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几家华东地方电视台的新闻主播9月底聚集古都南京开会,这么多同一类型的新闻主播第一次聚首,令“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这一说法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从市民的争端、夫妻的纠纷、生活的巧遇、门前的一条路、城墙上坠落的一个人……“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被定位为将镜头对准寻常民众的人。
试图刷新传统新闻主播严肃、权威形象,做一个有血有肉、敢爱敢恨、喜怒于形的人,似乎是这群人的共同追求。出过错,挨过批,但这令他们有亲和力。
在《南京零距离》主播位置坐了3年的光头孟非总结道:作为一个“民生新闻”主持人,应该是真诚的、公正的,具有人文情怀的,懂得辨证法的,还有点幽默感的人。
孟非 盛名之下
请别将孟非视为英雄,听听他的大实话:“领先半步是先进,领先一步是先烈,我不愿意做先烈。”
以民生新闻著称的《南京零距离》开播近3年,1000多期,其影响力大有取代当地110、119之势,“有事快找零距离”是南京人的口头禅。收视率雄踞不下,“就是每天弄只猪坐上面,那猪都会家喻户晓,”主播孟非拿他的“有名”开涮。
孟非不是猪,他是个光头,戴眼镜,笑起来嘴巴歪歪,话一说快容易舌头打结,他被主持界封为“另类”,是因为其评论的犀利,笑骂由性,而孟非说,这是南京相对宽松的传媒环境恩赐的。比如他说自己曾经出现口误,把“省委书记”说成“市委书记”,担着心时发现也没人追究。
孟非很少接受采访,频道总监李响看管孟非似国宝级动物,也不轻易让他出席公众活动,用他的话说:免得造成不必要的交通堵塞。
据孟非自己说,关于他住哪儿,江湖流传几个版本——孟非到过哪家房地产看过楼盘,哪家定在第二天打出“孟非就住在本楼盘”或“与孟非为邻”字样。
可能南京人民太看重孟非,他们认为孟非在电视上几句到位的冷嘲热讽比他们攒一肚子劲儿的实际行动有效得多。连续直播了130天的孟非终得以放第一天假的时候,电视台的电话被打爆,纷纷询问孟非哪儿去了。他们担心节目得罪人的事儿给扯上了孟非。
“我不认为我是一个好的或坏的主持人。我是一个不可替代的主持人。所有跟主持人有关的荣誉都不是我期待的,我的人生从来都没有期待过这种荣誉。”
看上去,孟非似乎在寻求一个不希望被圈定了的自我,但他显然越来越被一种叫做“度”的东西圈定了。“可以轻松,但不轻薄,可以通俗,但不庸俗。”万事把握一个度,在本色和原则间平衡——孟非说得坦率,他现在的语言很多是跟这个时代妥协的产物。
“领先半步是先进,领先一步是先烈,我不愿意做先烈。”
“我从没觉得自己就应该担负什么样的责任,那是公众一厢情愿的认为,那是会让人人格分裂的。我一个人也承载不了。”事实上,他觉得只须上好每天的班,而且怀抱“拿每一天都当最后一天过”的心境。“我自己的职业其实是所有的担心中最轻的,台长和总监已经把80%的压力消解掉了。”他更为看重的是他背后庞大的100人的团队的饭碗,所以,“决不能乘我孟非一时口舌之快。”
孟非出身在传媒之家,父母是北广第一批毕业生,工作于广电系统,哥哥徐凡在另一家电视台主持一档比拼《南京零距离》的新闻节目。10年前新闻主播能做成什么样,现在呢?而10年后又会做成什么样,孟非心里没有答案。
他本来就是一个被“废物利用”之后得以发光的“再就业明星”。在成为《南京零距离》主播之前他度过了8年的临时工时代,当过印刷工,在电视台做过杂工、摄像、编辑。“二十四五的年纪都没什么大出息。”但他边干临时工边读夜大,读出来个研究生。4年前台里节目改组,他原来作为制片人的那档体育节目“不保”,如果不做《南京零距离》主播他就等于失业。
还好,身上有着一半理想主义因子,同时有着另一半小市民情结的孟非与民生新闻如此相扣,呼应而生。
孟非生在重庆,11岁随家来到南京。从此没有离开过这座城市的孟非对梧桐树特有感觉,走在遍街梧桐的南京听他滔滔不绝:“要说砍一棵梧桐树在南京可是天大的事情,人人要跟你急,这可都是在1925年前后种下的……”孟非熟读历史,善于引经据典。他要是当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导游,那也绝对能评个全国十佳。
南方某媒体曾以“光头孟非不去央视”为题隆重推出这个偏安一隅的名嘴。孟非曾心怀耿耿(现在可能还是有点),为这个标题他跟编辑拧了1个多小时,后特意在央视论坛发帖说自己无意冒犯央视。孟非说他其实胆小,惧怕竞争,从来就是个没追求的人。
孟非每天都写评论,主要用在“孟非读报”。每每有人跟孟非说,你可以出书啊!他手一摆:“得了,那些骗钱的垃圾还不够多啊!”
他常说:“我的生活只要能这个样子,就很好了。”他就是这么小富即安,他最乐得的,是闲在“门前种了两棵树,一棵是桂花树,另一棵还是桂花树”的家,还有接送快8岁的女儿每天上学放学。
如果不干主持人做什么?孟非想了3年都没结果。做点买卖?靠朋友赏口饭吃?再积极一点是开个破公司。“或者我就做个南京一日游导游算了。”
自从《南京零距离》开播半年之后,他及团队已接受了从央视到地方200多批次的同行们的参观来访,全国兴起的这股热潮令他担忧,究竟是个好的时代还是坏的时代。同时逼得孟非不得不向兄弟台们扫上几眼,这种“竞争感”,令他不舒服。
摄影手记 时间:2004年9月27日上午 地点:南京中山陵
孟非开车领我们到中山陵游玩。下车后不断有市民拿着本子过来要求得到孟非的签名。他每次都会极其耐心地与市民交流、签名,一个不漏。他对我们说,好在今天周一,人少,如果是节假日来这里的话,你们要爬到树上拍照才行。(阿灿)
  [1]  [2]  [3]  [4]  [下一页]
(编辑:琪琪)
点击查看文化每日超强人气排行榜,更多精彩尽在新浪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