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气预报 新闻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新浪首页 > 文化 > 名家名作 > 北京文学网络精选版 > 正文

北京文学:一个高考落榜生的成才之路

http://www.sina.com.cn 2002/11/07 18:32   北京文学

  今年第5期,我刊发表了《从分数重压下救出的少年英才》这篇报告文学,经全国多家报纸连载后在读者中激起强烈反响并推动了该期杂志的热销,全国各地读者的来信来电来访更是持续不断。

  一天,一位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忽然来到编辑部,腼腆中又透出少有的自信,他自我介绍说:“我叫李明,三年多前曾经是一名普通的高考落榜生。藉着自学从最初对电脑的一窍
不通,到世界上最年轻的获取CISCO:CCNP,CCDP2.0认证的工程师、1999年中国最早的黑客之一,后来从事国家级网络的方案设计工作、直至辞职开始个人创业……我深知高考落榜的滋味,很希望通过自己三年多来的经历,给众多的高考落榜生一些鼓舞和激励,并走出属于自己的路。"说完,他当即提出上网查阅有关资料,以证实他的业绩。查阅结果明白无误:他同时拥有“微软认证系统工程师(MCSE)”、“微软认证软件设计专家(MCSD)”、“思科认证网络专家(CCNP2.0)”、“思科认证网络设计专家(CCDP2.0)”等认证,中国科技投资网上还在重点推广他的通用充电器等专利。

  那么,这位高考落榜生究竟是怎样走出困境、选择人生并走向成功的呢——

  ——《从分数重压下救出的少年英才》续篇

  作者:李明

  1998年夏天,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黑色难耐的季节,也是我人生路上品尝到挫折与痛苦的一个苦夏。这一年,我高考落榜了。

  在世俗的眼里,考上大学是当今社会走向人生正道的第一个关口,可17岁的我却偏偏在人生这个最紧要的关口重重地摔了下来。

  七月里,每个家长都在拿孩子的成绩互相攀比着。考得好的,无疑是很长面子的一件事情,得意地在人前炫耀。而那些子女成绩一般的家长,也只好在人前打着哈哈,背地里掩饰不住伤心和失望:一是为自己多年来含辛茹苦好不容易拉扯大的子女在这个所谓的“黑色七月"交给他们的一份并不满意的答卷,二是为子女今后的命运担忧。毕竟,在我家乡所在的那个小城里,高考成绩是衡量子女今后的人生能否成功的关键,也是茶余饭后人们最好的谈资。

  “更瑞,还不看看你儿子考了多少分!"在单位,母亲受不住撺掇,拨通电话的查分热线。“多少?是不是听错了?”当从电话里得到我的总分时,她一脸惊诧。可事实摆在面前,200多分的成绩已足够让我在所就读的河北省藁城市一中里稳拿年级倒数第一,后来证明也确实如此。而同一办公桌的同事,她的女儿,也是市委书记的千金,分数是610分。

  我不知道一向自尊心很强的母亲是如何熬到下班的,只是在她推开家门的那一刻,脸上的表情始终难忘。她的脸上是一种自尊被击溃后的绝望,也隐含着对儿子今后命运的深深担忧——十多年辛勤付出所培养出的儿子,在一个足以决定一生命运的考试中却交给她一个令她沮丧的答案。在以子女高考成绩衡量成功的小城市,这是一个难以容忍的数字,意味着这个高考弃儿今后的道路将充满坎坷曲折……

  而我自己,除了对父母怀有歉疚之外,高考落榜对于我并未造成多少打击,因为这个成绩也在我的意料之中。大学我是从未想过要去上的,10多年的学校生活,早已让我感到了厌倦。可除了一个装满各种新奇构想的头脑,一副尚算健壮的躯体,以及多年练就的自学能力之外,我在这个仍未对发明形成有效产业链的社会中,除了去工地做建筑工,不知道还能做什么。但我深信自己的未来绝不应该仅是这样!可我该怎样做,该如何做才能过得更好些,心里也没有了方向。

  “你还这么小,总要先找个学上吧,要不你还能干嘛?”父亲在旁边无奈地对我说着话。我的成绩已经很让他们在这个小城市里抬不起头了。

  看着身边的朋友们接到通知书时兴高采烈的样子,也忍受着亲戚们的冷言冷语及周围人的冷嘲热讽,爱面子的父母选择了沉默。是呵,他们已经伤心透顶,一面承受同事间对自己子女的相互炫耀,一面却又担心我能否接受这个事实,沉默反而成了此时最合适的表达。太自私的我才意识到高考在中国不仅是一个人的事情,它承载了太多试卷之外的东西……那时,为了让父母好受些,我选择了继续求学。

  如果继续上学,摆在面前的倒是有几条路可走:一是父母通过朋友关系让自己去一所有名的部队院校;二是上全日制自考学校,通过参加自学考试混一张文凭;最后是复读。上部队院校的话,那种规律式的生活很不符合我的胃口,我是不会忍受的。而如果复读,就凭那200多分的成绩,不只父母不相信我能来年考上,自己也早已过够那种炼狱般的学习生涯。

  思来想去,为了不让他们过分伤心,也只有自学考试这条路比较可行些。

  于是我随便选了石家庄一所计算机自考学校。那时我对计算机没什么概念,只觉得是一种像电视、能够进行计算的家伙而已。

  第一章:高考落榜生就是差生吗

  1小学时我就是一个不安分的孩子

  或许八十年代出生的我们身上肩负着太多的东西,父母将绝大多数的希望寄托在了我们这一代的身上,以至于忘记了他们所能承受的负荷,于是便有了代沟,有了反叛。而短短二十年间,神州大地又发生了太多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对传统文化的冲击,这些前人所未能经历过的巨变真真切切地摆在了我们这一代的面前,没有休止,没有方向。我们摸索着、试探着、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道路,这期间的痛苦、欢乐、迷惘也只能由自己去体会。我们在一次次的变化中感受着,经历着,也成长着……

