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鸟兽同行
路人
每当我走过田间小路,我的心就空落落的。婉转的鸟鸣稀少了,也很少看见有四只脚的野兽从树林间闪过。倒是提着枪的两只脚动物有处可见,同时还有数不清的污七八糟的、血糊糊的皮和羽毛。
据说,大自然中每天有5种植物灭绝,有史以来,已有110种哺乳动物灭绝,139种鸟类灭绝。动物病菌据信是由于没了载体,才传到人类身上,有科学家肯定爱滋病即属此类。
海外媒体报道,南美洲的巨蛙和血蛙将科学探险队的人攻击得抱头鼠窜,这些怪物并非另外的物种,而是正常的温和的青蛙在被严重污染的环境下的变异。也许,有那么一天,我们身边某种温和的动物也因污染而开始攻击人类。
我们称呼自己“万物之灵”,甚至有时候疯狂到自认为可以驾御万物,睥睨环宇。在人们眼里,猫头鹰成了“俟其子啄其肉以自哺”的万恶之首,麻雀成了破坏庄稼的四害之一,狮子成了凶恶贪婪的象征……这些被人称之为“异类”的存在,好像是自然界对于人类的分类心态,故意提出的挑战和否定。于是人们便对这些异类疯狂攻击。只是可惜,人类自以为可以驾御自然,而实际上自然并不听其指挥,人类自以为是孙行者,然而却怎么也跳不过自然这如来佛的掌心。
对世界我们无法选择,对人类自身来说,我们也是很难有什么选择的余地的。我们不能使鸟儿沉静,我们不能不让斑鸠咕咕地歌唱。我们更不能使纯净如银、极富创造力的美好世界在获得自身的复苏和在我们的身上居支配地位方面止步。不管我们有怎样的好恶,月桂树必须萌发出芬芳,羔羊必须自在地在草地上跳舞,鸟儿必须始终如一地歌唱。因为同处一个世界,动物的频危就是人类的频危。“美的绝种是对强大世俗丑恶力量的抗议,也是留给这世间的唯一悲剧”,诗人周涛如是说。于是人类紧张了,不得不将那些可怜的动物认养回家。说实话,我讨厌“认养”这个词,它给人的感觉是三个字:不平等。它反映的现状是两个字:悲哀。本来,鸟兽都是自由自在地生活的,行有路,住有家,吃有食,是人类破坏了它们的生存环境,是人类使它们无家可归。到后来,人类为了维护大自然的平衡,更是为了保护自己不从地球上撤退,反而又假惺惺地认养,岂不是可悲么?
听了一则故事,很受震憾。一位朋友在水城威尼斯旅游,特地买了几袋面包渣喂鸽子。“噢噢!”朋友一次次把面包渣向鸽子群散去,无数鸽子腾地一下扇着翅膀飞来抢食。朋友沉浸在无限欢乐中。这时,一位威尼斯老人却走过来,脸上没挂一丝笑容,向朋友叽哩咕噜说了许久。朋友不解,询问翻译。翻译告诉他:“这位老人说,人类应该把动物当朋友,而不应该把它们当做自己取乐的工具。”
这话大概会让不少中国人汗颜。我们一方面破坏自然,又一方面大言不惭地认养动物。我们何曾像朋友一样爱护过动物,所谓“认养”不就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心态么?
威尼斯是座水城,也是座“鸽子城”,大家知道,鸽子并不怎么偏爱水,威尼斯之所以聚集了那么多鸽子,大概与这里的人的善良有关。而且不仅仅是善良,还有视鸽子为朋友的观念及与鸽子友好相处的行为。一如那位老人。
我相信,人与鸟兽绝非不能相容,更不能不友好相处,灭绝一旦降临到动物身上,人类也只有面对灭绝。人与动物同时生,也必然同时死。人类只有与动物同行,将自己融入自然,才能获得更和谐,更长久的发展。
现在也来发表我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