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度腐败这块土壤里,当官无疑是有成本的。具体多少钱一个几品的官,大清那会儿有很祥细的规定,古人向来满嘴仁义道德,极怕羞,所以这种投资被称为“捐官”了。也许是大清遗风吧,对当今之买官,老百姓形象地称之为“跑官”了。且有一首打油诗广为流传:“又跑又送,提拔重用。”
跑,当然不是干跑,脚底是要抹“油”的。杂文家梅桑榆在一首《示儿》文中透露,他为“儿子”跑了一个科长,便花了五万多元,并认为特值。原南宁地区行署专员何建林在任合浦县委书记期间,卖出官位24个,收受钱款40多万元,大约合1.7万元一个。对普通老百姓而言,这1.7万元不是一个小数目,即使一年不吃不喝,也存不了这么多钱。但作为官位投资,无疑是毛毛雨啦。梅桑榆在《示儿》中说,那五万多元,实在算不了什么,向官场投资,必然一本万利。“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一个当今的科长,若干得好,三年下来,收获远远超过一个古代的知府。
这话极是。当官不仅发财,而且发横财。不信,你可细观四周,如今还有多少穷官?是官就比平头百姓阔,钱是钱阔,房是房阔,车是车阔,脸是脸阔。至于是如何阔的,那不好说。因为当官的“不明来源的财产”实在太广阔了。咱不说贪污这一来钱途径,单说其它,当官就能很快混阔了。比如说开会,发红包。出差,吃住行公家包干,回来依然发误餐补贴、住宿补贴。与外界交往,既送礼又收礼,送是公家送,收是个人收。陈希同不就是在这方面混阔的吗?
时代发展了,是人都长了点投资意识。而今银行一再降息,又收利息税。钱存银行是划不来了。市场物价又高,存钱亦非长久之计。向商场投资,风险重重,炒股集邮,一旦被套牢,便死定了。看来向官场投资,才是一本万利。不过,是投资,就必然有风险。当官虽然阔,一旦屁股不干净,东窗事发,也难免锒铛入狱,甚至被杀头。若甘心只当个清官,也必只是个“清”官—清贫之官无疑。这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么?也有违投资官场的初衷。
老辈人说:当官即不许发财。把当官当成了投资,无疑是这个社会的悲哀。即便真如个别人所说“当官很合算”,那也是暂时的合算罢了,倘若仍“合算”下去,必有不合算的一天。因为法制一天比一天健全,漏网之鱼还会再一次被捉进网里去。到那时,就真是死定了。
通联:云南建水县如意巷2号(654300)
现在也来发表我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