  从何谈起呢,过去十数年的经历像一幕电影,一幕尚在上映,没有结局的悲喜剧。时间将自己由一个懵懂无知的小男孩幻化为历经沧桑世事的时代青年,它的魔力仍未消退,蛰伏在某个角落,伺机改变着你的一切……

  “你究竟是怎样一个人?高考落榜了,你真的一无是处吗?”夜深的时候我一个人质问着自己。这些年的经历让我改变了许多,无论从身体,还是性格方面,为了适应这个社会而不断调整变化着。但内心深处,本真的我所留下的影子仍在同内心进行着对话……

  “小孩子要听话,爸妈不让动的东西就别动,客人来了先要问好,别多说话。”很小的时候,我就在这种所谓的传统教育中长大,也确实给父母挣足了面子,表面上就像一个小女孩般唯唯诺诺地遵从着父母的命令。不过年轻时的父亲性格暴躁,一直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格言。记得那时我没少挨过打。四岁时因为喜欢看《365夜的故事》,父亲担心把眼睛看坏,不允许我再读,我便偷偷摸摸地四处躲着看。一次被父亲发现了,气急的他将书本丢进了火炉中,把我吊到了院中的大树上用皮带抽打着。后来在姥爷和母亲的拼命劝说下,父亲才在一个小时后将我放了下来。再后来为了避免挨打,我学会了说谎,并理解了阳奉阴违这句成语的意思,或许自己后来的叛逆性格从那时起便开始悄悄滋长……

  很难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家族:奶奶有四个儿子,我的父亲排行第二,其中父亲和伯伯是由她和前夫所生,老三和老四是我现在爷爷的亲生骨肉。很凑巧的是,每个儿子又为她带来一个孙子。而在生我之前,父亲曾经结过一次婚,并有过一子。

  母亲比父亲要年长些,再加上不太会说话,令奶奶很不满。传统的婆媳不和在这里显得更为突出。打我记事那天起,父母之间便由于奶奶从中的挑拨而无数次地吵架,很多次都险些离婚,至今仍然回荡在脑海中的画面是:年幼的我站在他们之间,茫然无助地号啕大哭……

  由于很好地继承了母亲“不会说话”的传统,又不是爷爷的亲孙子,在这个家族里我成了取笑和挖苦的对象。迷信的奶奶也多少次对我母亲讲她为几个孙子算命的结果:老大的儿子将来是工人,老四的儿子会做大官,老三的儿子能出国,还会用轿车来接她,老二的儿子将来只能是讨饭的命……气不过的母亲每次回家以后,都希望我好好学习,考上一所好学校,将来争口气给他们看看。

  或许世间万物就是如此矛盾。如果说奶奶是一个百里挑一难侍候的人,那么脾气暴躁的父亲则孝顺得近乎迂腐。为了遵从奶奶的意见,父亲放弃了很多能够改变一生的际遇,安分守己地留在了家乡这个小城,连本来和睦的家庭也由于奶奶的介入搅得不得安宁。但即使再对奶奶不满,从七八岁起,每年夏天,放学后的我仍然要遵从父亲的命令拎着两个大铁壶,行走将近一里的路程给奶奶家打开水。冬天,每隔几天去背蜂窝煤、倒煤渣,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高中毕业……

  “找点巴豆粉放在她碗里,这样就会……”我的干兄弟在放学路上给我起劲地出着整治奶奶的主意,不过小学二年级的我当时还没有胆量去实施这些计划。

  1989年的中国正是各种“气功”风靡万千人群的时代,无数个所谓的“大师”打着“神功”、“特异功能”的幌子晃悠在各个“神坛”上,贪婪地接受着被他们蛊惑的神魂颠倒的人们送来的礼品、钱币以及所能送上的一切……

  我的家族自然也不能免俗,亲戚们虔诚地学着各种离奇的功法,期待着特异功能的出现。堂哥收藏了一米多厚的市场上有关各气功师和特异功能的书籍,被我照单全收。我对知名气功师“了如指掌”,世界各地的神秘现象诸如“金字塔”、“百慕大”,“UFO”也是我痴迷和研究的对象。我还跟着家乡的一个赶气功潮的老中医像模像样地偷偷学起了他自称家传的“太极一元功”。

  一练就是三年,其间也经历了气功潮的幻灭以及各地假气功师露出庐山真面目被拘捕的消息,那时年少的我还很为他们鸣不平。这期间,我仍然没有放弃对发明的热望,不过特异功能加上奇思妙想,可想而知当时我的脑子里尽是些什么东西。

  但是六年级时我还是着实想出了一些有市场价值的发明,并告诉了当时还在成都科技大学读电子系的表哥。记得其中一项是微型洗衣机,将洗衣机按比例缩小,专门用来洗小件衣服,最好用单片机控制各种功能(那时单片机还是高新科技,自己只是从一些专业期刊上看到过,似懂非懂地感觉能够用到洗衣机上),夏天时会很方便。遗憾的是他们对我的想法不屑一顾,以致我有一种“心死”的感觉,对于发明的兴趣也由此压抑了两年。两年后,海尔出了“小神童”洗衣机,功能还是形态上与我设想的洗衣机均毫无二致。

  现在翻看从前想出的众多发明构思——一袋子的碎纸片和整理的各种设计雏形,头脑中也是感慨万千。几年来想出了上百项不同的发明,很多是由于资金等原因而不得不停留在脑海中的想法,可行性却不差,搞出的东西包罗万象:从可识别主人的安全手枪,单兵用排雷车,到消防急救寻人设备,家用智能灭火器,可辅助戒烟的香烟,运钞车防劫车装置,花卉除虫设备,及至“无迹可寻”炸弹等,很多构思即使到了现在也有着潜在的市场价值。但在中国在这个传统文化中并不推崇创新的国度,发明家并不会得到应有的尊重。而大多数的发明又由于社会环境原因,导致发明人的市场思维不敏感,资料来源渠道匮乏,从而产生了众多无效发明和重复发明。发明的目的便是希望设计出来的产品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从而更好地服务、利用于社会。对于发明人,则希望能够得到精神和物质上的激励。中国并不缺创新方面的人才,缺的是尊重、激励发明人才的社会环境,缺的是将发明转化为产品并加以保护的完善的市场机制。很多时候,搞发明的人却被周围斥为不务正业,而作为学生的我也被认为是不安分的学生,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2初中时,我的确不是“好学生”

