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首页 | 新闻 | 体育 | 邮箱 | 搜索 | 短信 | 聊天 | 天气 | 答疑 | 导航

订阅手机短信感受新
闻震撼稳居信息前沿
好书酷碟全场打折

文化首页 | 文化新闻 | 文化专题 | 专栏 | 长篇连载 | 人气排行 | 观察 | 评论 | 论坛


  12名记者魂断伊拉克,给原本沉重的战争又抹上了一道伤痕,可以避免的悲剧又一次被人为制造。伤亡记者当然值得尊敬,但保存实力是否也是一种选择?面对死亡的威胁、职业的压力、公众的苛责,包括水均益在内的记者们依然坚持着他们的工作。画面中的伊拉克儿童让我们悲伤,可谁又来温暖记者的心灵?[发表评论]
  新浪时评:那些死去的战地记者们
  假如真有上帝,大概也只有上帝才真正能够做到完全中立,因为他全知全能。除了上帝,我想任何人不论多么高尚多么聪明,都完全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全部
 相关专题:
 观察:将反战进行到底 观察:以难民的名义 伊战中的传媒

  ·新浪专访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传播系主任:职业精神让战地记者崇高!
  除非你不选择战地记者,如果选择了,就意味着要承担死亡,残废、被俘等种种后果。这是在职业选择时就予以确定的。但作为战地记者也应尽量保护自己。毕竟,有了生命的存在才能体现工作的意义。>>全部
网友评论:当媒体卷入战争 客观公正接受考验 战地记者有权选择生存 著名记者法拉奇关于战争的评论
     我们为凤凰卫视的闾丘露薇感到骄傲 境外传媒看中国媒体的战事报道 把采访战争新闻视为生命的女记者
     这里的朋友不理解什么叫职业精神 战地记者是最值得敬佩的人 多数人竟认为战地记者牺牲是值得的
(New)
  名单里,他们的名字冰冷沉重;照片中,殉职的记者们音容宛在。他们的眼睛见证了历史,他们的双手记录了真实,但是,他们却永远的留在了伊拉克的土地上。
  哪里有战争,哪里就有记者的身影。自美国悍然向伊拉克发动战争以来,短短20天,已有至少12名记者为他们所钟爱的事业付出了生命。即便如此,上千名来自世界各国的记者仍然还在伊拉克及其周边国家从事一线报道。
  让我们向他们致以最真诚的敬意。>>全部 [评论]
[战地记者最新伤亡名单] (幻灯图集)

时间 媒体名称 姓名 死因
4月8日 路透社摄像师 普罗兹尤克 被美军炮火炸死
4月8日 西班牙电视五台 何塞-科索 被美军炮火炸死
4月8日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 阿尤布 被炮火炸死
4月7日 德国《焦点》周刊 克里斯蒂安 被伊拉克导弹炸死
4月7日 西班牙《世界报》 胡利奥-安吉塔 被伊拉克导弹炸死
4月6日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 大卫-布卢姆 肺病
4月6日 英国广播公司(BBC) 阿卜杜拉扎克 美军战机误炸
4月4日 美国《大西洋月刊》 迈克尔-凯利 车祸
4月2日 英国广播公司(BBC) 戈莱斯坦 触雷
3月30日 英国独立电视 加比-劳多 坠楼身亡
3月22日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 保罗-莫兰 自杀炸弹袭击
3月22日 英国独立电视新闻台 特里-劳埃德 遭枪击后失踪

   
  美国著名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曾说,“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还靠得不够近”。然而,当职业与生命、激情与理性发生碰撞,当炮火与新闻、政治与谎言交织在一起,我们不得不战争中的传媒进行又一次的思索。[发表评论]
>>>>调查
记者为了报道最前线的战况而牺牲,你认为值得吗?
值得
不值得
不好说


你认为记者敢于在火线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
追求理想、正义
敬业、爱业精神
生存、竞争压力
公众舆论的逼迫

 

 

战地记者如此牺牲值不值?
  我们对死难记者致以敬意的同时,许多人也在反思:记者为了职业付出生命的代价值得吗?战争是残酷的,子弹不长眼睛,暂时撤出敌国或许也是一种选择。保险公司为水均益等五人每人投保500万。从战地记者到每名记者再到每个人,生命都弥足珍贵。>>全部 [评论]
谁有资格拷问灵魂?
  开战不久的一项网上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人认为,同闾丘露薇的勇敢相比,“中国战地男记者应该感到耻辱”。三天后,央视三名记者重返巴格达,责难平息了。当我们对伊拉克平民寄予无限同情时,有谁忧虑过为我们带来画面和文字的记者?一具具骸骨摆在眼前,我们的宽容在哪里?>>全部 [发表评论]
新闻自由:披着虚伪的外衣?
  战争仍在继续,但美国两位著名战地记者却先后遭到封杀,BBC电视台也在被国防部“告诫”之后学会了“顺从”,一边是营救女兵的连篇累牍,一边是轰炸惨剧的只字不提,一贯被西方世界鼓吹的绝对的“新闻自由”终于在战争中现出了原形。>>全部 [发表评论]

     
  这张照片是南非记者凯文·卡特拍摄的《饥饿的女孩》,一只兀鹰在等待这个孩子死去,此照片获得了美国新闻界最高奖普利策新闻奖。人们在同情之余,也指责卡特不该置孩子于不顾而先抢镜头。卡特最终在获奖三个月后自杀。
  记者的敬业精神不仅可能冒犯公共道德,同时也让他们自身难保,为了揭露某些“阴暗”,记者遭毒打、辞退的事件屡见不鲜。作为舆论的先锋,记者也首当其冲地承受着舆论的苛责。当水均益、闾丘露薇冒着随时有可能中弹的危险直播报道的时候,他们在接受着多少双眼睛的审视?他们的神经又在经受多么剧烈的考验?
  我们的记者身心疲惫,境遇可叹。据调查,中国一半以上的新闻从业人员处于患病或亚健康状态,已死亡的在职职员平均年龄仅为45岁,其中患癌症死亡的比率高达72%。为了完成第一线的报道,有的记者的身体遭到毁灭性的破坏,著名记者
唐师曾就因在海湾战争中受到贫铀弹辐射患上了“再生障碍性贫血”。
  面对内交外困,谁来保护记者的肉体与灵魂?
>>全部 [评论]
 >>>>相关新闻 [新闻标题搜索(共187条):战地记者]
  ·五角大楼悔不该让记者随军  
·《新闻周刊》女记者在巴受“震慑”  
·国际组织呼吁调查记者遭袭事件
·战地实录:我写下一生最悲伤报道
·沙特记者的前线记实:一天吃一顿
·记者经历:在拍照时被炮弹击中
·萨达姆为何只接受丹-拉瑟的采访 
·伪造战争照片 美一记者被炒鱿鱼 
·黎巴嫩学生抗议“对记者动武”
·特写:新华社记者拦截美军车队
·美国媒体 平衡木上东倒西歪
·波兰就其记者被伊扣留发表声明
·担心被袭 半岛希望其记者尽快离伊
·中国记者抓阄进入乌姆盖斯尔
·新闻中心成好莱坞 老记要打退堂鼓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 电话:62630930-5239  E-mail:guancha@staff.sina.com.cn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