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旅:邺城 揭开封存1500年之久的秘密(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3/09 14:36 DEEP-中国科学探险 | |
邺城,冀豫交界处的六朝古都,天下英雄逐鹿中原的舞台,
何以在公元六世纪末忽然消失,并且始终未能重建? 在此之前它已历经千余年的沧桑, 城中让曹操尽展风骚的铜雀台更被传为千古美谈, 时空交错之间,考古学家即将揭开这座古城封存了1500年的秘密 一望无际的麦田之中春意渐浓,是1700多年前司马昭那“路人皆知”的野心把我们的目光引向那座4米高的土台,孤零零地伫立在河北临漳县赵彭城村的青青麦田之中。这就是传说中的“曹奂墓”,司马昭的恣意废立让曹奂当上三国时曹魏的末代皇帝,后来曹奂又被逼“禅让”于司马昭之子晋武帝司马炎,死后就葬在他曾经居住的邺城。 邺城如今只是一片深埋农田之下的废墟,而在它消逝之前,一直是历代英雄逐鹿中原的舞台,甚至仅在300年的时间里,就先后6次成为国都。尽管这个“六朝古都”未能像西安、北京、南京一样幸存至今,但其缔造者的荣耀却无人不晓。官渡之战后,曹奂的祖父曹操势如破竹地攻入邺城,剿灭袁绍,初步统一中国北方。他将汉献帝安置在许昌,而以邺作为自己的王都,并于公元210年亲自设计重建邺城。曹操的规划在中国城市中首开严格按照中轴对称布局的先河,一条东西大道将城分为南北两区。而流传千古的铜雀台,与两侧的金虎台、冰井台一起出现于西北城墙上,三台雄伟而豪华,相距各六十步,以浮桥式阁道相通。铜雀台既是全城的军事制高点,也是曹操父子饮酒宴乐、吟诗作赋之处,在“三曹”的引领下成为一代豪迈文风“建安风骨”的发祥地。晋人左思的《三都赋》曾使得一时“洛阳纸贵”,其中《魏都赋》描写的就是邺城当时的盛况。 “铜雀台就在三台村,” 几只羊正在一个低矮的土坡上吃草,邺城考古队的何利群先生指着那土坡说。当初的三台只剩下了一半:冰井台早在明代就被漳河冲毁,踪迹全无;铜雀台仅剩东南角;而金虎台大体尚存,几十米高的大土台上,竟然还建有楼阁,不过那是明清时代的玉帝庙,一度被改建成小学。三台村的人们都知道曹操,不少人还知道曹操跟邺城的关系,但几乎没有人知道他们身边的三台就是曹操的杰作。 造化弄人,三台和邺城的命运与过场的帝王将相一起历经沧海桑田。曹操父子对汉献帝玩弄的把戏,在孙子曹奂身上被司马昭父子反过来重演。传说中的“曹奂墓”就在铜雀台东南6公里处,尽管属于“废帝”,但它自古以来就沾上了“帝陵”的光——表土之下,古时的30多个盗洞布满那个夯土堆。其实,考古学家们早就知道它根本不是坟墓。发掘之前的勘探就已证实“曹奂墓”不过是讹传,就如同邺城遗址西北那些相传为“曹操七十二疑冢”的坟丘,实际上是300多年后东魏和北齐的皇陵。而邺城就在这300年间经历了大喜大悲,成为“六朝古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