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人不冤,有情皆孽
陈世襄先生曾经用八个字概括《天龙八部》的题旨:无人不冤,有情皆孽。他并且认为,《天龙八部》不可“看油了”,实是一部具悲天悯人胸怀之大著作。[1]的确,《天龙八部》是一部堂庑极深的作品,它以北宋哲宗年间辽、宋、西夏、吐蕃、大理五国势力消长为背景,并糅以逍遥派三代的恩怨纠结和风流王爷段正淳的感情孽债,写出了在复杂历史环境下江湖人物的群像。然而《天龙八部》并非是一部历史小说(如《鹿鼎记》),也不是一部政治小说(如《笑傲江湖》),它是金庸小说中对人性刻画最深的独具形而上学意味的一部作品。作者意图表述的,是每一个不由自己选择步入江湖的个人,如何因自己的性格创造自己的结局的故事。
《美狄亚的愤怒》[法]德拉克罗瓦 Medea, by Eugene Delacroix (1862)
萧峰是《天龙八部》第一主人公,也是一位古希腊式的悲剧英雄,他的母本形象是宙斯之子赫剌克勒斯。今天,我们已经无法确定赫剌克勒斯的形象是否曾由悲剧家搬上过酒神节的舞台,但是从流传至今的神话传说来看,萧峰就是古中国的赫剌克勒斯。
赫剌克勒斯是天神宙斯与他的情人、提任斯的国王安菲特律翁的妻子阿尔克墨涅的孩子,他一出生,宙斯便预言他将来有着光荣的前途。这遭受到赫拉的嫉妒。为了逃避赫拉的毒手,阿尔克墨涅将初生的赫剌克勒斯弃之荒野。因为一种神奇的机会,他在荒野上为雅典娜和赫拉所发现,雅典娜劝她的同伴用其神圣的乳汁哺育他,他贪婪地吸食乳汁,以至于咬痛了赫拉,所以她粗暴地把它放回地上。雅典娜将这个婴儿抱了起来,带到附近的城里,请王后阿尔克墨涅代为抚养。他得到了义父安菲特律翁的真心怜爱和辛勤养育,安菲特律翁到各地为他聘请伟大的人物,教给他各种技能。
这是一个与萧峰的出身在结构上极为相似的故事。萧峰的母亲为中原武林人物的领袖所杀,父亲也跳下了万丈悬崖,萧峰自幼即为少林寺方丈玄慈托乔三槐抚养,而玄慈又安排了玄苦、汪剑通先后为之授业。赫剌克勒斯还在摇篮中的时候,就表现出他惊人的勇力,赤手杀死了赫拉安排来的两条毒蛇。他在总角之年,因不耐苛刻的教师利诺斯的责打,随手拿起一把竖琴,摔在他先生的脑袋上,利诺斯立刻死了。而萧峰长到七岁时,竟也独力在黑夜中来回数十里路,杀死了辱打他义母的邓大夫。[2]赫剌克勒斯为了获取神的地位,必须做密刻奈国王欧律斯透斯交代的十二件工作。汪剑通立萧峰为丐帮帮主,试他三大难题,并要他立下七大功劳,直到泰山大会,萧峰连创丐帮强敌九人,使丐帮威震天下,那时他更无犹豫的余地,方立萧峰为丐帮帮主。[3]
不但在英雄的上升阶段,萧峰的经历存在着与赫剌克勒斯的对应,造成他们沉沦的原因也是毫无二致的。半人半马的怪物涅索斯因对赫剌克勒斯之妻伊阿尼拉不端,被赫剌克勒斯射死。临死前它欺骗伊阿尼拉说,收集它伤口里流下来的血,可以制成魔药来约束女人的丈夫。伊阿尼拉就把这药涂在赫剌克勒斯的紧身衣上,这使得赫剌克勒斯脱离了凡间,而善妒的女人自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天龙八部》中穆贵妃欺骗阿紫,说自己拥有天宁寺老和尚的圣水,男人喝了,就会对圣水的进奉者──女人死心塌地。靠了涅索斯的方法,耶律洪基、穆贵妃终使萧峰束手就擒。
