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文化 > 人物往事 > 正文

历史解密:1944年美国人设计了三峡第一份报告

http://www.sina.com.cn 2004/05/08 10:24   中国档案报-《档案大观》

  作者:张开森

  三峡大坝巍然矗立。早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被誉为“美国河神”的著名水电工程专家萨凡奇博士,于1944年应民国政府之邀,经过实地勘察,主持完成了第一份三峡水库大坝的工程报告。

  从孙中山到萨凡奇

  1919年,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上海《建设》杂志上发表了《实业计划》一文,首倡三峡建坝之设想。三十年代初,为推行孙中山先生的《实业计划》,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专门组成长江上游水力发电勘测队,对三峡地区进行了历史上的首次水利勘察。该队在为期约两个月的勘查和测量查勘后提出了《扬子江上游水力发电测勘报告》,计划在西陵峡内黄陵庙和葛洲坝修建两座总装机容量分别为32万千瓦、50万千瓦的低水头电站,总预算1.665亿美元。但碍于当时连年的战乱,国库困窘,这一纸报告仅在小范围传阅之后,最终被束之高阁,从此不再有人问津。

  时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美两国为抗击日本法西斯结成了同盟。美国政府在向国民政府大量提供金钱和物资援助的同时,还派遣了大批的军事、经济和技术专家来华,在国民政府的各个机构里充当顾问。1944年,日军在中国、东南亚及太平洋岛屿各战场上均遭受致命打击,胜利的天平逐渐向盟国倾斜。于是,重庆国民政府为了战后的复建,开始着手制定五年工业发展计划。是年春,时任国民政府战时生产局经济顾问的柏斯克考虑到中国战后复建急需大量的电力,又鉴于当时中国“仅有极小额之外汇用以购买机器及建造厂房”、“中国不能希望从经常之贸易中取得充足之外汇以作建设计划之资金,这一现实,遂建议“美国为中国政府建造一电力厂于中国境内,取赏于中国能生产而未曾出口之成品”柏斯克的具体设想是:由美国投资9亿美元并提供设备,在三峡建造容量为1050万千瓦的水力发电厂,同时建造一座年产500万吨的肥料厂,利用三峡廉价的电力制造肥料向美国出口,预计用15年时间还清全部贷款。这对于囊中羞涩、捉襟见肘的国民政府来说,可谓是对症下药,因而很快被采纳。正是这样的背景下,萨凡奇博士应邀来到了中国。

  萨凡奇在美国垦务局任设计总工程师长达27年之久,是美国的水利权威,他前后主持设计的大型水电工程60余处。他倾心于公共事业,曾多次谢绝各方私人企业的重金礼聘,因而被美国政府誉之为“特殊公仆”萨氏的设计并不限于美国国内,他的足迹遍及加拿大、南美、澳大利亚、巴拿马及亚州。1939年,他主持设立了印度喷江省水力工程,连带设计了灌溉区渠道工程,区域广达200万亩,受惠农村人口25万余人。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兼资源委员会主任委员翁文灏、副主任委员钱昌照于1943年年底联袂电邀他来华考察。萨氏当即愉快地接受了中方的邀请。美国河神首次中国之行1944年5月10日,65岁的萨凡奇从印度飞抵中国陪都重庆。

  中国方面对萨凡奇的来华考察倍加重视,发出指示,要求做好萨氏的接待工作。为了供萨氏参考,资委会搜集的资料包括海关五十多年来的水文记载、中央地质调查所的地质资料、全国水利委员会和扬子江水利委员会的记录,此外还有军用地图以及由大名鼎鼎的美国飞虎队拍摄的高空摄影图。

  萨凡奇一到中国,便立即投入工作。本着求实、严谨的科学态度,萨氏向中国方面提出到三峡进行实地勘查的要求。当时在宜昌附近,中日军队之间仍有战事发生。为确保萨氏的安全,翁文灏、钱昌照在得到军事当局的安全保障之后,萨凡奇在黄育贤、李鸿斌等中国水电专家的陪同下,于8月间坐船由三斗坪下水,至石牌一带,翻山越岭,踏勘地形和地质状况。在勘测过程中,龙溪河水力发电工程处的工程师钱光宗不幸坠江陨命。中美两国水力专家用汗水和生命换来了丰富而宝贵的第一手三峡资料。