  迷迷糊糊地上了初一,我却对做一名与世无争的隐士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梦想通过潜心的修炼来改变或者脱离这个世界。连日记中也尽是自创的厌世诗歌和散文,有一段时间还潜心钻研如何自杀,并设计了多种无痛死去的方式,日常上课时的表现都显得很神秘。语文老师将我的日记交给了班主任,班主任把我的母亲召到学校,很紧张地问她我的精神是不是有问题。而直到有一天我在屋内的水泥地板躺着练功时,睡着了被母亲发现,不得不中止练了三年的伪气功。后来我看了司马南所著的那本《神功内幕》后,才对所谓的特异功能彻底没了兴趣。

  “又是40多名!"这个假期该怎么过啊,回家后父母一定又要说在家里好好呆着看书吧。想着整个初二暑假即将如此度过,我心里随即愁云密布。“听说石家庄有卖什么消字灵的,咱们何不买来改改成绩单?”考得比我还惨的一个哥们对我说着。“这倒是个好主意,不过那玩意能消得净吗?”我有些迟疑地问道。“应该没问题,老大上次就是用那东西改的,家里没发现。”“那现在就去石家庄。”这次瞒天过海成功,我将自己改到班内的二十多名,顺利骗到了家长的签字。

  虽然父母一直很限制我的交往,他们不希望我结交那些成绩差的学生,但事实上我的朋友中好学生和家长眼中所谓的坏学生比例各占一半。那时由于自己身体瘦弱,成绩又差,行为古怪,再加上在班里表现得很木讷,我在班中“理所当然”地遭受着来自各方面的歧视。还记得后来在初三临中考时,学校为了提高中考升学率,准备将所谓的好学生和差学生隔离开来,并劝说一些中考渺茫的学生放弃考试权,只是后来由于一些“原因”没有实施。但跟这些“坏学生”在一起时,他们并不会因学习成绩很差而歧视我。他们也知道我不喜欢打架吸烟,每次打架时都不会叫我参与,我与他们在一起胡吹乱侃,感觉很轻松。

  暑假里父母时常会用电话和不定时的回家来检查我是否在学习或者出去玩,尤其是担心我是否在看电视。那段日子我练就了一双顺风耳,等父母一走,我便打开电视,将声音调到最低限度,同时凝神听着外面的动静,只要感觉是父母走路或者自行车的声音,便迅速关掉电视跑回自己屋中。但后来母亲不知为何起了疑心,每次突然回家后总要摸摸电视机盖。呵呵,兵来将挡,为了应付这一招,我把事先冻好的碎冰放在一个泡沫塑料盒中,然后再把它放到电视机盖上调节温度,并在塑料盒下安置了一个突出水银头的温度计,只要机盖温度低于室内,我便拿下盒子稍后再放上去……

  晚上是我的活动时间,憋了一日的我经常和自己的“狐朋狗友”一块骑车闲逛。那时小城里游戏厅比比皆是。他们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仍未教会我打麻将——一是自己并不想学会这种浪费时间的东西,二是这方面我确实太笨,看着那一堆方块我就头脑发晕。他们又“密谋策划着”教我玩游戏机,开始他们总拉着我去打游戏,然后再给一些币。我想总不能浪费吧,这一玩却产生了兴趣。那个暑假后来的每天晚上,我都要借口出去兜风而跑到游戏厅,每次都只是买一元钱的游戏币,打完就走,从不留恋。这同时也是对我意志力的锻炼,试想玩得正上瘾时突然没币了,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而我这时却只能逼自己离开,因为我知道玩游戏只是为了放松,千万不能陷进去,否则便很难再脱离出来!也是那时锻炼出来的良好自控力,对我今后单独面对生活中的各色诱惑时能够控制住自己,并保持清醒。我知道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并为之去努力,不会因其他原因而改变自己的行进方向。当然,对于这些,父母一直都蒙在鼓里。

  “李明,这个星期迟到两次,自习课说话四次,上课睡觉七次,罚你到操场上跑十圈!”自从班里开始轮流值周以来(就是让班里面的每个人轮流负责一个星期的纪律检查,看谁不遵守纪律,就悄悄记下来,周末老师评点,再做处罚决定,效果倒是很不错,可是从小便培养学生这种间谍意识,培养不相信别人,背后告状的两面派,我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我虽然也有一些稍微出格的行为,但总体上还是一个看上去比较安分的学生,但的确又不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好学生”,所以时常在歧视和自怨自艾中度过了三年的初中生活。

  3上高中,我的感觉像炼狱

  我就这样混过了三年的初中生涯,临中考前为了不至使父母太过伤心,我用了半个月的功,仅差三分够上市一中的分数线——这样的分数已能进入班中的前20名。家中交了3000元赞助费让我进入了这所中学。虽然我当时已经不再想上学,可不好驳回父母的意愿,只好以插班生的身份混了进去。

  “李明,帮我把洗脚水倒掉,顺便把袜子洗了。”“李明,该去打水了。”宿舍里这些班里所谓的好学生对我大呼小叫着。当时的高中要求住校,由于那时的我依然不善言辞,木讷呆板,性格懦弱,再加上学习很差,同宿舍的同学没有一个人将我当人看待。我承接了宿舍中为其他人倒洗脚水、洗袜子等诸如此类的事情,默默忍受着他们的奚落,甚至以阿Q精神安慰着自己……

  1996年3月14日,无法忍受这一切的我,带着节省下来的四十元钱和自己的一些想法,以及对梦想的憧憬,希望能到国家专利局谋到一份工作,哪怕只是做杂务,只要能接触到各种专利文件和资料就行。我在家中留了一封信,偷偷地坐火车来到北京。现在想来,当时也未免太过单纯,但这何尝不是一段人生体验?短短数日,我真切体会到这个社会的残酷冷漠和世态炎凉。

  记得到北京后已经是午夜12点钟了,我躺在候车室的大理石地板上一夜未眠。第二天一早,我买了份北京地图,按图索骥找到了国家专利局,并骗过门卫进入楼中,一层层地询问,终于找到了专利局局长的办公室。局长没在,当时室中有一男一女,他们随意翻了翻我的资料,给了本《专利法》就将我打发走了。心灰意冷的我想,既然出来就不要再回去,可吃饭问题如何解决?

