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中德文化交流官方网站 > 正文

欧盟对华贸易政策矛盾重重

http://cul.sina.com.cn 2006/04/26 19:10   DCC

  “欧洲人这些年似乎一直在谈论、在倡导自由贸易。可等到自由贸易真的来了,却惊惶失措,无所适从。中国成语‘叶公好龙’讲的就是这种情形,这也充分反映了欧洲人对待自由贸易的矛盾心理。”这是一位对中国文化颇为了解的欧盟成员国资深外交官近日对记者说的话,让人印象深刻。

  -保护主义引发内部口水战

  近期的欧洲媒体,最热门的一个词汇恐怕非“保护主义”莫属。围绕着“保护主义”,欧盟内部频打“口水战”。这场“保护主义”与“反保护主义”之争,在欧盟对中国、越南皮鞋征收反倾销税一事上表现得尤其突出。

  两个多月前,此事刚刚浮出水面时,丹麦经济大臣本特森即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文章,反对贸易保护。他当时还仔细算了一笔账:假若欧盟对中国、越南产皮鞋征收反倾销税,欧盟皮鞋制造商每年虽然因此获益1亿欧元,但对欧盟地区的消费者以及相关产业而言,每年总共要损失9.75亿欧元。来自另一方的声音也不弱,他们提出的主要依据便是欧洲制鞋业损失了4万个就业机会,鞋价跌了30%,“而这与中国、越南皮鞋令人无法接受的低价销售密切相关”。双方针锋相对,搞得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左右为难,不得不“走起了钢丝”,最终将运动鞋与童鞋排除在征税之外,征税的幅度也低于意大利等国的要求。

  -各国立场并非一成不变

  其实,欧盟理事会3月中旬就此事进行了投票,结果只有3个国家投了赞成票,10个国家投了反对票,其他12国投了弃权票。

  一位知情的欧盟资深外交官向本报记者透露,在欧盟内部,主张自由贸易的坚定派主要为荷兰与北欧3国。其中荷兰人“只做不说”,瑞典与丹麦“既做也说”,两国经贸大臣一直在各类报刊撰文呼吁支持自由贸易。英国、爱尔兰、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这些国家属于“摇摆派”,涉及到自身利益时,态度往往会发生变化。如斯洛文尼亚在纺织业方面仍有不少企业,因而在

纺织品问题上属于“保护主义”,在鞋的问题上又属“反保护主义”派。而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波兰等欧盟大国则是公认的“保守派”。到目前为止,德国虽有摇摆,但基本上属于自由贸易派,只是表态很谨慎。有鉴于此,今后在对华贸易问题上,各个成员国的立场也不会一成不变。但从长期态势看,保守派仍会占上风。

  -“中国”成欧贸易政策关键词

  这几年,“中国”正逐渐成为欧盟贸易政策的一个关键词。欧洲商业联合会秘书长格扎维埃·迪罗对本报记者说:“10年前,欧盟打贸易官司的对象还主要是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近年随着中欧贸易额的不断上升,中国世界影响力的扩大,中欧之间出现贸易争端的概率正随之增大。“中国的发展速度远远超出欧洲人的想象,大多数欧洲人对来自东方的竞争还未真正做好准备”。

  面对竞争,许多欧洲人首先想到的便是要求政府来保护他们的利益。于是,企业找到行业协会,行业协会在向本国政府施压的同时,也动用长期驻扎在布鲁塞尔的“说客”对欧盟相关机构展开强大“游说攻势”,多管齐下竭力维护本行业企业的利益。

  -多方力量决定欧贸易决策

  纵观这几年欧盟在对华贸易方面所采取的一些制裁措施,主要影响力量仍是欧洲雇主协会以及各个行业协会。如果将一个制造业工人比作“主要部件”,其周围往往有许多“附件”,比如设计、包装、运输等服务业环节。没了制造业的支撑,周围的环节也无法赖以生存,因而制造业具有很强的辐射能力。欧洲这些年一直被就业问题所困扰,失业率一直是各国执政力量的“软肋”。“保护主义”派只要抬出失业问题这一武器,没有不灵的。当然,制造业协会资金实力雄厚也是游说屡屡成功的重要原因。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本届欧委会属于“弱势机构”。以往的欧委会知道成员国都需要什么,会根据成员国的不同需求来分配利益,处于主动地位;本届欧委会则截然相反,时常要听从成员国首脑的“召唤”,没有多少说话的份儿。只要欧盟委员会的“后台老板”中以保护主义者居多,纵使欧委会全体成员都是十足的“自由贸易派”也白搭。事实上,本届欧盟委员会为“自由贸易”呐喊的声音并不小,但到头来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欧盟对华贸易制裁措施往往是政治交易的结果。据悉,去年欧盟之所以对中国纺织品设限,重要原因之一是欧盟委员会与一些成员国达成了交易:欧盟启用特保,换取某些成员国在农业问题上的让步,以保证去年年底世贸组织香港会议有所进展。由于欧盟进行的反倾销程序,从立案、调查取证到投票决定,各个环节均属保密,没什么透明度可言,因而“黑箱操作”的可能性大大存在。“欧盟对华贸易争端的决议往往是政治交易的结果。这是公开的秘密。”迪罗说。

  -贸易摩擦不利于中国形象

  自去年年初至今,中欧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从纺织品、鞋、家具到彩电

冰箱,今后还会有
化工
产品以及其他产品不断冒出来。每当中欧发生贸易摩擦时,欧盟总表示不希望影响双边关系。但事实上,经过一些媒体的推波助澜,比如去年使用“中国纺织品入侵欧洲”等字眼,已对中国的形象构成了一定损害。由于受经济增长乏力、社会矛盾加深、福利体制改革等因素影响,欧洲人对未来的不安全感在加深,要求保护的倾向在不断增强,欧盟对华贸易政策的矛盾在今后还会进一步显现。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