阿紫认为萧峰平生最勇敢的一战是聚贤庄之役。[4]这一场恶斗,萧峰死里逃生后反思说:“乔峰以有用之身,为此无益之事,原是不当。只是一时气愤难当,蛮劲发作,便没细想后果。”[5]这种“蛮劲发作”,正是古希腊悲剧精神的最本质的东西:悲剧英雄因为其生命的光辉走向毁灭。那日“乔峰杀人之后,更是出手如狂,单刀飞舞,右手忽拳忽掌,左手钢刀横砍直劈,威势直不可当,但见白墙上点点滴滴的溅满了鲜血,大厅中倒下了不少尸骸,有的身首异处,有的膛破肢断。这时他已顾不得对丐帮旧人留情,更无余暇分辨对手面目,红了眼睛,逢人便杀。奚长老竟也死于他的刀下。”[6]而赫剌克勒斯因赫拉的神力,忧闷的情绪变成野性的疯狂。他在疯狂的时候,把自己的孩子们当作巨人射杀。我们正可以把萧峰在聚贤庄的一战看作是“赫剌克勒斯的疯狂”。这种疯狂发展到了极致,便是因误信段正淳是自己的杀父、杀母的仇人,亲手打死心上人阿朱。
金庸对赫拉克勒斯故事的结构有着相当程度的借鉴,但为了实现作品的悲剧意义,金庸还从埃斯库罗斯那里获取了故事原型。萧峰最后自戕于雁门关下,他的自我毁灭带来了崇高之美,从而最终完成了悲剧英雄的自我实现。这是一个普罗米修斯母题的中国演绎。
黑格尔说:“在悲剧里,个人通过自己的真诚愿望和性格的片面性来毁灭自己。”当然,如果这种毁灭不能带来崇高,也还不是悲剧。萧峰与阿朱之间的故事并不是悲剧本身,而是悲剧英雄在走向最终毁灭前所承受的苦难。人生本如炼狱,痛苦是生命的唯一肯定的状态。庸众面对真实的无处不在的痛苦,只会去自我麻木,把平庸的生活宣称为幸福;而悲剧英雄却在对于苦难的承受当中最大限度地展现出生命力的光辉。萧峰和阿朱之间的故事是惨剧而非悲剧[7],但如果没有这个惨剧,就没有悲剧英雄对其悲剧命运的最终完成。这个惨剧同样是个人的真诚愿望与片面性格所带来的毁灭。在《神雕侠侣》的后记当中,金庸曾经表述过这样的思想:
武侠小说的故事不免有过分的离奇和巧合。我一直希望做到,武功可以事实上不可能,人的性格总应当是可能的。杨过和小龙女一离一合,其事甚奇,似乎归于天意和巧合,其实却须归因于两人本身的性格。两人若非钟情如此之深,决不会一一跃入谷中;小龙女若非天性淡泊,决难在谷底长时独居;杨过如不是生具至性,也定然不会十六年如一日,至死不悔。当然,倘若谷底并非水潭而系山石,则两人跃下后粉身碎骨,终于还是同穴而葬。世事遇合变幻,穷通成败,虽有关机缘气运,自有幸与不幸之别,但归根结底,总是由各人本来性格而定。[8]这段文字写于1976的5月,可谓金庸二十年文学创作生涯的总结。这个思想,也正是指导他的创作的一以贯之的“道”。而最为深刻地体现了这个思想的,不是《神雕侠侣》,而是《天龙八部》。《天龙八部》意图言说的,是一个具有深刻哲学意义的命题,即每一个人的命运都有其预定性,而相对于冥冥中无处不在的命运,在更大程度上影响人物结局的是人内心的某些东西,或者,用作者的话来说,是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贪嗔痴”三毒,书中人物,概莫能外。陈世襄先生的评论,正是在这个层面上说的。
二、康敏是一个坏女人吗?