  逐个询问了无数家饭店是否招勤杂工,但没有一家敢容纳,因为我没有身份证。就这样在北京流浪了四天四夜,期间被血头引诱过、被警察驱逐过、被街头地痞殴打过,也同乞丐们睡过地下管道。那几天我看透了世态炎凉,心也冷了,心想一辈子也许就这样下去了。

  或许是冥冥中的安排,第四天时在一个公园的长椅上休息时,我遇到一位50多岁的老人。他身上的衣服已经很破,推着一辆同样破旧的自行车,见人就说“见过我儿子吗?他说过来北京,我找他好几年了……”看样子他精神已经失常。他看到我时,对我说:“我儿子也跟你这么大,三年前偷偷从家里跑出来,只留信说要去出去看看,我找他三年了。”他就这样一遍遍重复着……

  一阵心酸,我也想起了自己的父母,他们是否也会这样?那样对他们而言太过残酷!……我用仅剩的5元钱给家中打了个电话,是父亲接的。他问我在哪?并说:母亲已经三天没有吃饭、休息。整日以泪洗面,如果再没有消息,她会疯掉的。

  那天晚上,父亲和将近60多岁的舅舅连夜来到北京,他们一个候车室一个候车室地找,可因为候车室没有位子,我是在一个饭店的柱子后面半蹲半靠地捱过夜晚,单薄的衣服根本抵挡不住北京深夜的严寒。

  回到家中,我对父母说不想再上学,但他们还是希望我能把高中读完,拿到一个高中文凭。那次离家出走,真的伤透他们的心,我终于还是回到了学校。

  最初返校的一段时间,我突然对制作炸弹产生了兴趣,于是连续半个多月从市图书馆收集各种关于炸药和相关炸弹制作的资料,结合头脑中的想象和所掌握的一些化学配方以及电子知识,开始在头脑中设计各种特殊“炸弹”。或许处女座的人追求完美,哪怕是“犯罪”也不例外,那段日子我头脑中的灵感层出不穷,众多独一无二的“炸弹”构思相继出笼……

  也许连我自己都感觉心理上有些出格,于是将市图书馆能够找到的心理学相关书籍翻了个遍,配合其中所介绍的一些方法试着去调整心态,就这样过了些日子,慢慢地恢复了正常。

  我很感激当时的市图书馆就在学校附近,使我总能趁课间休息溜去借书,无论是物理、化学,还是医学、文艺之类的书籍,只要觉得有用的书我都没有错过。两年多里利用上课时间我翻阅了将近一千五百多册的各类藏书,而老师们多次在课上“抓住”我,却从未没收过我所读的书——没有办法,谁让我对武侠、言情之类的小说不感兴趣呢?久而久之,班主任也拿我没了办法。为了锻炼意志力,也为了换一个形象,同时不想再受他人的欺侮,我独自搬到一间曾经发生过火灾而无人愿住的宿舍中,面对四面漆黑的墙壁,实施着形象再造计划……

  首先要克服胆小懦弱的性格,好走极端并患有轻微恐高症的我在一个夜晚溜进电视台院内,开始向上攀爬80多米高的电视塔铁架,壮着胆子爬到一半时,不自然地向下方望了一眼:我的身体近乎四面悬空地在40米的高空,全身立刻发软,手脚也开始无意识地抖动,但仍还清醒——生或是死此刻已经没有退路!这样约莫过了10多分钟后,我终于控制住自己的身体,接着爬到了塔顶。站在顶端向下望时,再也没有先前那种眩晕感,充溢的却是前所未有的自信,那一刻,我战胜了自己!

  我在宿舍内自制了一些粗陋的健身器材,并结合买回的关于散打和跆拳道的书籍,开始习武,并坚持着每日冲冷水澡,以至于后来全校都知道有个下雪天还在洗冷水澡的怪人。为了下课后能够抢先打饭,我时常从二楼阳台纵身跃下。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我的身体日益健壮,渐渐地也并不在乎旁人的评论和蔑视了,我试着超越自己……

  “哇,真棒!”学校体育部长从秋千上下来时周围一片赞誉,从他跳下秋千时投来的盛气凌人的一瞥,我开始不服气:他可以荡得这么好,我为什么不能?于是趁着每天晚自习休息的时间,反复练习着荡秋千的技巧,在经历无数次从三层楼高的大铁架上摔下来后,我终于能够用单手单脚将秋千荡起来,并流利地玩着各种花样,后来自然也成了学校秋千玩得最出色的人。

  “你很有眼光嘛,那个女孩不错,我当时想追都没有追上。”高中老大在我那间漆黑的宿舍里对我说着。那时的我仍然不敢跟女孩说话,却喜欢上了一位其它班级的女孩,暗恋了半年之后,听从这位“老大”的所谓建议。在1998年情人节那天买了一束玫瑰,写了生平第一份严格来讲算不上情书的情书,偷偷放在她的书桌里,结果却被她把玫瑰扔到了垃圾箱,并托人给我送来一个纸条。至今还记得其中的几句话:“我不需要你的什么保护,也不想再见到你……”

