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文化 >> 网友原创基地
文章标题:【罗晓飞】回望童年 作者:lxfxh7376
文章类别:闲情偶寄 发布时间:2004-01-04
全文

  不知道农村对于别人,是一个怎样的概念,我只知道农村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永恒静止的怀恋。一个小小的乡村,多少年来都是一模一样。哪怕你十年没有回家了,你再回去,它还是那个样子:弯弯曲曲的泥巴路,一下雨就特别泥泞;雨痕斑驳的红砖房子;许多认识的不认识,看着自己长大的,跟自己一起长大的,自己没有看着长大的人,总还是那么的亲切;生活在这个中国随处可见的小村里的人,一年四季,总是重复着同样的生活:天亮的时候公鸡咯咯地叫了,就起床,天黑的时候黄狗汪汪地咬了,就睡觉。一切似乎早就沉寂了,欢笑和泪水,已融入这流失的岁月……

  在离家10几分钟的一个祠堂,叫张家祠堂。没有人去追溯它的历史,大家都这样叫,在四川农村应该很多这样的地名,可能是以前一个张家的祭祖的地方。我读书就在这里开始的,在我记事起,自己好象就背着祖奶奶用针缝的粗布书包,每天早上在妈妈的叫喊中很不情愿的起床,吃一些,红薯啊,玉米粥(四川话应该是烫耙)之类的早饭,就和村里的一个学校的小孩子一路打打闹闹的到学校(那个时候,一个村只有一个学校,所有的小孩都在那里读书,大家都认识,所以特别好玩。现在的小孩真的满孤独。还是继续写吧),那时候我们学校一共有3个老师,一个教语文,一个教数学,一个是校长,校长只教体育啊,一些闲课。那时候有3个班,一,二年纪一个班,三,四年纪一个班,五年纪一个班。(我是最后一个五年制的时候毕业的)。我记得那时候的老师在我们心目中都很神圣,爸爸妈妈的话可以不听,但老师的话一定要听,但我觉得自己也一直也不是一个听话的学生。

  我们班一共有30个同学左右吧,大家都是一个村里,谁的爸爸是谁,谁的妈妈是谁都知道,所以,经常就会有今天你打了我,我就到你们家找你爸爸妈妈哭,非要他们打你一顿才消气似。老师大都特别喜欢学习好的,听话的学生,虽然我不听话,但成绩还好,一直都在班上前5名吧,在我印象中好象从来就没有考过第一名,所以老师每次家访都会告诉爸爸妈妈说我满聪明,努力一定能考第一名,这样以来,爸爸老是要教训我一顿。现在想来,记忆最深的应该是小学那位教语文的老师,瘦瘦的个子,经常穿一件洗的干净蓝颜色的外套,应该是中山服吧,下面穿一双洗的发白鞋圈的布鞋(现在城里我很少见到),那时候大家都很尊敬他,村里人遇到他都会很礼貌的叫“谭老师好,谭老师好!看得出大家都是从心里来尊重他尊重他的职业。他是一个代课老师,我们学校只有校长是正式工。还有一位就是教数学的女老师,也是代课的。上课的课桌是用两块方石头打底,石碑做桌面做成的,夏天座在上面特别的凉快,冬天就比较难受了,座一天下来,屁股冰凉冰凉的,还好冬天大家一般都穿很厚的棉裤,那时的小孩好象也不怕冷,由于是老屋祠堂,一般应该都是几十年了,房上的瓦都是很重很重的老瓦,再加上年久失修,房上的瓦就会在下雨天溅雨,所以,经常外面下大雨我们的教室里就下小雨,没办法老师就让我们换到不淋雨的座位继续上课,那时候学校可能也没有太大多的经费,后来应该会越来越好。(我刚到深圳,没找到工作,流浪在人民桥下面的时候,望着无尽的夜空,满天的星星,还在想,以后有了钱,一定跟老家的小学修一所好的学校,不再希望有人还在多年以后回忆起来还有湿湿的感觉。实在惭愧到现在都没有实现,尽力吧,我相信现在虽然不用我修,但有机会还是要了这个愿)