然而,中国人的阅读习惯总是建立在善恶评价的体系上。尽管大多数读者会因为萧峰而感动,[9]但却只有极少数的读者能够领会隐藏在作品深层的悲悯,只有极少数的读者能够感受到一个“隐具基督担荷世界罪恶之意”的金庸。大多数读者由于先入为主的善恶之念,仅仅停留在浅层接受的层次。他们在阅读作品的时候,因为出于对“正面人物”的同情和出于对“反面人物”的憎恶,除了性格中固有的正义感获得进一步升华,对作品真正的意图毫无把握。他们很自然地把憎恶的目光投向了在萧段惨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康敏,从而忽视了个人性格在悲剧中的作用。萧峰在得知自己的身世之后,便一意报仇。仇恨已经蒙蔽了他的双眼。所以尽管康敏的谎言破绽甚多,他却毫无觉察,在小镜湖畔他见了段正淳,本已起疑,但终于还是让性格征服了理性,一步步走向毁灭。直到亲手打死最心爱的人,他才知道痛悔。书中写道:
萧峰自在信阳听马夫人说出段正淳的名字后,日夕所思,便在找到他后而凌迟处死,决意教他吃足零碎苦头之后,这才取他性命。但适才见他待友仁义,对敌豪迈,不像是个专做坏事的卑鄙奸徒,不由得心下起疑,寻思:“他在雁门关外杀我父母,乃是出于误会,这等错误人人能犯。但他杀我义父乔三槐夫妇,害我恩师玄苦师父,那便是绝不可恕的恶行,难道这中间另有别情吗?”他行事绝不莽撞,当下正面相询,要他亲口答复,再定了断。待见段正淳脸上深带愧色,既说铸成大错,一生耿耿不安,又说今日重得见到一个当年没了爹娘的孩子,至于杀乔三槐夫妇、杀玄苦大师等事,他自承是‘行止不端,德行有亏’,这才知千真万确。[10]
我每重读这段文字,总不免感慨系之。可见无论是悲剧还是惨剧,结局总是由人物自身的性格决定,大多数读者的憎恶康敏,实在是没有理由的。关于萧峰的惨剧,康敏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便是揭破萧峰的身世之秘,并指称是萧峰杀害了马大元;第二便是向伪装成白世镜的阿朱透露“带头大哥”乃是段正淳。第一件事,康敏的目的只是要萧峰做不成丐帮帮主,并使之成为中原武林的公敌。跟玄慈他们意图掩盖历史,而让萧峰同化于仇雠之邦的行径相比,康敏的行为根本称不上卑鄙。在动机上来说,玄慈、汪剑通等人是虚弱的自我保护,而康敏则是强健的灵魂的主动进攻,其间高下更是判若云泥。第二件事,康敏只是想假手萧峰杀了段正淳。萧峰知道真相,咬牙切齿地道:“段家姑娘是你害死的,这笔帐都要算在你身上。”马夫人答道:“是她先来骗我的,又不是我去骗她。我只不过是将计就计。倘若她不来找我,等白世镜当上了丐帮帮主,我自有法子叫丐帮和大理段氏结上了怨家,这段正淳嘛,嘿嘿,迟早逃不出我的手掌。”正像尼采所指出的,“恶性属于强者和具有美德的人,因为卑劣的、低贱的行为属于屈从者。”[11]康敏是一个有着强劲的自由意志的女性,她也是以其真诚的愿望和性格的片面性走向毁灭。她的悲剧意义丝毫不在萧峰之下。然而,由于金庸深受儒家文化的集体无意识的影响,《天龙八部》对这一人物形象的处理显得颇为尴尬。