  高中的日子也有不少其他的小插曲,曾经在看过一本美国人写的孤身大海飘游的小说后,对挑战人体极限发生了兴趣。于是找来不少医学资料,做了一番准备后,决定一个星期内不进食,同时也不饮水。资料表明:在较寒冷的环境中,如果不喝水人可以活六天。我选定了在1996年11月份的一个星期一开始,并且照常上学。而尝试这次生存试验的初衷是为了让自己在将来出现此类特殊情况时心中有数,不至于因为绝望而死,当然这次试验是要瞒着家人了。试验的前三天,我详细记下了每天的活动量和排泄情况,并大致计算着由此损耗的热量。第三天中午时,几乎坚持不住的我想饮水,而胃也在不停地抽搐,走路时如同脚踩棉花一般,我咬牙坚持了下来。第四天时,不仅大小便已经停止排泄(这对肾的损害相当大,后来由此省下的饭钱全部换成了药品,所幸的是自己的诊断还算对路,试验并未对身体造成太大伤害),而且不再感到渴,也没有了饥饿的感觉,头脑中一片宁静安详的感觉。到了第六日,走路时全然没有了感觉,旁人的对话仿佛来自很遥远的地方,我知道已经接近生死边缘,晚上终于中止了这场实验,那几天瘦了七斤。试验的六日内我总共吃了大半块馒头,350m l的水(用量杯精确测定),并得到一个较为满意的结果。

  现在想来,所有曾经的举动都伴随着极大的风险,那时的我很偏激,同样也很自私,从未考虑过父母的感受,如果出些意外,他们又如何能够承受这些打击?

  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些过激的行为也将伴随着我的回忆成为过去。激情仍有,但多了一份理智,我是社会的人,而不是独立的一分子,所作所为将要对自己及周围的人负责,这或许就是所谓的成长吧。

  高中时留下较深印象的当属做不完的作业以及答不完的试卷,看不完的课外辅导书。一上课,试卷便铺天盖地而来,自习课时更是如此,各科老师走马灯般发着试卷,而且每一个都声称很重要。虽然自己可以享受不交作业的“特权”,因为老师们完全放弃了对我的管束——他们已无能为力,看着周围的同学起劲儿做着毫无用处的作业,我心里不由得想笑——至今仍感到纳闷的是:如果需要,当时的我可以弄懂最专业的科技论文,却对课本上的内容始终无法记住。现在想来,这或许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最佳例证,其中也有逆反心理在做祟。

  高中三年,同学之间没有友情,有的也只是相互竞争和倾轧,每个人都知道高考招生名额有限,如果希望升入大学,成绩上你不得不尽力去超过你周围的同学。这些本不该是我们这个年龄段所应该承受的,可现实就是如此残酷。对于众多农村学子而言,如果希望将来的生活过得更好——考大学只能是唯一的出路(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大学毕业后仍将要面对这个社会惨烈的竞争,我们这代人始终无法轻松)。于是每年临近高考,便不时会听到因不堪承受过重心理压力的高考应届生自杀或进入精神病院的消息,更可悲的是这类消息并不会在考生中引起反响——他们早已麻木。置身事外的我平静地看着这一切,也试图找出一个答案——你能告诉我吗?

  回过头来想想这些年所接受的教育经历,恍然如梦。中国的教育注重所谓的分数、成绩,却忽视了青少年发育的心理趋势,教学内容落后、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形式呆板:从小学到大学一直是老师在课堂授课,学生在下面做笔记,几乎没有任何的互动性,而且人为划分所谓的好学生坏学生、从小培养学生的间谍意识。家长,教师,社会拧成一股绳开始了对孩子的摧残,而从不考虑孩子们的感受。为了增加所谓的特长,他们又逼着孩子在所谓的业余时间去学这学那,却丝毫不问孩子是否喜欢。无止境的作业,没有休息的所谓特长培养,如此教育孩子们还有童年吗?从小学起就单纯以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以升学率作为学校教学的优劣评定,忽视了对人生影响最大的道德方面的培养以及兴趣能力方面的挖掘,只有竞争和相互的排挤,却不懂得相互合作与帮助。教师对学生进行贬低讽刺,压抑学生的个性培养,简单为学生制定一个所谓理想:就是考上大学,好像除了上大学之外就没有其他路可走。过分追求分数,千人一面的教育培养出来的所谓尖子将只是没有个性,没有理想,心智畸形的考试机器。这是一种怎样的情形——个性长期受到压抑而得不到释放,宣泄时便可能造成无法预料的后果,用浓硫酸烧熊的刘海洋不就是在这个教育制度下培养出来的典型案例吗?

  拥有一个良好健全的心智、一副健全的体魄、一个希望去实现理想的人,他才可能、才可以成才。我不知道现行的教育培养出来多少真正符合上面简简单单三个条件的学生?这或许是今后素质教育实施的重点,但我是体会不到了,也希望它不要最后流于形式,果真如此的话,那真的是一种悲哀了!

  第二章:我发誓三年内要成为 顶尖的电脑高手

  4电脑竟然让我如此着迷

  “怎么搞的,姿势不对,重踢!”教练在一旁大声叱责着,我不得不再次抬起那已经痛得有些麻木的腿,对着沙袋狂踢……暑假无事,加上高考失利,我再一次来到散打班排解郁闷,其实教练先前也对我的父母说过:你儿子的身体并不太适合练武。但他不得不承认:我很能下功夫去练习。而我自己也并未想过要去参加比赛,到散打班一是为了锻炼身体,二是为了磨炼意志,还有便是为了暂时逃避落榜带给我的社会压力。我边击打着沙袋边想着这些问题,不觉中打够了自己所规定的2000次拳击,收工回家。

  “你们知道我手里拿的是什么吗?这是一张很普通的数据光盘,但它却能装下上千本书!"开学典礼上,老校长拿着一张镜子般的圆盘向我们介绍着。真好玩,平生第一次见到CD- ROM的我对这东西产生了兴趣,心想有了这个家伙就再也不用费劲去图书馆找自己需要的资料了,一张光盘就能看好一阵子。不过这个东西好像必须通过电脑才能看,那也简单,把电脑学会不就得了?

