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2005年度《炎黄春秋》杂志 > 正文

重读顾准:“恶劣分子”--“右派”--极右派”

http://cul.sina.com.cn 2006/02/08 21:20   炎黄春秋

  “恶劣分子”——“右派”——“极右派”

  这与一场税收方法之争有关。大上海是按照解放区“民主评议”的办法,口头协商议定各家企业的应缴税款?还是派出财税专管员和注册会计师,去各家企业查账,根据税率来征收税款?上级部门坚持采用解放区的办法,理由是资产阶级的账簿不可信,属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注册会计师也不可信。顾准却顽强主张由他制定且已实施的后一种办法,并在辩
论中态度激烈。虽然今天全中国税务系统,都沿用顾准行之有效的税收办法,但在当年,他却因此被视为“目无组织”的“恶劣分子”。

  1952年2月29日,在没有公布任何事实的情况下,顾准被冠以诸多罪名:“妨碍‘三反’运动,及在思想上作风上一贯恶劣”,“一贯存在严重的个人英雄主义,自以为是,目无组织,违反党的政策方针,在思想上、组织上与党对抗,虽历经教育仍毫无改进”,被登报撤销一切职务。

  顾准后半生的多舛命运,从此开了头。

  1957年,顾准刚完成那篇呼吁以市场价格的自发涨落,调节生产与流通的“市场经济第一文”,便在中科院资源综合考查委员会副主任的新岗位上,因抵制苏联专家在黑龙江水资源开发问题上的沙文主义,被上纲为“有损于社会主义的国际团结”;又因他曾倡导民主社会主义及市场经济,公然发表同情葛佩琦等知识分子“右派”的言论,并曾经议论毛主席犯有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被康生亲自点名:“新账老账一起算”,打成“右派”,开除党籍,发配河南省信阳专区商城县劳改。

  顾准在商城劳改期间,遭受了种种令人发指的非人待遇,经历了他自称的“恐怖与屈服时期”,却在拼死捍卫人格底线之际,以思想日记的形式,写下他对“斯大林主义”中国化的深刻批判。他批判依据的素材,主要不是他个人的悲剧,而是他所在的被誉为“共产主义第一实验田”的信阳专区,从人民公社化高潮迅速转为全局性特大饥馑,因“人祸”而在短期内饿死近百万民众的严酷现实。顾准无比沉痛地写道:“产量的谎报,真是大苦我民了”;“愈是不按价值规律……愈为严重”;阶级斗争“再斗下去,无非是斗自己而已”……于是,顾准紧裹肮脏的破“棉猴”,蹲坐在铁佛寺集中营预言:未来的中国,必然朝着“坦率,开明,宽恕,人道主义,文明的方向”发展,这是惨痛的历史教训代我们确定的。他并以憬悟之心对自己说:“经济发展的阶段论与东西方渗透论,很有兴趣的题目”……

  中科院组织恐怕顾准会饿死在信阳农村,于1960年初,把他转往北京郊区劳改。顾准告别铁佛寺集中营时,紧紧捂着腰间的破挎包——挎包里有他珍贵的日记本,和当地“右派”徐云周送给他、可当一顿饭吃的胡萝卜。顾准在那天的日记中写道:离开信阳农村时,“一种悲恻的情绪几乎把我浸透了”,“我禁不住一阵阵地心头绞痛,我真怀念农村的人们啊!”的确,顾准今生今世再也忘不了革命胜利以后的“信阳事件”了。可以说,是信阳民众的血泪和怨灵,推动他站到了思想家的神圣位置上。

  在“七千人大会”后一度宽松的氛围中,1962年5月,“摘帽右派”顾准,回到中科院经济研究所当研究员。所长孙冶方和政经室主任骆耕漠,都是他的老友;被打成“反党分子”的前总书记张闻天,则是他的新同事。在被老友和同事保护的环境中,顾准除了潜心研究民主社会主义重大课题外,再次呼吁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并呼吁反对工业损害农业,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而不是政治挂帅来促进农业增产;呼吁重视南斯拉夫等国“离经叛道”的经改与政改经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顾准在这段时间,还精心翻译了熊彼得的名著《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主义》(国内首译本),以此提醒对民主政制认识不足的国人,现代化国家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首赖民主制衡与法律主治的制度建设。而追求乌托邦式直接民主,潜伏着不容低估的危险,严重时可导致大规模政治动乱。顾准其实就是以理性拓展的历史眼光,对可能以群众运动方式,再次追求公社化与直接民主化的“文革”,发出了预警。

  请看顾准精心翻译的这段文字:在民主法治制度缺失的群集环境,“道德上的限制和文明的思想方法或感觉方法突然消失,……使我们面对谁都知道、可是谁都不愿正视的各种毛骨悚然的事实”。各种职业的人,都将“进入某种癫狂状态,企图引导他们走向理性论证,只能更加煽起他们的兽性”。那时,“公民在政治事务上,会屈服于超理性或非理性的成见和冲动”。那些“对控制政治戏剧,或在这场戏剧中对买空卖空有兴趣的人们”,就愈加能够改变甚至“创造出人民的意志”。“人民在短期内是可以一步一步被‘牵着鼻子’,走到他们真正不想要的某种状态中去”的。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预先健全民主法治制度。

  可是,未待这部译著出版,顾准便因不断“唠叨”信阳事件,以此证明庐山会议批判彭德怀、张闻天是大错误,并因与清华、北大一些学生进行“出格”的理论探讨,于1965年初,被康生再次点名打成“极右派”。妻子在政治高压下,被迫与他分手。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