可以说《天龙八部》对于康敏结局的处理完全是非理性的。与其说金庸是因为对康敏的憎恶而让她得到那样的悲惨结局,倒不如说他是因为恐惧。康敏曾经是众多被段正淳始乱终弃的女子中的一个,然而她不同于刀白凤、秦红棉、甘宝宝、阮星竹、阿萝等一干女子,不去恨始作俑者,反把怨愤发泄到同样可怜的其他女子的身上。她不是那样的奴隶。她要实现的是她的自由意志,尽管这种自由意志已经因为男权话语的长期挤压,而扭曲成了一种统治欲。然而,她的身上的确蕴藏了巨大的震撼人心的力量,哪怕这种力量带来的是自己和旁人的毁灭!第十六回《昔时因》写道:“马夫人一直背转身子,双眼向地,这时突然抬起头来,瞧向乔峰。但见她一对眸子晶亮如宝石,黑夜中发出闪闪光采”,萧峰一见之下,不由心头“微微一凛”。萧峰的恐惧,也正是金庸的恐惧。1994年金庸在北大讲演,曾有学生问金庸对于康敏如何看,金庸说康敏是一个坏女人。这样一个坏女人,却有着超乎常人的智慧与惊人的美貌。萧峰听她说话,“只觉她的说话腻中带涩,软洋洋地,说不尽的缠绵宛转,听在耳中当真是荡气回肠,令人神为之夺,魂为之消。然而她的说话又似纯系出于自然,并非有意的狐媚。他平生见过的人着实不少,真想不到世上竟有如此艳媚入骨的女子。萧峰虽感诧异,脸上却也不由自主的红了。他曾见过段正淳另外两个情妇,秦红棉明朗爽快,阮星竹俏美爱娇,这位马夫人却是柔到了极处,腻到了极处,又是另一种风流。”[12]这才是女人中的女人的样子,第一美人王语嫣同她相比,只是一个没有发育的小孩子。而书中描写她临死前的情状:“马夫人往镜中看去,只见一张满面是血污尘土的脸,惶急、凶狠、恶毒、怨恨、痛楚、恼怒,种种丑恶之情,尽集于眉目唇鼻之间,那里还是从前那个俏生生、娇怯怯、惹人怜爱的美貌佳人?她睁大了双目,再也合不拢来。她一生自负美貌,可是在临死之前,却在镜中见到了自己这般丑陋的模样。”这里,金庸不自觉地把她描写成白雪公主的童话当中那个丑恶的女巫,这样的处理一定赢得了道德主义者的喝彩,然而这样的处理却使得人物形象前后存在着抵牾。从此前对于康敏的描写来看,她应当是一个自觉地去犯罪并不会觉到恐惧的女性。她向白世镜和全冠清布施过肉体,然而她并非是潘金莲那样的淫妇,男人只是她需要利用的工具。一个孤身独力做出那样大的事情来的女子,在杏子林中面对萧峰及江湖群豪毫无惧色,并令后者感到恐惧,最后竟会死得那样卑琐,这是很难以想象的。
三、性格的力量
康敏的形象来源于古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得斯笔下的《美狄亚》。公元前431年,美狄亚作为“谋杀儿童的发明者”第一次出现在戏剧舞台,不同于以往凭借逆来顺受、贞洁、忘我和绝对服从这样的奴隶道德来赚取同情的女性形象[13],美狄亚以其天生的犯罪的冲动宣告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解放了的女性的降生。
美狄亚是科尔基斯国王埃埃特斯的女儿,也是太阳神赫利奥斯的孙女,地狱女神的祭司。她爱上了到她父亲的国家来索取金羊毛的伊阿宋,设计帮他解决重重困难,取得金羊毛,并与之私奔。她的父亲,国王埃埃特斯率兵来追,美狄亚杀其兄弟阿普绪尔托斯,剁成碎块,抛到海里。埃埃特斯忙于收尸,伊阿宋一行得以脱逃。回到希腊的伊奥尔科斯,伊阿宋获悉其父埃宋已被篡位者佩利阿斯所害,便请美狄亚助他复仇。美狄亚杀死一头老公羊,剁成碎块后放在锅里煮,使之变成羔羊。她怂恿佩利阿斯的女儿们也如法炮制,让她们的父亲恢复青春,结果佩利阿斯的生命就这样结束在他胡涂的女儿们手中。如愿报仇后的伊阿宋和美狄亚遭到了放逐,他们来到科任托斯,过了几年幸福的生活,还生下了两个儿子。然而,伊阿宋这时却贪图财富权势,决心娶科任托斯国王克瑞昂的女儿,抛弃美狄亚。美狄亚的法术让克瑞昂感到恐惧,于是后者便下令驱逐美狄亚和她的两个儿子。