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sina.com.cn |
| |
![]() |
订阅手机短信感受新 闻震撼稳居信息前沿 |
![]() |
|
![]() |
![]() |
|
![]() |
||
![]() |
|
|
相关专题: 观察:将反战进行到底 观察:以难民的名义 伊战中的传媒 |
·新浪专访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传播系主任:职业精神让战地记者崇高! 除非你不选择战地记者,如果选择了,就意味着要承担死亡,残废、被俘等种种后果。这是在职业选择时就予以确定的。但作为战地记者也应尽量保护自己。毕竟,有了生命的存在才能体现工作的意义。>>全部 |
网友评论:当媒体卷入战争 客观公正接受考验 战地记者有权选择生存 著名记者法拉奇关于战争的评论 我们为凤凰卫视的闾丘露薇感到骄傲 境外传媒看中国媒体的战事报道 把采访战争新闻视为生命的女记者 这里的朋友不理解什么叫职业精神 战地记者是最值得敬佩的人 多数人竟认为战地记者牺牲是值得的(New) |
|
|
|
|||||
![]() |
|||||
美国著名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曾说,“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还靠得不够近”。然而,当职业与生命、激情与理性发生碰撞,当炮火与新闻、政治与谎言交织在一起,我们不得不战争中的传媒进行又一次的思索。[发表评论] |
|
||||
|
![]() 我们对死难记者致以敬意的同时,许多人也在反思:记者为了职业付出生命的代价值得吗?战争是残酷的,子弹不长眼睛,暂时撤出敌国或许也是一种选择。保险公司为水均益等五人每人投保500万。从战地记者到每名记者再到每个人,生命都弥足珍贵。>>全部 [评论] |
![]() |
|||
![]() 开战不久的一项网上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人认为,同闾丘露薇的勇敢相比,“中国战地男记者应该感到耻辱”。三天后,央视三名记者重返巴格达,责难平息了。当我们对伊拉克平民寄予无限同情时,有谁忧虑过为我们带来画面和文字的记者?一具具骸骨摆在眼前,我们的宽容在哪里?>>全部 [发表评论] |
|||||
![]() 战争仍在继续,但美国两位著名战地记者却先后遭到封杀,BBC电视台也在被国防部“告诫”之后学会了“顺从”,一边是营救女兵的连篇累牍,一边是轰炸惨剧的只字不提,一贯被西方世界鼓吹的绝对的“新闻自由”终于在战争中现出了原形。>>全部 [发表评论] |
|||||
|
![]() |
|||
这张照片是南非记者凯文·卡特拍摄的《饥饿的女孩》,一只兀鹰在等待这个孩子死去,此照片获得了美国新闻界最高奖普利策新闻奖。人们在同情之余,也指责卡特不该置孩子于不顾而先抢镜头。卡特最终在获奖三个月后自杀。 记者的敬业精神不仅可能冒犯公共道德,同时也让他们自身难保,为了揭露某些“阴暗”,记者遭毒打、辞退的事件屡见不鲜。作为舆论的先锋,记者也首当其冲地承受着舆论的苛责。当水均益、闾丘露薇冒着随时有可能中弹的危险直播报道的时候,他们在接受着多少双眼睛的审视?他们的神经又在经受多么剧烈的考验? 我们的记者身心疲惫,境遇可叹。据调查,中国一半以上的新闻从业人员处于患病或亚健康状态,已死亡的在职职员平均年龄仅为45岁,其中患癌症死亡的比率高达72%。为了完成第一线的报道,有的记者的身体遭到毁灭性的破坏,著名记者唐师曾就因在海湾战争中受到贫铀弹辐射患上了“再生障碍性贫血”。 面对内交外困,谁来保护记者的肉体与灵魂?>>全部 [评论] |
![]() |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 电话:62630930-5239 E-mail:guancha@staff.sina.com.cn |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