  1998年,曾经以一本《学习的革命》作为绝好策划活动将公司宣传起来的传奇人物——科利华的老总宋朝弟曾经是老校长的学生,也是这所学校的董事。学校所对外宣称的保证工作其实就是将毕业生输送到科利华去做打字员,校长还在上面讲一个上届学生进入科利华拿到月薪2000元的所谓传奇故事。我对这些没兴趣,心里只是想着怎么才能尽快学会电脑。

  好不容易熬到上机课,套上脚套来到机房里,看着黑底白字的dos界面,虽然什么都看不懂,但是觉得有一种说不清的神秘感笼罩在电脑的四周。听着老师的命令敲着字符一步步进入练习打字的界面,照着电脑提示四处摸索着键盘上对应的字符,抬头时却见左边的一位女孩已是运指如飞。而右边的几位正在将一个方方正正的塑料片插到电脑里,敲了几个命令行,电脑上竟出现了类似“小蜜蜂”游戏的画面。那时我对这些“高人”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所幸学校门口有个私人办的“电脑学习班”。宣称只要交120元一年内便可随时用机。欣喜的我连夜跑回家游说父母掏钱进了这个学习班,对着电脑敲了一个星期的键盘之后,英文字母每分钟已能够打100多个。学校里正起劲教着五笔字型打字法,还积极筹备着什么“打字比赛”,我又不由感到困惑,难道电脑只能用来打字,难道自己将来就甘心去做个打字员?而翻着学校发的那些枯燥至极的自考教材,心想就这么学下去,哪怕再对电脑有兴趣到最后也会厌恶的。翻开这堆教材的第一页,第一版好像是1991年出的。乖乖,这就是几年没有更新过内容的所谓教材!也许所谓的基础对其他的学科还有些用处,可是对“计算机应用”这门学科,照现有的自考教材走下去能对电脑有了解吗?我们用电脑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它去做些事情,而有必要知道里面所有的细微架构以至电路运行方式吗?我是在用而不是在造电脑!虽然自己对当时该如何学电脑仍然没有具体概念,但还是觉得强调操作的计算机应用课程决不应该是这么学。

  “学习班”里的电脑用的都是无盘工作站,操作系统也是老得不能再老的dos,现在已经很少能够见到这种电脑了。键盘熟悉后,为了早日征服dos,我向同学借了一本“dos傻瓜通”,约定三日内归还,这意味着我只能在三天内学会dos,否则书就白借了。三天后,当我打着哈欠将书归还时,已经掌握了300多条不同的dos命令。那段时间里,征服电脑的强烈欲望和好奇心支配了我的整个身心。

  打字不愿学,dos也玩得差不多了,一日在电脑旁呆着,无意在开机时按照屏幕的提示按了del键,却进到了一个先前从未见过的界面:蓝蓝的底色,还有满屏的英文字母,有趣的是还要提示输入密码(password:这个词我还是认得的),或许有做黑客的天分,在试着猜了几次之后,竟然进去了!这简直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比dos还神秘!我记住了bios这个词,带着想掌握它的欲望,去书店找相关的书,终于在图书批发市场一间店铺的小角落里发现了一本专门介绍cmos的书,正合我意。随后的几天,边半懂不懂地啃着书,边在“学习班"里对着电脑苦干实干。

  “你在干嘛?!”一声怒吼打断了我的思绪,扭头一看,一脸怒容的老板正站在身后死死盯着蓝蓝的bios设定界面。我想麻烦来了,原来近几日总是有电脑出问题,而每台出问题的电脑都是由我使用过的,老板开始觉得蹊跷,于是将我作为重点监控对象,这次总算“人赃并获”。我带着他退给自己的100元钱离开了学习班,想想倒也不吃亏,相当于白在这里玩了半个月电脑,赚了。可是以后到哪里去接触电脑呢?一个多月来,我已经对这个东西有了依恋。

  表哥在市农行工作,他那儿岂不是……?当下便跑到了他的办公室,果不出所料,大办公室里摆着两台电脑,其中一台竟然还有很好看的图象。咦,旁边那是什么?一个挺长的小辫子连着电脑,上面还有按键,把它拿起后,好像还有个小球在里面。我试着拨动了一下,屏幕上的小箭头竟然也跟着动起来,这东西有意思!我来了兴致,开始拿着这玩意在手里不停地拨起小球来。旁边早有人笑得前仰后合,他是市农行里公认的电脑高手。那人对我表哥说:这就是你那个学计算机的表弟啊。表哥在一旁尴尬地笑。那人走过来对我说,这是鼠标,是放在桌上用的,你没见过吗?我摇摇头,只见他的脸上有些不屑,然后又问我有没有使过windows?我只好说学校里还没教,他笑了笑,大致对我讲了一下操作方法,接着便走开了。一贯好胜的我在心里说着:有什么嘛,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三年之后我一定超过你——对了,不仅仅是超过,还要成为这个行业最顶级的专家!

  “走,跟我买光盘去!”正在床上津津有味地啃着windows使用介绍书籍的我被一个哥们拽了出来。“还有卖光盘的地儿?”早就想着能有光盘的我兴奋地穿好衣服,跟他跑到了“泰和电子城”,那地方竟然就在表哥单位的旁边。在泰和穿梭时,不时有人很神秘地问要不要软件?七转八转地来到一处柜台的后面,竟是一个小暗室,有几个纸盒装着不少的小塑料袋,里面无疑就是盗版软件了。其中有两套盘引起了我的注意力,一套是那时还不太出名的金洪恩公司出的《开天辟地学电脑》,另一套是标榜着网络入侵、软件破解的教学和软件光盘,我虽然那时还根本不知网络为何物,但还是鬼使神差般买了下来,两张盘花了30元。好不容易熬到周末,我迫不急待地跑到表哥的办公室,表哥连说我运气好,那个高手正谈了个女朋友,顾不着再玩电脑。办公室遂成了我的天下。晚上,打开了那台安装有windows的电脑,将两手擦个干净,庄严地按下了光驱的开关,我小心翼翼地把《开天辟地》放进去,等了一会儿却看到屏幕上提示没有安装声卡,程序无法运行!没办法,只好将黑客盘换了进去,倒是能打开,可里面全是一些很古怪的图标。试着双击,却弹出一堆英文框,凭直觉瞎点了起来。呵呵,总算看到了一些文本文件,打开吧。一堆乱码闪现在我面前——这是哪国文字啊,怎么看不懂(事后才知道那是台湾的big5编码格式)?得,都不能用!于是看着window s的帮助玩起了电脑,还未做什么,外面已经天亮了。

