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中德文化交流官方网站 > 正文

中国老太和她的德国花园

http://cul.sina.com.cn 2006/03/16 19:18   DCC

  冬天以前,每个星期我都会专门抽出一天,坐火车去曼海姆,到宋老师的菜园去学太极拳。

  宋老师七十多岁,头发花白,精神矍铄,来德国有十多年时间,儿女是80年代就来到德国的最早一批中国留学生,都在德国软件公司工作,属于中产阶级,衣食无忧。但是宋老师不甘心被儿女侍奉在家颐养天年,做了几十年大学教授,离休出国了也还是闲不住,总
想找点什么事情做。初时的几年她主要教德国人学太极拳,凭她六十年太极功力,又得吴式太极拳宗师吴英华真传,于是开班办学,广受欢迎,这么些年下来,收了不少徒弟,日子过得也充实饱满。不过在教拳之外,宋老师仍觉得生活单调,也缺乏一些自己的独特空间,就想弄一个花园,营造自己的世界。不过德国寸土寸金,买一块地皮是无法想象的昂贵,于是她找到当地的园艺协会,交了个租花园的申请,排队等了一两年,去年才拿到自己家附近的一处200平米左右的花园。

  有了花园以后,宋老师每天一大早就起身,到花园里先打一套慢拳,然后简单弄点早餐,底下一天的时间都呆在花园里,除除草,翻翻土,也不需着急忙慌,也不必挥汗如雨,有条不紊,总有做不完的事情,直到太阳西斜,兴致勃勃把家还。她不喜欢养花,干脆种了满园子的菜,花园其实也就成了菜园。今年春天以来,我每次学完拳,都帮她整理整理菜园,平整土地、下种浇灌、除虫拔草,一天天过去,看着一畦畦的蔬菜长势喜人,我们一起见证着劳动的快乐。蔬菜种的多得吃不完,我就常常提了一袋回家,或者送给朋友们,既是友谊,又有自豪,小菜园成为我们老少二人快乐的去处。

  在德国城市郊区常常可以看到类似的一片片用篱笆简单分割开来的小花园,几十平方米到上百平方米不等,花园里或是四季姹紫嫣红,各种花儿绽放,或是种着番茄、黄瓜、生菜、甘蓝等各色时鲜蔬菜。这种花园常常是城市市民享受自然的私家去处,自家花园都有一间小屋,里面厨房设备一应俱全,还有床和卧具,临时休憩不成问题。花园的主人们会在闲暇的时间在这里修葺草坪,剪接花卉,挥锄理荒,精心打理,还要时常跟朋友或者邻居切磋园艺技能。总之都抛开了平日的单调繁复的都市生活,体味一种简单自然的生活情趣。花园整得好了,主人也都乐得让朋友们来共同分享快乐,分享自己收获的瓜果菜蔬、花卉草木。暖日洋洋的春夏季节,叫上三五朋友烧烤聚会,推杯换盏,酒茶咖啡,更是一方乐土,悠哉悠哉。

  这种独特的花园名为施雷贝尔格花园,在德国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19世纪前半叶,工业革命方兴未艾,然而机器化大生产带来的却不只是经济的腾跃,随着农村不断城市化,人与自然逐渐被机器阻隔开来,尤其是城市工人家庭,孩子们玩乐嬉戏的空间被挤压得所剩无几。在莱比锡有一个名叫施雷贝尔格的人,有感于此,便倾其一生来倡导“儿童花园”运动,目的就是要给孩子们创造些绿色的自然空间,不让孩子们的童年都被厂房和烟囱占据。1861年他死后,为了纪念他,建立了一个以为儿童争取花园天地为目的的园艺协会,后来逐渐扩展到德国各地,众多的园艺协会得到了国家的支持,获取了城市中废弃用地以及城乡结合部的废置田地的管理权,他们把这些土地集中起来,划分成块,然后租给市民作为花园使用,每年收取低廉的管理费用。这一儿童花园运动大受普通工人阶层的欢迎,很快就在整个德国铺开来去。到今天,儿童花园已经拓展为市民花园,不仅儿童需要和自然亲近,后工业化社会中的现代人,更加渴望逃离樊笼,回到自然,施雷贝尔格花园恰好满足了这一要求。在德国的大小城市,任何人都可以提交申请,承租一块花园,投入一小笔不高的年费,为自己营建一个日常俗世生活之外的小小天堂。一个个美丽的花园连缀在一起,用色彩装点着城市,把城市太过硬朗的线条变的柔和,让久已疏离于自然的人们得以慰藉。每个现代人都是自然的儿童,而用宋老师的话说,施雷贝尔格花园给了他们儿童般的快乐。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