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文化 >> 网友原创基地
文章标题:家乡的米豆腐 作者:杨胜军
文章类别:闲情偶寄 发布时间:2003-10-27
全文

  我家乡的米豆腐,并非大米制的,但比大米制的还好吃,口感好,有清凉,有香味,不象大米制的那样柔软,还有些咬头,我喜欢吃家乡的米豆腐。

  家乡的米豆腐是玉米制的,玉米在家乡称包谷,包谷有多个品种,但在我儿时叫不出其品种的学名,只是把红颜色的叫红包谷,黄颜色的叫黄包谷,米粒小的叫细包谷,总之还是黄的居多,所以米豆腐也是黄的居多,这是呼与基因遗传有关?还是与色素有关,那时全无知,现在当然就略知一二了。.那时黄颜色的包谷容易种,一般在春月十五左右,寨上男女老少上坡去整地,上坡时听到那鸟叫''多包谷,多包谷……'的声音,那就是种包谷的好时节了。我家乡的土壤肥沃,如果是用新开的荒地种包谷,不需追任何肥料,那包谷株也自然长得很好,肥、壮、大、高,叶很茂盛,每株多的挂四包,少的也挂一包。当然还有未挂的,大人说那是公包谷(雄性包谷),如果一块包谷地,没有几株公包谷,那其他株挂的包谷就很少了,会减产,故公母要有所搭配,公包谷虽然不挂包,但贡献也顶大的,这些都是小时候听无文化的先辈说的.新开的荒地种包谷两三年后,如再种,就需要追肥了,成本也就增加,挑抬背肥料上坡那是极费力的事,但也要挑也要种,否则那年粮食就难过关,会断炊断餐,时间长的达三个月以上。年轻人如不想去种,大人爱说:农民怕种田种地,就不是农民了。因此再累也得种.种包谷无论是种在新开的荒地,还是老(旧,熟)地,都要薅一至两次,除草培土,那是四五六月份的劳作,这时太阳极大(太阳晒得很辣),往往薅包谷收工之后,说话的声音就沙哑了;流大汗,劳作中喝山沟水过多,使你变黑变瘦.

  当然,种包谷很累,工序也多,但不复杂,文盲都种得很好,且在累中也有许多欢乐.比如出家门后,一路上山歌悠悠,映山映水,回响动听.在山上包谷地里歇息时,听到每个山头都有歌声,有的在对唱,有的在说白话(白话就是又说又唱,交叉进行,每句长短一致,调子有高有低,极有规律,十分动听),其意思多是赞美青春无限好.记得有一首山歌是:出门得见对门坡,有个姑娘十多年,有个姑娘十多岁,天天得见不得圆......。有的则在骂娘,骂谁的娘?骂鸟的娘,因为鸟儿们把她的包谷苗吃掉了,有的吃了一大片,要补种补苗,季节已过,收成肯定不好了,所以只有骂娘出气,边骂边薅包谷,再也唱不起歌,别人在唱她也无心听,她的心情,三岁小孩也理解也同情,真是可怜天下庄稼人啊!

  简单说,包谷是这样种出来的。到七、八月份,包谷就叶黄成熟了。这时,家乡人又上山去收包谷,去得早的,一天可以收摘两挑到家,也就是两百多斤。去得晚的或包谷地处在远的,那一天只能摘一挑到家。收包谷也有许多乐趣,进入包谷地先是砍几根包谷杆来啃,当甘庶吃,有的包谷杆比甘南庶甜多了,啃个够,才去摘包谷。摘够了,则就地坐下剥去包谷外壳,然后一包包地砌在箩筐里。砌是很讲究技术的,要有碍心,要砌得好看、扎实、有样子,否则挑过路会被姑娘们嘻笑的,甚至一路上使你不敢放下担子歇息,灰溜溜地跑了,这是呼是在劳动竞赛?还是勤劳善良少数民族青年人的乐趣?我都不知道。

  包谷挑到家,有的拿来晒,有的拿来烘焙,干了晚上就剥成米粒,再拿晒,便挑到十公里以外的公社粮站去交,顶公余粮任务,每户交三、六百斤不等,就够了。因家乡稻田少人口多,大米年年不够,难以接季糊口,乡亲们说尽千言万语,公社领导方开恩,粮站同志才同意可用包谷顶谷子交公余粮任务,同意两斤包谷顶一斤谷子,庄稼人吃亏也愿,因包谷始终是杂粮,谷子终会成大米。

  但包谷制成米豆腐确实不错,制作麻烦。先是将包谷用温的草木灰水(灰要适量,否则是苦的,吃不成)浸泡24小时,磨成浆,然后装在鼎罐里用微火,不断搅拌,逐渐成型就成了。这是传统的制作方法。现在制作技术大改进了,且能长时间存放,运输也方便,新的制作技术我不懂,因我离开家乡已廿余载。那天回家乡的返途中,我的四姑妈从她家带来10多斤米豆腐,还有肉、粑、观音茶等,冒着寒风到公路边等我,送给我。我最喜欢的是米豆腐,其他的我说不要,劝了许久,硬要我把东西全部带来,最后我把糯粑退去了,四姑妈大不高兴。我把米豆腐拿到城里的家,家人都不喜欢吃,唯有我还赚少了点,也许是她们没有种过包谷的缘故,没有尝过种包谷的甜头苦头,是何原因我实在猜不透,道不明,深感疚心。但我实话实说:我四姑妈制作的米豆腐比任何人做的都好吃,她必定有七十多年的制作经验,所以我吃了四姑妈的米豆腐,回味无穷,思绪万千。(2003年春节于榕江)



现在也来发表我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