  萨凡奇回到全国水力发电工程总处所在地四川长寿后,立即又埋首于勘探资料的整理分析之中。他率同二十几个技术人员,经过长达两个月的研究、设计和计算,终于完成了《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即著名的“萨凡奇计划”)。1944年10月9日,在双十节前夕,萨凡奇将凝聚了他的智慧和汗水的初步报告递送资源委员会主任委员翁文灏。

  萨凡奇计划

  如果说柏斯克报告展示了一个经济学家的大胆想象力的话,那么萨凡奇计划则显现了一个老工程专家的缜密思维。该计划的中文译本共分16节,长达30000余字,堪称一部宏伟杰作。萨凡奇在从事三峡计划研究时,将以下几点的考虑作为设计前提:1、国防之用为前提。2、必须考虑地震之影响。3、整个流域之全部资源,如电力、自流或汲水灌溉、防洪、航运、家庭给水遗迹游览等项,诸此资源均将包罗于三峡计划中。萨凡奇设计的工程计划包括水库、拦河坝、溢水堰、泄水堰、引水道、厂房、尾水道和船闸,工程建成后兼有防洪、航运、灌溉的功能。萨氏建议:在宜昌上游5~15公里的南津关至石牌之间选定一坝址,坝身用混凝土直线重力式,坝顶高度约250米(另一报告为225米),抬高低水位约160米。坝的中部装在16米高的钢质鼓形水门,下部再装有泄水管两排,计104孔,每孔直径2.4米。水电站房设在长江两岸,全部深藏于岩石隧道内,各安装48台水轮发电机组,每台机组容量11万千瓦,总装机容量1056万千瓦,估计发电量为8 l7亿度,水库蓄水量617亿立方米,蓄洪量270亿立方米,工程造价估计10亿美元左右,计划用8年时间完竣。萨凡奇的这个以发电为主的综合利用方案,被视为当时水利工程的一大创举。此报告一经披露,立即在陪都重庆产生了轰动。一时间,在大后方掀起了一阵“萨凡奇旋风”。虽然萨凡奇计划只是一份供工程人员对三峡计划继续调查、测量、钻探及研究时作为参考的初步报告,但饱受战火煎熬的中国人依然从这份报告中看到了中国战后经济复兴的一线曙光。不仅是中国方面,美国官方也对此计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美国战时生产局局长纳尔逊当时正在重庆,在翻阅了萨凡奇计划后旋拍电报回华盛顿,向美国总统罗斯福推荐,并向中方表示“深信美国政府将会尽力协助”。

  1944年11月,国民政府经济部向萨氏颁发金色民生勋章,以表彰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杰出贡献。同月12日下午五时,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在官即举行茶会,招待萨凡奇博士。出席茶会的美方人员还有美国驻华大使高思,美国总统代表赫尔利将军,中国战区美军司令魏德迈将军等。中方出席的人员有戴季陶、孙科、居正、何应钦、宋子文等。

  中美对三峡工程的不同态度

  1945年初,八年抗战胜利在望。国民政府原则上同意了萨凡奇的三峡计划,并令资源委员会着手筹备。然而就在此时,美国政府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些美国政要人物感到三峡工程投资过大,担心一旦中国政局发生变故,将无法收回投资;此外,还顾虑到中国工业会因三峡工程的带动而获得较快发展,对美国产品形成竞争。为了消除美国官方的顾虑,国民政府方面煞费苦心,运用了多种外交手段。外交部和资源委员会为使美国政府官员加深对三峡工程的感性认识,积极策划美国内政部助理次长史储劳司访华。翁文灏还专门给资委会驻美技术代表团去电,叮嘱他们在与美方洽谈时,“如美方询及制造肥料,请说明将来计划完成后,拟酌量制造供给国内及远东需要,不拟运美销售。

  与此同时,萨凡奇为了三峡项目也在积极奔走呼吁。3月,萨凡奇在《新共和国》杂志上撰文叙述中国长江三峡水坝计划,称:“长江为尚未开发之世界最大水力,水坝建筑后可供电1050万基罗瓦特,灌溉地域数百万亩,水患可以完全防止,万吨轮船可直驶重庆。此工程如中美合作,可以达到互利。”