  没有电脑真的是个难题,那以后的一段日子,我让父母帮着联系在石家庄单位有电脑的熟人,自己死皮赖脸地跑到那里套关系,趁他们下班后利用晚上时间去蹭机。现在想来,也真是一段难忘的日子。接触不到电脑的时候,我就捧着买来的各种电脑杂志乱看一气,最喜欢的就是《计算机世界》了。虽然看不大懂,可是1.5元的价钱和厚厚的一大袋资料,提起来很有一种IT人士的感觉。那时候因为对入侵和破解感兴趣,而要搞懂它们则需要各方面的知识,于是从书店里买了一堆觉得要学的书籍,1998年的书店里根本看不到有关安全方面的书籍——不像现在,安全资料都有泛滥的感觉。自己所有的学习资料都是从那张黑客教学光盘上打印出来的,照猫画虎学着软件破解和系统入侵,看到不懂的地方就去书店。UNIX,汇编,C语言,网络入门等方面的书籍不管是否有用就买了一大堆。

  有一个星期,我逃课在五六个地方轮流蹭机,白天晚上连轴转,那几天没怎么休息,却也没觉得累。坐在电脑旁就把什么都忘了,也没有时间去玩什么游戏,除了用买来的盗版教学光盘学习编程和软件应用之外,就是参照台湾这些高手们编写的教程学着编病毒和软件破解。自己把从正版光盘上的共享软件找来做试验,还真试着破解了不少的软件。那个星期我的电脑水平有了飞速提高,对一些特殊工具的使用有了相当的认识。不过一个星期总共只睡了不到六个小时的觉,超人恐怕也会受不了的。这次没有撑住,在床上呆了半个多月才把身体恢复过来。不过也好,这场病也让自己耐下心来将先前买来却没怎么翻过的书都看了一遍,从理论层次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早期的电脑书籍很多都是故意卖弄,里面的专业术语一大堆,恐怕连编者都不清楚书中讲的是什么就把书推出来了。又没有人指导,我强撑着老想打架的眼皮逼自己一遍遍去读,硬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啃明白了……真是痛苦,可这种痛苦伴随着获得知识的喜悦,那种喜悦很是令人陶醉。

  除了四处找电脑练习和高兴时到课堂里听听课之外,平日很喜欢到周围的各个大学去闲逛,经贸大学和师范学院是我常去的两个地方。一个人走在洁净整齐的校园内,面对着那些意气风发的大学生,我心里面很是有些自卑,总感觉不是一个层次上的人。而看着成双结对出入校园的情侣,羡慕之余竟然有些嫉妒。呵呵,不要问为什么不去找个女朋友,想想自己在高中时追女孩却被对方义正辞严地拒绝,再加上所在的自考学校中也没有多少可以让自己想去追的女孩,即使喜欢也不敢去和对方说话,更别提交朋友了。更何况整天总想着电脑,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交女友啊。笨嘴拙舌,无精打采,形象委琐是我当时的真实写照,谁又会理我呢?

  “李明在哪?”教线性代数的副校长每次上课都发现这个问题。这一次班长也掩饰不住了,只好说可能在经贸大学图书馆的自修室,生气的她叫上班主任将我从自习室拉了回来。那段日子即将迎接自学考试,而父母的身体也并不太好,为了不至使父母过分伤心,我给自己定下了目标:无论如何也要先考过这首期的三门课。临考前一个月,我暂时离开了电脑书籍。课是不能再按部就班地上了,落下的太多,跟不上,只好自己再补。每天拿着哲学,线性代数和计算机基础这三本无用的教材跑到经贸大学去自学,晚上发挥自己的熬夜特长窜到师范学院的通宵教室接着看,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迎来考试。后来竟然将三门课全部考过,成了班里为数不多一次通过的“好学生”。而这时,我又已经一心扑在了电脑上,不再关注其他事情了。

  “学电脑没有电脑又怎么学啊,而且没有电脑根本无法理解那些编程之类的课程!”为了能真正拥有个人电脑,我假期中每天都缠着父母。而这次考试成绩也还不错,原本答应在两年后再给我买电脑的他们经不住我的软磨硬泡,出了6000元攒了一台电脑,并放在了表哥当时在市农行的单身宿舍内,说好由他监督,只准在周末过去玩,可是自己的电脑就摆在眼前,能不会去动吗?

  5想办法取得父母支持

  现在想来,买电脑是自己一生的转折点。而从出生到现在,一贯支持、帮助和鼓励我的也只有父母,虽然也有责骂和阻挠,但我年幼时的顽皮曾让他们伤透了心。及至高中毕业,母亲一直认为我没考上大学是她的原因,在买电脑和后来因为考认证而屡屡出钱时,她顶住了来自亲戚及同事等各方面说三道四的压力——他们都认为在我身上再投这么多资金根本就不会有什么结果。而母亲觉得,只要孩子不乱花,不把钱用在邪道上,把钱用来学知识,掌握点能谋生的技能,总没有坏处,将来在社会上也可以有个立足点,并未指望我未来在这条路上能走多远。但后来我一路考下众多认证,和经历IT业诸多风雨,也多少出乎她的意料。说来惭愧的是,自己后来工作了三年多,却并未给过家里多少钱,大部分的钱都用在了买资料、认证和学习上,不过后来每一笔钱的花费我都会向母亲如实禀告,她也并不多介入,但经常劝我将多余的钱攒下来,以备不时之需。这一点我遵从了下来,也对今后的创业起了很大的作用。

