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无罪
——对《当下文学中的人性谬误》的解读
“可是谁能想到,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不但没有取得应有的辉煌成就,人性却在文学中泛滥开来,从某种意义来说成了文学的一种灾难,因为它将文学引向了世俗化的方向,去最大程度地满足人的日常心理需求,助长人的庸俗化渴望。我们说,作家、艺术家的职责就在于他是肩负着上帝的使命,怀着纯洁的灵魂来到人间,为人类寻求理想寻求自由道路的。在世俗化浓郁的当下时代,中国的当代作家们的写作全都交给了他们笔下没有任何精神内涵的物质化、肉欲化的人性,似乎只要这个人性一出现,人在现实中的困境,人对理想与自由寻求而不得的焦虑等等问题全都会消失。在他们的笔下,人性成了人们解脱生存困境中所有问题的惟一法宝。应该说,这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人性谬误”。
足足引了雷先生的文章的这样大段,实际上笔者只想和像雷先生一样为文学命运担忧的人说一句: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是所有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如果我们始终报着历史的成见,报着历史文人的清高,其实这种所谓的清高完全是文人墨客自我欣赏,(美国的富兰克林在其自传中写到:我也在年轻时‘经常难以遏制生理的冲动,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低贱女人的诱惑。这种事使我花了不少钱,而且会带来很大的麻烦。’《富兰克林自传》哈尔滨出版社P81)相反,像富兰克林这样伟大的人物在自传中如此坦白的描述却很难在中国的文人墨客中找到相同版本,不敢于承认自己所具有的人性事实上也是我们文化中一个致命的缺陷,就自然会导致对市场经济下的文学现实全盘否定。无论是表现自我也好还是表现其他的人性发现也好,符合现实规律的发展就是完成文学的任务——文学就是人性的美学。
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文学的使命就是表现和反映这种真实的人性存在状态,而美化和升华只是文学的一种表达方式而不是惟一的表达方式。
在这个人性解放的时代,每一个人在物质的满足后理所当然地要转移到下一个层次,这也是马斯洛的五个层次理论对现代文明的贡献,而否认人性的多样化和多彩化,仅仅围着所谓的时尚文学进行批判,应该说这些才是一种倒退——鲁迅先生笔下的九斤老太的现实表现。
时尚是我们这个时代惟一能够满足人性需要的文化。企业的市场营销可以时尚化,产品可以时尚化,而文学这个表现一切现实的载体为什么不能够时尚化那?
或许笔者可以说,是因为我们的作家们远离了时尚化的世界,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幻想的世界中,拒绝承认和来往,一切的庸俗化只是时尚化的一个方面,而不是时尚化物质和文化的全部内容,对于这一点,我们的作家其实内心非常明了。
换句话讲,在女孩子面前调情是不是庸俗化那?如果这样也算得话,那么世界上可能就没有文学了;用我们的知识交换到我们所需要的金钱和享受,是不是庸俗化那?如果是,那么,我们呢的作家们该成为一种什么样的人类那?食色性也是我们的古代文化遗传,如果我们现代的文人们自命清高的话,那么,我们的文人们是不是本来就不该出生在这个世界上那?“别忘拉,我们都是人”,“如果你想使一个人类社会变得强大,你就必须触发他们的激情。自知者如此之少,其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大多数作者都在教导读者应当做怎样的人,却几乎很少想到去告诉读者们他们实际上是什么样的人”。
激情也正是在我们的文人们的误解之下成为了今天市场上的一种谣传。激情不是别的,它是贯穿在每一个人灵魂中所有的情感因素,并不是仅仅是床上戏。
现在也来发表我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