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中华文摘》
2004年10月 主编:曹克佳
七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中国人,都过过苦日子,一提起节约,马上反映到爷爷奶奶积攒的针头线脑。21世纪节约的内涵早已被更新。
|
|
|
 |
  |
|
 |
《视 野》
2004年9月 主编:李恒滨
和列宁说“再见”也许永远都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意味着俄罗斯要想和过去70多年的苏联历史“告别”!
|
|
|
 |
  |
|
 |
《杂文选刊》
2004年7月
鲨鱼的成功经验给人启示。人类拥有诸多的幸福和方便,先进的科学技术足以使人过上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安逸生
活。 |
|
|
 |
  |
|
 |
《书 屋》
2004年11月号 主编:聂乐和
中国的知识分子向来有以天下为己任的传统,到了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在新的条件下,这一传统又被赋予了新的特色。
|
|
|
 |
  |
|
 |
《北京文学》
2004年11月号
20世纪80年代,从噩梦中惊醒的中国文学,虽还稚嫩,却极艳丽,呈现出了前所未有、此后也难再有的华贵姿容。
|
|
|
 |
  |
|
 |
《中国国家地理》
2004年11月号 总编:李栓科
有一个朋友是清华毕业的,他的老师说,如果像三峡大坝这样的工程的总工程师不是清华水利系毕业的,那将是清华水利系的耻辱。
|
|
|
 |
  |
|
 |
《DEEP中国科学探险》
2004年11月号 社长:高登义
约翰·肯尼迪的死亡扑簌迷离。一个专家组成的调查小组将图像拼凑组合在一起,试图从那些模糊的片断中破解这一世纪之谜
。
|
|
|
 |
  |
|
 |
《看世界》
2004年9月号
有什么样的胸襟就有什么样的视野,而有什么样的视野,就会决定我们将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走向世界。
|
|
|
 |
  |
|
 |
《中国青年》
2004年10月(下)
一个青年个体,必须弄清了“我是谁”的问题后,才可能针对社会上持有不同价值观的不同人群作出恰当的选择。
|
|
|
 |
  |
|
 |
《万 象》
2004年9月号
作家与出版社的关系,让讲仁修义的古之大儒来说,那是“车之双轮,鸟之双翼”,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
|
 |
  |
|
 |
《博览群书》
2004年9月 主编:常大麟
艺术家实际上永远是不自由的,在他的作品中出现的艺术家与策划人或者批评家的对立,实际上是与一种文化制度的
对立。 |
|
|
 |
  |
|
 |
《新周刊》
第190月 执行总编:封新城
我们所知晓的欧洲有如一块块的碎片,跨越了时空和地理,反复叠加糅杂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名字叫做“欧洲”的大蛋糕。
|
|
|
 |
  |
|
 |
《城市画报》
第121期
谁会刻意地去记住1999年10月8日是雨是晴,但即将来临的2004年10月8日,还有足够的时间聆听时间的预报。
|
|
|
 |
  |
|
 |
《中国新闻周刊》
2004年8月号
对十面埋伏的失望源于对张艺谋的期望。是我们对张艺谋的期望过高,从来没有达到过大师的境界,也扛不动中国电影的旗帜。
|
|
|
 |
  |
|
 |
《新民周刊》
2004年8月号
无论名太名媛,还是里弄众生,都表现了上海人在百多年历史风尘中的迂回展步,不离不舍,承载着历史的沧桑和现代的亮点。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