  闲暇时,我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中国大多数家庭都存在所谓的代沟,应该是最亲近的父母反而是儿女眼中的仇人。他们可以在聊天室对着陌生人讲自己的想法、苦恼,却唯独不肯跟父母推心置腹。及至我自身,不也曾经如此吗?若不是先前以及后来经历的很多事情,我才学会了试着从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同父母去讨论在生活和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接纳他们的建议,我可能要多走很多弯路。

  而在这个信息社会,家长和子女之间的关系该如何定位是个很大难题,但绝不应该是简单的长辈与少辈的关系。诚然,他们所拥有的一些为人处世方面的经验在这个社会仍然适用,但信息社会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发生了巨变,长辈所拥有的大量信息都已过时,并且众多层出不穷的新观念并不如其子女们接收的那么迅速,尤其是在这个正处于经济以及各方面均在发生巨变的中国。

  而最理想的关系则应该是朋友关系,父母放下长辈的架子去了解儿女在成长中所遇到的问题,学会接纳和包容而不是简单的叱责和责骂,试着了解他们正在做的、喜欢做的和希望做的事情,从子女的角度想想为什么他们要这样做,并尊重他们的隐私,再去试着和子女做朋友,从他们的角度帮助提些建议,那所谓的代沟自会迎刃而解,可问题是要做到以上几点真的不太容易。

  作为子女,其实也可以试着去改变父母。

  拿我自己来说,一年前刚有创业的想法时,担心父母可能会有所反对:毕竟放着数千元的月薪不拿而去搞什么个人创业,充满各种不确定性而且成功的希望很小,从他们的角度来讲,是一件很难接受的事情。于是我从市场上买回了一本《穷爸爸富爸爸》,并有意带回家,向做出纳的母亲提起这本畅销书,临走时故意留在了家中,并在后来的电话中建议他们看一看。等下次再回来时,母亲已经可以和我讨论这本书了,而且还有了一些感触。半年后向他们提出自己准备个人创业时,他们已经可以接受我的想法了。而在后来开始创业的多半年中,我多次在各方面遇到困难想放弃时,他们却反过来安慰我,鼓励我坚持下去。不知道这是否是改造成功的一个范例?但在这其中,我始终注意和父母沟通,自己的想法也总是开诚布公地说给他们,并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这种朋友关系虽然直到最近几年才得以建立,但我已经很知足了。在多次和朋友们谈起这个问题时,才发现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人直到现在,都没有同父母做过较为深入的交流和沟通,依然是那种传统的长少关系。不过略带些遗憾的是:如果在十年前就能主动去改善传统关系,多从他们的角度想些问题,并能让他们了解我的想法和思维,那现在的我也恐怕早已是一名很杰出的发明家了。不过世事难料,只有经历过磨炼才懂得珍惜,也才更能促使一个人成长,从这一点上,我感激上天为自己所安排的这一切,也并不后悔。

  离高考落榜已经整整四年了,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曾经所走过的路:一是很感激让我生在这个所谓的信息社会,二是感激自己的家庭还算收入尚可。如果没有父母这几年数万元的无私投入,如果没有电脑,没有廉价软件,没有网吧,也就不会有现在的我。虽然这也同自己对于未来方向的把握以及一直以来不间断的拼命学习有关,但如我一般想通过个人奋斗改变境况的人也有成千上万,为什么他们却并未在短时间内取得一些收获?现在想来,一是人生方向的选择,二是个人兴趣,三是自身奋斗,还有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经济因素。如果自己的父母是中国大多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农民的话,他们也不会有较宽裕资金可支持我去上学,买电脑,考认证。那么即使自身不放弃努力,要想得到如现在般同样的境地恐怕也要再奋斗许多年了。信息社会宣传的“信息平等性”也有前提,那就是首先你要有电脑,能使用电脑,其次有足够的闲钱去上网,然后还要保证衣食无忧。而这又是多少中国家庭所能达到的?最终的结果将是愈有钱的人愈能从网上获取信息、利用信息,而大多数人只会被隔离在这个社会之外,信息鸿沟也会日益加深,贫富分化又会加大。幸而出现了网吧这个产物,付出几元钱就能让那些没有条件的人们上网与世界沟通,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信息鸿沟的加深。不过遗憾的是,后来的网吧日益退化为游戏厅和聊天室,其真正的意义已经消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当然,凡事均有正反两面,网上聊天和游戏的普及也间接带动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

  (未完待续)  (下)


发表评论短信和E-Mail推荐】 【关闭窗口

  中国万家企业免费试用企业邮箱。进行中!
  踊跃投票“双十”企业精英评选,中华企业管理英雄向你亲授商机!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北京文学网络精选版 专题
 相关链接
文化关注:北京文学2003年优惠订阅信息(2002/12/12/ 16:28)
《北京文学》2002年第12期要目(2002/12/12/ 16:26)
好看小说:我们的距离(2002/12/12/ 16:12)
好看小说:黑色星期一(2002/12/12/ 16:03)
铃声 图片 新闻 语言传情 游戏 职业特工队 爱情快递
· 下载鸟啼铃语 你的星座幸运鸟
· 疯狂拇指运动,决战短信擂台!
· 给你一次艳遇的机会
· 有大奖!新东方短信 美丽短信
· 百变铃声千变酷图 每月5元轻松拥有
· 养短信宝贝 赢取海南双飞浪漫之旅!
· 疯狂铃声--另类时尚让手机更酷!
· 专题:短信宝贝可爱秀 诱惑的青春
头条新闻
(30元/月)
体育新闻
(0.2元/条)
非常笑话
(0.5元/条)
两性学堂
(0.5元/条)
幽默英语
(0.3元/条)
你的手机: 手机密码:   > 快速获取密码
图片 铃声 言语传情 订阅分类 自写短信 游戏 越洋短信 生日祝福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精彩短信


疯狂铃声 鸟叫铃声
图片铃声包月5元!
[F4] 流星花园II
[F4] 烟火的季节
[黄品源] 简单情歌
[和弦] 老公接电话
更多精彩铃声>>









诺基亚   西门子
摩托罗拉 三星
阿尔卡特 松下
爱立信   三菱
更多精彩图片>>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