在经过与伊阿宋在道义问题上的抗辩之后,美狄亚决心进行报复。过路的雅典国王出于同情答应美狄亚到雅典避难后,美狄亚就开始实行她的报复计划。她先请求伊阿宋留下她的两个儿子,又让他们给新娘送去美丽的金冠和长袍。金袍的料子是用毒药浸染的材料织就,公主因此毒发身亡,国王得知抱着女儿痛哭,也染上毒药而死。晚上美狄亚偷偷地回到家里,杀死了她的两个孩子,当伊阿宋赶到的时候,美狄亚已经坐上太阳神赫利奥斯送的龙车腾空而起,在空中她预言了伊阿宋今后的不幸生活。伊阿宋回想起他谋杀阿普绪尔托斯的情景,于是拔出那把曾经杀过阿普绪尔托斯的剑自刎。
这是一个具有永恒的震撼力量的故事。美狄亚的形象是那样地独特,那样地悲怆,正像悲剧终了时歌队所唱的:“宙斯高坐在奥林波斯分配一切的命运,神明总是作出许多料想不到的事情。凡是我们所期望的往往不能实现,而我们所期望不到的,神明却有办法。这件事也就是这样结局。”美狄亚在决定她的行为的时候,经历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她自语道:“美狄亚,进行吧!切不要吝惜你所精通的法术,快想出一些诡诈的方法,溜进去做那可怕的事吧!这正是显露你的勇气的时机!你本出自那高贵的父亲,出自赫利奥斯,你看你受了什么委屈,你竟被西绪福斯的儿孙在伊阿宋的婚筵上拿来取笑!你知道怎么办:我们生来是女人,好事全不会,但是,做起坏事来却最精明不过。”
这段独白不宜看作是作为被压迫者的女性对于男权社会的控诉,而是一个具有自由意志的强健灵魂对于损害精神的道德社会的控诉。美狄亚的愤怒不是一个被压迫者的反抗和报复,而是强者不断身受庸众的挤压而不得不爆发,最终走向毁灭的心路历程。正如前苏联文艺批评家谢·伊·拉茨格所指出的,“在一系列妇女形象中,美狄亚不是以纯洁和善良著称,而是以性格的力量著称。”她的悲剧,是“是破碎的妇女心灵的悲剧”。康敏,也正是这样一个具有“性格的力量”的女性。
---------------------------- 注释:
[1]金庸:《天龙八部》后记
[2]《天龙八部》第十八回:《胡汉恩仇须倾英雄泪》
[3]《天龙八部》第十六回:《昔时因》
[4]《天龙八部》第二十七回:《金戈荡寇鏖兵》
[5]第二十回:《悄立雁门,绝壁无余字》
[6]第十九回:《虽万千人吾往矣》
[7]惨剧、悲剧是冰心的术语,见《中西戏剧之比较》,原文载1926年11月18日《晨报副刊》,转引自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编《中国比较文学研究资料1919-1949》,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3月
[8]《神雕侠侣》后记
[9]不是所有人都会为萧峰感动,这部分读者由于入世太深或其他原因,把萧峰看成了一个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神话人物。
[10]《天龙八部》第二十三回《塞上牛羊空许约》
[11]《权力意志》
[12]第二十四回《烛畔鬓云有旧盟》
[13]尼采《权力意志》:一切弊病的根源:逆来顺受、贞洁、忘我和绝对服从。这些奴隶道德竟然取得了胜利。因此,优秀人物的天性被斥为:1、伪善,2、昧良心。
现在也来发表我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