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文化 >> 网友原创基地
文章标题:【沈必晟】在文字与书写的田野上 作者:spercybs
文章类别:观点交锋 发布时间:2003-12-03
全文
在文字与书写的田野上 ——对白谦慎新著《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的可能性解读 沈必晟 好读且又发人深省的书,不论在什么时候总是不容易找到。对白先生这本新书的关注,说实在的,是从“王小二”开始的(小说《“王小二”的普通人书法》曾作为先期成稿的单独一章公开发表,引起了书法界较长时期的讨论)。“王小二”普通人书法的戏剧化经历,给我们拉开了一幕关于书法观念的背景故事,它发生在我们身边,让我们习以为常,但就其中任一方面问题持续的思考下去,又确是需要我们予以认真对待的。 关于这本书所涉猎的问题,在白先生的引言中就提到不少,如“古与今的关系、名家书法与无名氏书刻的关系、财富与收藏的关系、学术与艺术的关系、艺术与社会体制的关系、平民与精英的关系、经典化和修辞策略的关系的等等”,在这本书中,我都有不同程度的体会,总体来看,无非是有关文字与书写的问题。我所感兴趣的是本书的角度或曰切入的方法,以及同文字与书写深有关联的文化权力。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讲故事或叙事来引出所要讨论的问题。以我并不丰富的读书经验来判断,这类治学的办法多用在人类学和社会学中,我国现代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的林耀华先生,在大半个世纪前就用小说这种方法写作了著名的人类学著作《金翼》。人类学在这方面的成熟经验,被名之为田野调查,是一种专门对“非我族类”进行实地收集资料兼做考察研究的方法,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参与性观察”了。它的要点是拒绝先入为主,并要求在一定时期内渐次培养与被观查者一样的思维与行为能力,其成功的所在是使参与者具备良好的判断两种(或以上)角色的能力。相对于书法中有关文字与书写的考察而言,其实际的作用不外是培养自己面对“作品”(包括普通人的书写)时的判断能力和对各种书写特点的捕捉能力。你熟悉一种写法并在进入新的语言空间时,你事实上是在经历一场“文化冲击”,你感受最深的莫过于“压抑”、“退避”和“失范”,但当种种“不适”过后,你有过“整体浸入”体验后的结果就是,它让你部分复活了某种已被遗忘的感觉。 这种感觉极有可能是一种整体上的遗忘,对我们全方位的考察文字与书写带来盲区。白先生在书中提到了此一方面的相关考察,像傅山对俗书的发现与拔擢,无疑,这个古代的例证给随时随地思考着的作者提了个醒,其关键是文人对俗书的兴趣。所以,作为学者的白教授在将注意力落到当代普通人的书写上来的时候,我认定这个有关“非古非今”书法的“参与性观察”及其相关研究,至少是纠正了我们多年以来“看”书法的习惯,或者说复活了已被遗忘的“看”书法的感觉。接下来是大面积的收获,对“老外”习书的考察、对儿童习书的考察、对古代“穷乡儿女”(包括敦煌写经)书写的考察等等,这无异于是在有关“非古非今” 文字与书写的田野上的调查。最终集合到一点,就是到底什么是民间书法(文化)?白先生的说法当然可以立为一说,但这倒不是最重要的地方,因为英国学者利维斯(Francis Raymond Leavis)(1895-1978)(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学者)已经在这方面(有关民间文化与大众文化)有不错的探索,而类似于此又切中肯綮的方法却是开书法研究领域的先河。 值全书出版之际,白先生又专门撰文,说这是“一本问题很多的书”。我逐章做了一个统计,与主题相关联的问题大约有130多个,特别是一些重要章节,基本就是以问题来推动探讨。同时,作者不无调侃的说,“如果说上次是我请读者不要随意猜测我的立场和观点的话(指“王小二的普通人书法”发表之际),那么这次我倒是要请读者来追寻书中隐含的问题了。”以我并不丰富的想象力来猜测,我以为,白先生将取法古代而不是当代“穷乡儿女”(包括敦煌写经)书写与文字的原因假定为“与古为徒”的好古之心本身,就隐含了全书最大的一个问题,即与文字和书写深有关联的文化权力。一个显在的例证,就是从《宣和书谱》的时代,就开始在书法史中为历代帝王专列一章,谈论他们的书法时可以搁置艺术标准。今天,权力以文字与书写的方式在场仍然屡见不鲜,比如领导题字。在大量的历史著作中,精英阶层总是占据着自己的位置,普通人的记忆总是消失于日常生活的流逝之中,以至于许多历史叙述看起来就像没有背景的皮影戏,芸芸众生成了衬托几个影子的一片白色背景。显然,文字与书写在这里与权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张光直先生用实证的方法证实了和文字与书写深相关联的“巫觋通天”一说,陈寅恪先生在《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中也提到了“能书世家即奉道之世家”。巫师和教长曾是古代相当长时期里的知识分子,他们掌控的在文化上的权力,可以说是其政治权力的隔世遗传。而我们好学古代“穷乡儿女”的书写与文字,其原因或也正是基于对权力与文字关系的膜拜,这也是我注重“文人参与”的关节点。“文人参与”文字的书写就有了书法,“文人参与”民间文化就成就了精英艺术,这在历史上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只是等到政治精英和文化精英都退出某一个舞台的时候,大众文化才有了可趁之机,而文化上的权力反而隐没不彰了。 白谦慎著《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对中国书法经典性问题的思考》 湖北美术出版社10月出版

现在也来发表我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