  虽然读书的条件很简陋但我的生活还是有很多的快乐。(其实我总觉得小学学的怎么样并不是很重要,只要了解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要玩好,特别是小孩子,有一个好的童年是很重要的,这也许在跟我的贪玩找借口吧。)那时候学校就一个操场,说是操场还不如说是一个土坝子,也没有几件体育用品,除了有一个篮球,两副羽毛球好象就没什么了,这些东西还要在上体育课才领出来,轮流玩。做的最多的就是眼保健操,广播体操,之类的运动。我不知道现在我的视力很好是不是跟那时有关系。我们最大的乐趣应该是我们自己的找的了,春天了,一放学,我们一帮同学就会用旧书,或者写过作业的纸张,折很多的小船,顺着学校门口的渠道(因为四川多是丘陵所以有很多地方修了渠道用来排水灌溉农田,一般在春天的时候,水库会放水)开始放,你追我赶的,看谁的船游的最远,最不容易被水冲破,有时候我们还会采很多花,什么油菜花啊,桃花啊,梨花啊,放在船里,让它们随着流淌的水欢快的前行,那时候村里有很果树可能都被我们这帮小家伙糟蹋过。渠道弯弯曲曲的,一直延伸到有一座很高很高桥的地方结束。桥的旁边是一处桃树林,春天的时候,桃花盛开,空气里飘溢着桃花的味道,太阳暖暖的,和几个小伙伴躺在软软达到的草地上,讲东讲西……

  有时候天气好,又逢放假,我就会约上村里的几个小伙伴,到离家不远的一条小河里去抓螃蟹,小鱼,几个10岁左右的小孩,在河里找那些有孔啊,洞的地方,用竹签或者稻草去引螃蟹出来,有的时候也用自己家做的拦网拦在河水下流的一个地方,等一阵去收一下,这样也会网到很多小鱼。到了夏天的时候,晚上就和我最好的伙伴张三(现在在威远县城里开公共汽车,也是我在老家最好的兄弟,已经是两个小孩的爸爸了,一直到我读高中我们两个才分开)用蚯蚓穿一串,再在中间放上一根削的跟牙签一样的尖尖的竹条,用一跟线吊起来,再用一根棍子穿好,像吊鱼杆一样,到稻田里吊青蛙,现在想起来青蛙也真的很笨,我们用蚯蚓在有青蛙叫的地方不停的晃来晃去的,当然要底一点,一定要青蛙能吃到蚯蚓的高度,蚯蚓就会来吃,它一吃就被竹签卡住了,我们就把它拉上来放在一个口袋里,好的时候我们一晚上可以吊到20—30只,等到赶集(四川农村乡镇贸易交换日)的时候妈妈就会拿去卖,再买些家里需要的东西回来,虽然自己吊了很多次,也吊了很多青蛙,但自己真正吃青蛙或者牛蛙肉应该是在大学毕业工作以后在深圳,因为那时青蛙应该是城里人吃的东西。到了放寒假,我和张三每到出太阳的时候,就到田里去抠泥鳅,黄鳝,冬天的田里特别冷,有太阳的的时候,泥鳅,黄鳝就会从洞里出来享受冬日里难得的阳光。我们抠之前会先在田里找泥鳅,黄鳝的洞口,然后用中指顺着洞口慢慢的摸下去,摸到底的时候就用大指轻轻的夹住,一定要轻,因为泥鳅,黄鳝都特别滑,用力它就会从手中溜走。一般一天下来,我们都会抠几斤,有的时候被妈妈拿去卖了,有的时候家里来客了把它和辣椒一起炒,炒出来特别香,当做主菜招待客人。(写到这里又很想吃妈妈做的菜了)

