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杂评】版面费,你是我胸口永远的痛
80年代末,我大学毕业后被分在基层从事临床工作,并且从95年起,开始在国内学术期刊上陆续发表学术论文,个人认为这些论文都有一定的学术价值,都解决了特定领域的具体问题,绝无空泛之论,其中有部分论文还发表在国内一流的中央级的刊物,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应该说发表学术论文不但能够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同时也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但令人遗憾的事,在我国出版界有一个令人困惑的版面费问题,虽不是什么大事,但已足以让我这样的知识分子斯文扫地,愧对列祖列宗了。
首先,在基层,版面费是一个巨大的经济负担。因为大多数单位根本不可能报销版面费,且在基层工作的人收入也十分基层,而现在的版面费少则两三百元,多则五百多元,对于一个千把元收入的知识分子来说是一个无法承受的荣誉。有一次,我竟有两篇论文被录用,我不知道是该笑还是该哭,我不知道我究竟惹了谁,我不知道究竟是该放弃还是该忍饥挨饿。
其次,版面费对撰稿者是一个巨大的精神打击。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在学术刊物上尤其是在一流的刊物上发表论文是一件无尚光荣的事情。但可怕的经济负担使写作者像做了贼一样全然失去了乐趣,手里拿着录用通知,苦着脸,陪着笑,向妻子介绍论文的价值,与妻子商量怎样调整开支计划,向妻子许诺一切都会有的,哪里有一点点荣耀,完全是在外面嫖娼被妻子认领的感觉。同事们见你发了论文,当面说恭喜,背后会说:这小子又花钱搞了一篇。其实你根本就不必计较这些,但为什么会有这一切呢?是什么造成了这一切呢?这才是一件值得计较的事情。可以说,版面费不但剥削了我们的金钱,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更严重的是它还损害了文人的自尊。自古文人多清高,可金钱面前仍然要摧眉折腰,这是一种怎样的难堪?
第三,版面费助长了学术垃圾的产生。由于版面费成为惯例,办学术刊物便成为有利可图的事情,出版费用都分摊到作者身上,学术刊物不论质量都可以良好地生存。改革开放以来,许多经营不善的商业刊物都关了门,有许多严肃的文学期刊也举步维艰甚至停刊大吉,但一些学术刊物却如雨后春笋般地增长,何以如此?全靠版面费。正因为如此,造就了大量的只认金钱不论质量的所谓学术刊物,以这样的势头,中国将会生产世界上最多的学术论文却无法生产出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据1999年《期刊引证报告》(JCR)的统计结果,国际期刊影响因子大于10.0的有61种,5—10的有138种,而我国2000年科技期刊影响因子最高的《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仅有2.7,而我国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1999,2000年均居世界第8,2001年则居世界第6,一个论文巨人却成为生产、堆放垃圾的地方。大量的学术垃圾充斥着各个领域,降低了学术的严肃性,浪费了大量的学术资源。假如你想在数据库寻找一个有关疾病治疗方面的论文,你会发现仅有的几篇有价值论文完全淹没在数以千计的垃圾论文之中,让人无所适从。如果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最终我们只会剩下垃圾。
如果一个知识分子在公布他的研究成果时需要先数数兜里的钱,如果一个兜里有几个钱的人就可以随意第占用有限的学术资源,那么,在中国,科教兴国就只能是一句空谈。
也许有人会说,版面费是国际惯例,收取版面费是与国际接轨。可他们恰恰忽视了在中国知识分子的收入还远远没有与国际接轨,某些学术刊物的敬业精神也远远没有和国际接轨,像这样的单方面接轨只能跑到岔道上去,最终必然人仰马翻。
的确,中国的人多,人才也多,少几个写论文的人,少几篇有价值的文章,多几篇垃圾论文,并不足以影响中国的进步,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长此以往,也足以让人忧心忡忡的。
我现在的确也实现了当初对妻子的诺言,有了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再也不用为版面费的事操心烦神,但一想到还有许多像我一样默默耕耘的人被版面费挡住前进的脚步,那种切肤之痛,真真切切,如同一把刀,让人心寒,让人心痛。
现在也来发表我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