  经过多方努力,1945年11月21日,中国资源委员会与美国垦务局终于签订了技术协助合约,由垦务局代为进行三峡大坝的工程设计,资委会为此向垦务局支付设计费25万美元。美国河神复勘三峡在中美洽商三峡设计技术合作的同时,资源委员会于1945年5月1日聘请萨凡奇为该会顾问。资委会驻美国技术代表团的宫员鲍国宝曾于1945年4月底去丹佛拜访萨氏,并探询其对为华工作津贴待遇的态度。此时萨氏为专心致力于印度以及中国即将筹备的工程,已卸去垦务局的总工程师一职,改任垦务局顾问工程师,每年为垦务局工作100天,每天津贴5美元。而中国资委会聘请萨氏,准备每年付给他10000美金的津贴。会晤时,当鲍国宝小心翼翼地征询萨氏对这一津贴数额是否满意时,萨氏答称:“M ore than satisfactory”,意即满意得过份了,他并说不宜过多。萨氏在会晤中还主动提出将此笔津贴数额减少一半,定为每年5000美元,理由是他在每年为垦务局工作之外的时间,将平均分配于在印度和中国的工作,而印度亦会向他支付与中国相仿的津贴待遇。1946年2月,萨凡奇前往印度视察巴克斯坦水利工程。资源委员会主任委员钱昌照致电萨凡奇,邀请他于返美途中再度来华商讨三峡工程的设计事项。3月26日,萨凡奇由印度飞抵重庆。3月29日,萨氏前往长寿全国水利发电工程总处。这位美国河神踏上了复勘长江三峡之旅。

  美国河神的终身遗憾

  萨凡奇复勘三峡,使三峡工程的各项准备工作得到了积极推进。从1946年5月起,资源委员会先后派出54名工程技术人员,携带三峡资料,由工程师徐怀云(资委会参加美国垦务局设计工作人员总代表)带队赴美参加机械、电器设备等专业组的设计工作。连同美方人员,当时参加设计的工程师多达70余名。此外,各项实地勘测,包括航空测量和地质钻探工作皆加快了步伐。可是,国民党政府濒临崩溃的国民经济,根本无力支撑修建三峡水坝这样的巨大工程。而这项工程所需的巨额外国贷款,此时亦筹措无着。1947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被迫宣布“三峡工程暂告停顿”。资源委员会主任委员翁文灏怀着万般苦涩的心情,致函美国垦务局及萨凡奇,称有关三峡计划设计工作因国内经济困难暂停,并召回在丹佛从事设计的中国技术人员。萨凡奇感到十分意外和惆怅,并连声说道:“遗憾!遗憾!”心灰意冷的萨凡奇随之取消了7月份再度来华考察的计划。

  萨凡奇此后对于三峡工程一直念念不忘,难以割舍。1963年,84岁高龄的萨凡奇在接见一位中国专家时还动情地说:“中国大坝是一定会建成的。你们中国有许多聪明人,不会把巨大的财富长期搁着不用。只是对于我,已是一个失落了的美好而痛苦的梦境了。

  声明:本文由中国档案报-《档案大观》独家授权使用,未经同意严禁复制转载!

  编辑:独孤


 ·女歌手自述:我如何从歌手沦为可耻的“二奶”
 ·人物散打:中国历史上死得最最窝囊的十个人
 ·解读日本:“少女援交”--社会肌体上的溃疡
 ·棒棒也要有尊严 三个重庆棒棒的城市梦想(组图)
 ·性爱测试:不喜欢西瓜的理由反映你的性趣味
 ·今日话题:三星堆证明中国人是犹太人后裔?
 ·超强组图:全球最令人瞠目结舌的图片集锦
 ·《笑傲江湖》反映了中国古代同性恋的悲惨遭遇
 ·曾四次为爱疯狂的女大学生的忏悔:性如潮水
 ·爆笑组图:吐舌头、挖鼻孔 明星“失态”也娱乐
 ·《今日美国》有感:只有狗娘养的才能生存 
 ·经典回放:历史上最震撼人心的15个镜头(组图)
 ·大型中华性文化展(二):中国古代春宫画(组图)
 ·解密:1976年天安门事件经过--革委会主任口述
 ·爆笑图文接龙:我烦乱不堪的生活(组图)

更多精彩内容进入新浪文化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