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价值与多元文化 | ||
---|---|---|
http://cul.sina.com.cn 2006/02/17 21:36 炎黄春秋 | ||
普世价值与多元文化 跟着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回答:如何看待多元文化?近年来,海内外学术界都在强调人类文化的多元性。无论从起源和现状看,说人类文化是多元的,完全符合实际。在发达国家,保障多元文化体现着对不同民族公民平等权利的尊重。在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这一问题往往与民族独立的诉求紧密相连。因此,这一问题的提出,有其明显的正当性。 不过,同任何问题一样,多元文化也有它的特定边界,不必要的超越,可能走向谬误。 第一.进入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以后,多元文化的正当性,大体仅限于非制度文化领域。如果在制度特别是基本制度领域,不适当强调保留民族特性,往往成为抗拒改革的借口,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目前许多东方国家仍在泥淖中打滚,说到底,就是冲不破传统的桎梏,不愿勇敢地接受普世性的制度文化。 第二.不应以多元文化为借口,抗拒普世性的核心价值。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现代文化的核心价值就是人的价值至上。普世性的制度文化(民主、法治、宪政等等)正是围绕公民个人自由及其保障而获得正当性,并上升为现代文明的核心价值的。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成败的关键都与是否接受这些普世性的核心价值息息相关。 如果上述两条边界可以接受的话,困扰文化讨论多时的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就会迎刃而解。 海内外学术界热衷于从民族传统中寻找自由、民主的传统。有些中国学者进一步冀图证明中国文化有特殊的救世良方,可以治疗西方现代社会的痼疾;加上有些西方学者推波助澜,对民族性的强调更成为一时风向。 愚意以为,这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从中可以看出这么几个问题: 1.东方各国国家独立后,无论经济起飞或者困顿,都会经历狭隘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阶段,这是几乎无法避免的文化青春期现象。只有民主、法治健全和经济彻底融入全球化以后,这种民族狭隘情绪才会逐步消解。 2.民族文化研究青春期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夸大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19世纪以降中国屡见不鲜的西学中源说和东方文化救世论,就是其中两大流派。 3.不能低估中国人对外来文化的接受能力。新中国宪法把外来的马克思主义规定为指导思想;我国政府这些年又断然决定参加WTO,而朝野波澜不惊;都证明中国人,从平民到党政领导人,都有宽广的胸怀。那种认为中国政治、经济现代化进程不顺利应该归罪于不注意传统的论调,是文人学士不恰当援引洋人没有经过严格论证的假设后想当然的产物,经不起严格推敲。 4.中国正处在需要在从社会管理到企业经营,从军事、政治、法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各个层面全面输入和借鉴一切人类文明成就的关键时期,特别需要警惕别把弘扬民族文化变成构筑民族文化自我封闭的堡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