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情结
椰路
喝咖啡是一件很布尔乔亚的事情。
在上海南京路波特曼大酒店边上,铜仁路的转角口,曾经有一家历史悠久的老式咖啡馆----上海咖啡馆。小壶咖啡慢慢地煮,室内弥漫着咖啡奶油香味。这样的香氛弥漫了大半个世纪,飘进了上海的历史,也揉入了多少人对上海的记忆。
现在,上海咖啡馆已经拆除。在其旧址上,新的摩天大楼已经拔地而起。老上海们今天再去寻觅年轻时代罗曼蒂克的踪影,心头是否仍会浮起奶油小方和小壶咖啡的味道。
83年的时候,我刚大学毕业。每个月5号发了工资,几个同学便会相叙在“上咖”、“德大”和“东亚饭店”喝咖啡,吃西餐。其实,西餐未必可口,乡下浓汤有时也炖得不道地。但是,几个刚刚从大学来到社会的小知识分子,怀着一点酸酸的布尔乔亚情绪,在充满旧殖民地风格的环境里,聊天聊地,忆同学少年,谈志向情怀。
后来,上海变得到处有咖啡馆。餐室茶座都在冲大名鼎鼎的雀巢咖啡,然后有麦氏,还有其它各种速溶的玩意儿。饮咖啡也象人们的处事一样,变得快捷。烫水冲就,浓浓淡淡。那份悠然的感觉却慢慢地远去。
咖啡,不再经典。
又后来,淮海路、衡山路等地方的街边,开始出现经典的咖啡馆。卡布基诺、蓝山、摩氏,还有现煮的意大利苦咖啡,都渐渐进入我们的生活。波特曼对过的街边,就有一家意大利风格的小咖啡屋,是一个意大利人开的,每天都有很好的生意。苦咖啡盛在淡绿的小杯里,浓浓的香味闻来让人神志一醒。那堵有木格子的墙上,插满了各种文字的名片。台湾人在上海开的“真锅”咖啡馆也很是成功,连锁点在市内繁华处都有开设。淮海路美美百货旁华亭路口的一栋洋房,被真锅的老板看中,成为他的第一家店。虹桥开发区古北路美丽华公寓边也曾经开过一家真锅,更是夜夜满客,名流云集。当然,去花园饭店等星级酒店的CAFFEE SHOP,更是充满了高贵和典雅。一杯苦涩的玩意儿,要付50大元人民币,外加百分之十的服务费。一般的老百姓是不会去花这个钱的。
我一直喜欢喝咖啡,且常不加糖。一是怕胖,二是喜欢那种热热的苦苦的涩涩的滋味。如果在一个休闲的午后喝咖啡,还要有一点丹麦曲奇小甜点,当然更要有经典的钢琴乐、管乐或弦乐,这样的感觉实在很惬意。这几年,人们多愿放很吵的欧美流行乐,太嘈杂,我不喜欢。
我在RICHCOM任职时,写字楼离绍兴路不是很远。我有时也会在下午偷得一会儿闲,去那里的汉源书屋喝咖啡,看看书,听听音乐。有时还会买回一两本书。那个书屋是由一个叫尔东强的摄影家开的。屋子里摆放着老式的红木书架和桌椅,荡漾着轻轻的西洋弦乐。临窗的长桌上,摆放着一大簇白色的百合。街上的梧桐树叶,印在玻璃窗上,化为一大片深绿的影子。因为靠近几个出版社,文化人在那里谈稿叙旧的颇多。
但我现在晚上已不敢喝咖啡了,除非要熬夜。因为,这些日子一直失眠,再喝咖啡,就会长夜难眠何所思了。
也不知是为了情调,还是为了提神,还是这苦苦的玩意儿确实好喝,人们一直在喝它。
酒是与风月有关的,那么咖啡呢?突然忆想起十几年前,烟杂店还有卖上海咖啡厂出品的含糖咖啡,八分和一毛二两种,比麻将牌稍大,白色的糖粉包裹着一点点咖啡,热水一冲,一股焦甜的气味升腾起来……
现在也来发表我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