奖人士或像刘师培那样的学术大师。因此不断有人质疑“北大与基础教育,18亿怎么用更值?[发表评论]
  ·原复旦大学校长,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先生介绍,诺丁汉作为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学,有2.5万学生,而教授却只有300名,以北大的学生规模,最多不应超过800名教授,然而现在的北大正高级职称人员1476人,专职教授就有1188人,不能否认这在世界上都是十分罕见的。[评论]
[方案] [调查]
  2003年6月16日,《北京大学教师聘任和职务晋升制度改革方案》第二次征求意见稿出台,其魄力之大给全校乃至全国都投下重磅炸弹,议论余波至今未息。
  方案简介教员实行聘任制和分级流动制;学科实行“末位淘汰制”;招聘和晋升中引入外部竞争机制;原则上不直接从本院系应届毕业生中招聘新教员;对教师岗位分为教学科研岗位和专任教学岗位两类管理;招聘和晋升中引入“教授会评议制” >>全部
  出台始末5月12日,讨论了5个月、九易其稿的《北大教师聘任和晋升制度改革方案》交付讨论。-->6月16日,根据第一稿修改后的“更加符合院系的情况,更具操作性”第二稿再度提交讨论。-->校内争议四起,“改革北大,还是阉割北大”在激烈的辩论中。-->17日,校长助理张维迎发表了3万字的方案说明。-->19日,许智宏接受记者专访。-->23日,闵维方约见记者,呼吁社会支持。 >>全部
您对北大人事改革的态度是:

支持
部分支持
反对

[遏制“近亲繁殖”]
  这次改革方案提出的“不留本校生”的用人制度,尽管已经在国际上通行了一个多世纪,仍然在北大掀起轩然大波。改革方案的提出者必须向持反对意见的人们苦口婆心地解说这一制度对改变学术近亲繁殖的好处,其实一个更加深远的影响将是:它能够从根本上建立起中国大学教师的流动机制,并从关键之处下手促进整个中国学术人才的合理流动。>>全部 [发表评论]
[提倡“末位淘汰”]
  爱因斯坦说过,那些因为生命的需要而做学问的人只是极少数。既然绝大多数学者只是把学术当作吃饭的工具,他们就必须对这个饭碗负责。北大此次改革,最大刀阔斧的一着就是末位淘汰制。这一极具魄力的举措不但将促进北大整体学术水平的提高,更为打破几十年以来一成不变的高校人事制度砸开了第一块坚冰。[发表评论]
       ·大师之学户枢不蠹 北大的“奶酪”该怎么动?   ·北大校长助理张维迎:废除北大隐性合同
[谁是北大人事改革的受益者?]
  从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以后,北大几乎把历届高考文理科状元收罗殆尽。北大的招分也远远超过其他综合性院校。然而,由于缺乏国际一流的大师执教,许多优秀的毕业生都选择了出国深造。如果改革真的促进北大教师队伍的良性发展,未来的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乃至陈寅恪、王国维就将从现在的北大学生中产生。[发表评论]
       ·外报关注北大人事改革 认为是创办一流大学之举   ·北大人事改革风暴 86年来最激进的变革
[制度要刚性 更要科学性]
  北大改革草案甫一出世,便遭质疑:如此急功近利,如何能培养出像普林斯顿大学无所事事三十年的纳什?制度理性,往往是战胜惰性最好的利器。但加强制度刚性,更要注重科学性。比如新方案规定,“新聘教师必须有博士学位”,但解放前曾规定,经专门委员会投票,自学成才者也能登上讲台,否则北大就只能与“中国最后一个大儒”梁漱溟失之交臂了。此外,对文科来说,40岁时可能刚完成“厚积”,尚未“薄发”,用同等标准衡量会失之偏颇。在配套工程不完备的情况下,对论文数量的追求,可能演变为“垃圾论文的堆砌”。21世纪经济报道发表社评,呼吁“摘桃”更要“种逃”勤,其实含有此种隐忧。[评论]
 ·谁有资格站在北大讲台? ·“摘桃”更要勤“种桃”
[改革绝不是玩花活 要行之有效]
  国际一流学校经过几个世纪的努力,终于摸索出一条宝贵经验:教授治校。学校把行政权力也交由教授民主评议,从而保证可以不拘一格选拔尖子人才,北大的改革已经触及了人才选拔、聘用的诸多问题,但如何良好协调行政机构与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的关系,使后者不再是摆设,尚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
  北大此次人事改革,前有学术研究不尽如人意之窘境,后有“世界一流大学”之压力,能遇到的险阻重重,但不能玩花活,一定要行之有效。北大自蔡元培先生开始倡导“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传统,但对教师评聘的种种规定能否保持传统,怎样不让其演变为浮躁之风,是需要注意的问题。[发表评论]
  ·一家之言:北大向何处去? 北大失去了什么?

  1917年1月,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进行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北大从此日新月异。蔡元培既聘请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来校任教,也延请了持复辟政见的辜鸿铭等旧派人物。一时间北京大学人材荟萃,声誉鹊起。
  86年后,又一场“癸酉变革”在燕园投下重磅炸弹,可以预料,这场变革将有可能演化为全国高校人事体制的重大调整。面对挫折与鼓励,北大进行的是一次自我蜕变与重生。这次蜕变能否达到预期?改革能否顺利推进?一切还不得而知。也许,正如北大学生所言:我们告别的是陈旧的过去,迎来的将是学术声誉日隆的明天。
[发表评论]
  从独特的视角出发,结合观察员评论和对权威人士的专访,引领大众对热点新闻和各类社会话题进行深度讨论。>>欢迎来信来稿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