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中华文摘》
2004年1月 主编:曹克佳
在白蛇故事中,蛇的形象却与女
人的形象重叠到了一起,是中国男人心目中的理想女性——兼有容貌、妆奁、品德
的从良妓女。
|
|
|
 |
  |
|
 |
《视 野》
2004年9月 主编:李恒滨
和列宁说“再见”也许永远都是
不可能的,因为这意味着俄罗斯要想和过去70多年的苏联历史“告别”!
|
|
|
 |
  |
|
 |
《杂文选刊》
2004年7月
鲨鱼的成功经验给人启示。人类
拥有诸多的幸福和方便,先进的科学技术足以使人过上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安逸
生
活。 |
|
|
 |
  |
|
 |
《书 屋》
2005年01月号 主编:聂乐和
一般人可能不知道,自科举制废
止之后不久,就开始有人提出为科举制平反。而且,这种呼声时断时续,总的来说
还越来越大。
|
|
|
 |
  |
|
 |
《北京文学》
2004年11月号
20世纪80年代,从噩梦中惊醒的
中国文学,虽还稚嫩,却极艳丽,呈现出了前所未有、此后也难再有的华贵姿容。
|
|
|
 |
  |
|
 |
《中国国家地理》
2005年1月号 总编:李栓科
人们都知道“丝绸之路”,但知
道“香料之路”的人却很少。“香料之路” 起点是盛产香料位于热带的东南亚,终
点是欧洲。
|
|
|
 |
  |
|
 |
《DEEP中国科学探险》
2005年1月号 主编:周卫军
大熊猫、金丝猴、麋鹿、珙桐…
…这些动植物的“活化石”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耳熟能详,小学课本上就有介绍,
堪称“国宝”。
|
|
|
 |
  |
|
 |
《看世界》
2004年9月号
有什么样的胸襟就有什么样的视
野,而有什么样的视野,就会决定我们将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走向世界。
|
|
|
 |
  |
|
 |
《中国青年》
2004年10月(下)
一个青年个体,必须弄清了“我
是谁”的问题后,才可能针对社会上持有不同价值观的不同人群作出恰当的选择。
|
|
|
 |
  |
|
 |
《万 象》
2004年9月号
作家与出版社的关系,让讲仁修
义的古之大儒来说,那是“车之双轮,鸟之双翼”,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
|
 |
  |
|
 |
《博览群书》
2004年9月 主编:常大麟
艺术家实际上永远是不自由的,
在他的作品中出现的艺术家与策划人或者批评家的对立,实际上是与一种文化制度
的
对立。 |
|
|
 |
  |
|
 |
《新周刊》
第190月 执行总编:封新城
我们所知晓的欧洲有如一块块的
碎片,跨越了时空和地理,反复叠加糅杂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名字叫做“欧洲”的
大蛋糕。
|
|
|
 |
  |
|
 |
《城市画报》
第121期
谁会刻意地去记住1999年10月8日
是雨是晴,但即将来临的2004年10月8日,还有足够的时间聆听时间的预报。
|
|
|
 |
  |
|
 |
《中国新闻周刊》
2004年8月号
对十面埋伏的失望源于对张艺谋
的期望。是我们对张艺谋的期望过高,从来没有达到过大师的境界,也扛不动中国
电影的旗帜。
|
|
|
 |
  |
|
 |
《新民周刊》
2004年8月号
无论名太名媛,还是里弄众生,
都表现了上海人在百多年历史风尘中的迂回展步,不离不舍,承载着历史的沧桑和
现代的亮点。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