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人物往事 > 正文

大话春秋:王莽的改革就是一场腐儒们的闹剧

http://cul.sina.com.cn 2006/02/21 15:58   经济观察报

  作者:樊树志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无数次改革,它们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各不相同,形形色色。大体而言,既然称为改革,必然是革故鼎新,革除旧的东西,创建新的东西,着眼于向前看,致力于创新。如果着眼于“向后看”,致力于“复旧”,那还叫改革吗?你先别惊讶,历史上真有这样的改革,那就是王莽的“托古改制”,一场轰轰烈烈的“向后看”的“复旧”改
革。

  如果要按“好人坏人”模式来划线的话,王莽实在算不上是一个“坏人”。但是在《汉书》里面,他完全被丑化了、扭曲了,被描绘成一个乱臣贼子,一个虚伪做作的伪君子。什么道理?因为王莽建立的新朝,介于西汉与东汉之间,东汉的君臣们,把他看作篡夺汉室政权的野心家,当然不会对他有什么好评价。

  然而,透过史官春秋笔法的字里行间,人们依稀可以看到王莽的本来面貌。在当时贪污成风的政界,他是清廉的,特立独行的,甚至多次用自己的财产接济下属和贫民,自家过着清苦的生活,他的夫人穿着朴素得像个仆人模样。他的儿子杀死了一个奴婢,他为了表示以身作则、法不阿贵,竟然勒令儿子自杀。《汉书》的编撰者以为这是在表演,在作假。人们要反问一句:如果政治家都愿意付出如此大的代价来作假,岂不很好?至少政治一定会清明得多。当时的人民把他当作“圣人”、“周公”,当成“救世主”,看来还是出于真心诚意的。仅仅依靠御用喉舌、舆论高手,是造不出那么大声势的。

  我们为他讲几句好话,并不表示他一切皆好。对于他的“托古改制”,我们无论如何是不敢恭维的,因为他的改革虽然轰轰烈烈,却是在“向后看”,是在“复旧”,或者说是在逆潮流而动。

  王莽深受儒学熏陶,很注意“正心诚意”、“修身齐家”,处处以周公为榜样。日本东洋史前辈内藤湖南说:“当时在学问上,是以古代周公所行的政治为模范。王莽最为致力于学周公,以至于打下篡夺帝位的基础,都是模仿周公。”如果王莽的改革能够成功,他所建立的新朝得以延续,那么对他的评价也许会是另一个样子。

  王莽的悲剧在于,过分迷恋于风靡一时的儒家经学,企图用儒家经学重建一个理想世界。前朝遗留下来的社会问题实在太多,西汉末年,元帝、成帝、哀帝、平帝,一代不如一代,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烂摊子。为了摆脱困境,必须改革。问题是怎么改,沉迷于经学的王莽,选择了按照儒家经典《周礼》的教条来进行改革,被史家称为“托古改制”。

  王莽本身就是一个经学家,对经学十分痴迷,言必称三代,事必据《周礼》。为他出谋划策的是西汉末年的经学大师刘向的儿子刘歆,就是新朝“国师公”。刘歆以“国师公”的身份,用古文经学为新朝建立一套理论,用来“托古改制”。为什么叫做“托古改制”呢?因为改革的每一项举措都要从《周礼》中寻找理论根据。

  《周礼》这本书,顾名思义是周朝制度的汇编,古文经学家认为是周公亲自编定的作品。以王莽对于古文经学的迷信程度,以及对周公的崇拜,他当然相信《周礼》体现的是周公的思想。何况他的首席顾问兼智囊人物刘歆是著名的古文经学家,在一旁推波助澜,更加坚定了“托古改制”的步伐。于是,他事事处处学习周公,把周公视为政治楷模,亦步亦趋,忘记了因时制宜,显得迂腐不堪。他显然忘记了,汉宣帝当年对太子(即后来的汉元帝)的教训:我们汉朝有自己的制度,那就是法家霸道与儒家王道同时并用,怎么可以单纯使用儒家的德政,沿用周朝的那一套?这应该是一句至理名言。几百年过去了,时代不同了,即使周公多么伟大,把周公治理周朝的德政用来解决新时代的新问题,未免迂腐、背时!

  王莽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长期困扰社会的土地问题和农民问题,也就是土地兼并所带来的贫富两极分化问题。

   早在汉武帝时代,今文经学大师董仲舒就把当时出现的“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状况,归结为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度,土地私有化的结果。因而他的解决方案就是恢复西周的井田制度。但是,井田由于不合时宜,早已退出历史舞台,要恢复它无异于痴人说梦。董仲舒退而求其次,提出一个折中方案:“限民名田”——限制人民占田超过一定数量。在土地私有化,可以自由买卖的时代,企图“限民名田”,不过是经学家按照《周礼》教条炮制的平均主义空想而已,化作泡影是必然的。

  王莽的改革比董仲舒更加雄心勃勃,不仅要“限田”,而且要恢复西周的井田制度。他郑重其事的以诏令的形式向全国宣布:把全国的私有土地收归国有,实行土地国有化,按照《周礼》记载的井田模式,实行土地改革,按人口平均分配,人均不得超过一百亩。

  这纯粹是经学家闭门造车的空想。且不说按照人均一百亩的标准,全国的耕地根本不够分配;更何况土地的私有和买卖,早已成为蓬勃发展的小农经济的基础,不是一个命令就可以改变的。这种倒行逆施得不到任何社会阶层,包括农民的支持。三年后,王莽不得不承认土地国有化改革的失败,承认原有的土地制度是合理的。

  王莽的其他改革莫不如此,都是按照《周礼》进行的,无论经济改革还是政治改革,搞得一团糟,社会趋于崩溃。持续几年的“托古改制”,完全是一班腐儒在上演一出又一出闹剧。王莽的新朝仅仅存在了十几年,就寿终正寝,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王莽企图按照儒家经典重建一个“大同”世界,一劳永逸地解决社会问题,其初衷似乎无可厚非,关键在于是向前看还是向后看,要解决社会问题,倒退是没有出路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