  当然也有很多“难忘”的记忆。记的在10岁左右有一次和村里几个小孩子在河里玩水,不知不觉自己一个人游到一个水很深的地方,突然脚抽筋,整个人都不知道什么了,后来醒来已经在岸边躺着了,后来伙伴们告诉我,是看见我突然连头沉到水里去了好几分钟没出来他们吓坏了,才放声的叫,正好旁边有干农活的人跑到下面来救起了我,出事以后,爸爸妈妈吓坏了,跟我吃了几副中药,还每天在傍晚的时候去河边喊魂(四川农村的一种风俗),也就是妈妈在前面喊:“罗大(我的小名)回来吗,我就在后面回答:回来了”一直从河边喊到家里,然后还要拜拜摆在堂屋的香火。从落水之后有1年爸爸妈妈就没让我下过水。不下水那我就在“陆地”上玩,我和张三还有几个小伙伴就用割猪草或者找柴(农村一般做饭烧柴,现在也一样吧)的时候,跟我们自己找好吃的,什么们好吃的,无非也就是到地里搞些什么青玉米啊,红薯啊或者是豆苗,用竹筒装好,找一个有偏僻的地方,比如,防空洞啊,山角下啊,反正平时大人们不去的地方,挖个坑,找些柴放在上面烧,烧好了大家用手分着吃。从小我在村里的小孩子里学习还不差错,鬼主意也多,当时爸爸又是村长吧,所以他们都比较听我的话,那时他们叫我“司令”。我就经常带着一帮“兄弟”干些村里人头疼的事,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个小家伙商量想吃一顿鸡肉,那时候一般家里的鸡都拿去卖的,就是吃也要等到过年的时候,所以,那时候特别馋,怎么办呢,有一天我们几个出去找柴,在一个竹林里看到村里也不知道是那家的几只鸡在那里悠闲的玩着,我最后出了一个主意,我叫兄弟们围起来抓住一只大的鸡,把鸡偷偷的拿到河里把肚子里的东西洗干净,我们把它放在背兜里用草盖起来背到村里一个远远的防空洞里,挖了一个坑,用湿泥巴把鸡的全身糊上,放在坑里,在上面放柴烧,烧到可以闻到香了,我们就把鸡扒出来,撕掉上面的泥,就开始吃,大家都吃的满嘴流油,那可能是我吃过最香的鸡肉,虽然什么拌料都没有。吃过鸡之后,过1或者2天,就会听到村里有人骂,因为农村的鸡一般到天黑都会归笼,主人家一数,少了。那就知道可能知道被偷了,到时就会到村口大骂,“不知道哪个没有良心的,偷我的鸡哦,我的鸡辛辛苦苦喂这么大,拿来供儿读书的呦,这些挨千刀的呦,你不的好死呦……”,其实,也是发泄一下罢了。四川很多妇女骂人跟唱歌一样,到现在我也这么认为,妈妈也会在自己家被偷的时候到村口骂。那个时候我们几个听了都会偷偷的笑,当时真的好开心。(其实,现在想想那时候一只鸡可能就是一个小学生半期的学费,怪不得她们都这么难过,在此也希望村里阿姨,叔叔原谅啊!)这样偷鸡吃不太多就有3,4次吧,最好笑的是有一次,我们偷到了张三家的鸡,吃了第2天她妈妈出来骂我们才知道,当时我们都笑坏了,以后再也没有偷了。

  水里的,地上的都玩了,我还玩天上的。到了夏天收稻子的时候,家里的大人都到田里去忙去了,留我和祖奶奶,妹妹,弟弟在家看家,那时候弟弟还太小我们就把他放在箩筐里,祖奶奶在家做饭,我带着妹妹就在家的坝子里扑麻雀。我用一个竹筛子,用一根木棍把筛子撑起来,在筛子下面放上点米,在木棍上绑一根长长的绳子,把绳子放的长长的,人,牵着绳子在远远的地方躲起来,就等麻雀来吃米,等麻雀到了筛子中间,就拉动木棍,这样就把麻雀盖在里面了。那时候妹妹就会用一只口袋把麻雀捉到口袋里,但她有时候也会把麻雀搞丢。好的时候一天可以扑到10几只,晚上妈妈都会把麻雀去了毛,搞干净,用绳子挂起来放在烟囱的旁边,干着,就像做四川腊肉那样,到了过年的时候,用油炸焦了当凉菜跟爷爷,公公下酒。

  童年,就在无忧无虑中的日子中渐渐远去了……

  18/12/2003于长沙



现在也来发表我的文章
      
[相关文章]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