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文化 >> 网友原创基地
文章标题:[占戈]专家说法和百姓感受 作者:haoyfeng
文章类别:观点交锋 发布时间:2003-11-10
全文

  概念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事实!

  教育产业化的口号提出也有几年了,这一个概念到现在也没有搞清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提倡和反对的声音同在,但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赞成者多为学者(又多为在校教师),反对者多为普通人;提倡的大多并不贫困,反对者并不富裕。

  按照专家的说法,化教育产业化就是按照市场规律配置教育资源,把教育作为一种产业来经营,“经营”是其本质。事实求是地说,这些专家在界定这个概念时,往往是严谨的,把产业化限制在:1高等教育;2民营教育的领域,并没有说要高收费,也不赞成义务教育多收费。但是,一个词在产生以后,就由不得他的创造者了。寻常老百姓就字面理解,自然会认为教育产业化就是办学“圈”钱,学校可以理解为办学赚钱,再加上事实上就是在教育产业化口号提出之后,不论是初小学,还是大学,各种费用不断上涨,超出大多数人的承受能力,于是老百姓就不会怀疑自己的理解能力了。

  最近又看到又专家说交通拥挤的原因主要是自行车太多,他在论述时是也有界定条件;可百姓一听自然会理解成他在瞎说。于是我想既然专家能说清楚,为什么百姓还“误解”呢?

  原因可能是:

  一,百姓理解力太差。好,既然这样,政策制订者和参与讨论的专家就应该考虑到这一点,换一个没有歧异的词汇,比如“高等教育适当收费”(我只是举例,不会准确),那么百姓就不会误解了。可偏偏没有。为何没有?可能是因为他们心里清楚产业化必然含有收费的意思,所以并没有换。那么百姓就只好把它理解为办学赚钱了。所以不是百姓理解力差。同样说自行车是拥挤的罪魁,我们肯定认为是胡说了。

  二、我做小人度君子之腹之猜,提教育产业化之人“别有目的”(我只猜部分人)。是谁呢?想一想谁会因此而受益就知道了。谁受益呢?自然是办学的人。如果我是一个校长,在听到教育可以产业化的消息时,一定会心中窃喜,大声表示支持,并且会按照专家的说法把产业化的必要性和好处说的头头是道;等政策出来,我就赶快以“产业化”的名义提高学费,增加杂费,卖学位,卖学分等等,只要能赚钱,怎么样都行。同样如果我是有车(当然不是自行车)族,也会大力支持“自行车是交通拥挤的罪魁”这样的论点,盼着限制自行车上路的那天,因为那样至少可以让我的车走的快一点。可见,一个论点的背后必然有它的利益基础。能获利的支持,损失的反对。

  而问题就出在往往越是要损失的一方是百姓,是弱势群体;而受益的却是专家或是“精英”,他们或有经济资本,或有政治资本,或有知识资本,是强势群体。强行高收费,并没有征求学生的意见,因为你不得不上学;强行低价征用土地,不理会农民的说法,因为农民没力量抗争;如果有一天说不让百姓骑自行车出门了,大家可能有怨言,会骂爹骂娘,不过是在“坐下无骑”发发牢骚罢了!

  所以,老百姓和专家的理解力是一样的,问题出在那些有势力的人要利用好听的词汇来蒙人,然后温情脉脉地把骗你上钩。就好像一个老虎对你说“你过来把,我不吃你,我们只是交谈一下”,然后你就过去了,一交谈它就把你吞掉了。

  事实上“教育产业化”就是办学赚钱,“自行车是罪魁”也确实是胡说,幸亏我们并不糊涂,否则被骗了,还唱颂歌呢!



现在也来发表我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