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文化 >> 网友原创基地
文章标题:【lurenm】宣传是什么 作者:lurenm
文章类别:观点交锋 发布时间:2003-11-24
全文

  宣传是什么

  路人

  如果问宣传是什么,有人也许茫然不知,有人也许能写几十万字的论文。有一日,我翻看“文革”时期的资料,发现人家说的比较简单:开动宣传机器,换言之,也就是说宣传是机器。

  仔细一想,还真有点儿对头。机器也就是一种机械,它固然是钢铁做成,力大无比,却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听领导人的话,由领导人来操纵,叫它往东它不会往西,叫它打狗它不会撵鸡,不叫它吃稠的,它只能喝稀。

  最能说明宣传是机器的,是一种被冠之为“宣传”的车。好家伙,它头顶上长个大喇叭,身边挂着标语牌,走哪响哪,一天到晚叽哩哇啦地扰得鸡飞狗跳。据我的父亲回忆说,“文革”那会儿,村里几乎天天有宣传车,有时半夜三更上头传来“最高指示”,宣传车也会立即半夜三更进村宣传。

  说宣传是机器,是因为宣传还是传声筒。上边说什么,下面立即跟着传什么。它没有脑子,当然也没有思想。并且这个传声筒深知上头“三味”:喜欢听好的。58年反右之后,传声筒就更知道“拣好的说”的重要了。即使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高音喇叭依然在叫着“全国形势一片大好”,并时常举例说某省稻谷亩产达到13万斤。说它是机器,果然连一点人味都没有了吧。

  宣传还常和武器联在一起,被称为“宣传武器”,是武器必然杀人。10年“文革”,其实就是“宣传武器”杀人的一个证明。大字报、宣传车劈头盖脸而来,于是,上吊的上吊,跳湖的跳湖,抹脖子的抹脖子,而且杀的大多是精英、是人才。

  宣传还常和“阵线”、“阵地”联在一起,被称为“宣传阵线”、“宣传阵地”。这些火药味十足的词,让我一下子想起了国民党时期的傅斯年。1945年,蒋介石打算在北方知名人士中补选一名国府委员,他想到了傅斯年,但傅深知,只有不端人家的饭碗,才能保持对政府的批评和自身的独立人格,因而力辞不允,最终没进老蒋的“阵线”,后来,他成功弹劾了两位国民党的财政部长,被人誉为“傅大炮”。不过,我想说的是,傅斯年在当时是个例外,多数文人跑进了老蒋的“宣传阵线”、“宣传阵地”,端人家的碗,也只好看人家的脸了。

  前不久读报,我猛然读到了这样一句:“拿起宣传的有力武器”,我真的很疑惑了,想不到这些冷兵器时代的词,在21世纪的今天居然还被个别人用着。那些跑在大街上的宣传车却是另外一种证明了。



现在也来发表我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