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文字 > 郑州晚报-新浪文化联合栏目:文化深读 > 正文

博客出书:博客商业化的一个信号

http://cul.sina.com.cn 2006/01/13 15:27   郑州晚报

  随着博客的普及,博客写作成了出版界新的重要资源。继木子美、猛小蛇等博客文章零星出版之后,在正在举行的2006年北京图书订货会上,长江文艺出版社正式推出“博客书”概念,计划将新浪名人博客收入囊中,今年3月首部推出潘石屹的《我这半辈子》,戴军、徐静蕾等人的新浪博客也将陆续结集出版。

  “博客”是根据英语Blog翻译而来,意为"网络日志"或写"网络日志"的人。据不完全
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至500万博客用户,而由此形成的“博客文学”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及争议。自然而然,作为一种现成资源,博客出书也成为"网络文学"后的又一个出版热点。

  晚报记者:左赞 实习生:张慧丽

  博客文学方兴未艾

  近几年来,中国博客的数量正以几何基数的速度增长。有业内人士认为,博客不仅仅是一种网络现象,从深层意义上说更是一种文化的诠释。借助于门户网站迅捷有效的传输率和广泛而全面的覆盖力,这种既私密又公开的微秒关系衍生出了无穷想像空间。基于此,一位国内知名的博客说:“如果说博客的出现给互联网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那么门户网站与博客的结合所带来的震撼,不亚于一场互联网内容的革,2005年或许可以被看成是中国的博客元年。”

  新浪网是国内首家开创名人博客的网站,新浪网副总编辑侯小强在和记者谈及开创名人博客的初衷时说,“推出明星作家的博客,是新浪首创的一个营销手段。事实上最早我们在推出明星作家的博客的时候,并没有过多考虑商业利益。我们是希望可以为更多的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希望把博客这种生活方式带给更多的人,让他们也感受到文字的交流与快乐。”

  《芳草》是国内第一家刊登"博客"的纯文学杂志。该杂志副主编杨中标分析,很多博客具有文学的诸多元素,但它的即时性、开放性,自由度、便捷度似乎比网络文学走得更远了。网络文学在其体裁、题材以及表现形式上,仍然可见传统文学的影子,而一些博客彻底抛弃了主题、结构、技巧,甚至对语言也进行了翻新和改造,使用大量的自造词汇、心情符号等。《博客生活》杂志执行主编韩浩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博客将网络写作进行了又一次的更改或颠覆。博客写作比所谓的网络文学更为自由、真实、自然,博客们的文字里蕴涵着对生活最朴素的认识,在他们信口道来的叙述中,往往会发现一些令人心动的东西,这些东西是在那些被编辑们层层把关的文字所体现不出来的。“我们有充足的信心认为,博客会慢慢受到读者欢迎。博客书和杂志的出版,会是博客商业价值的一个重要的体现。” 韩浩月说。而杨中标甚至认为,在博客上,可能孕育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对此,评论家葛红兵认为,与传统文学、网络文学相比,博客文学在传播模式和写作上具有明显的自我性。首先,博客文学只是张贴在自己的博客里,并不主动寻求读者的认同,其次,大多数博客并不追求表达上的"文学性",如我们一般所看重的文学性特征,概括性、虚构性、典型性、教益性等等,博客文学并不在意这些,他们在文字表现上更加随意自我。因此,"博客文学"这个词对"文学"的传统定义是一个挑战。它的生活化特征、写实性品格、非教益性倾向、自我记录和抒发的意味对传统的文学观念构成了巨大的冲击。

  不过,也有评论家批评目前以文学为主题的博客,不少是日记类的个人情感、生活等无序的记录,内容偏"软",离文学还相距甚远,很难称之为文学。“文学如果仅仅强调自由、个人化,以记录和情绪宣泄为唯一功能,那么文学将不再称之为文学。如果说,传统文学作品注重内涵、网络文学以可读性取胜,那么,目前的博客文学则可以说是文学垃圾的代名词”。

  打造“真正的博客书”

  就在人们对博客文学争论不休的当口,长江文艺出版社和新浪博客联手,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博客书”。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黎波告诉记者,博客上有很多经典的东西,不要因为其出身“草根”就藐视它,博客其实只是一个形式,内容才是最实质的东西,出版社看中的只有实实在在的东西——首选潘石屹,就是因为他的文字比较成熟。“但这并不意味我们完全照搬博客的全部内容,比如,潘石屹的博客共有30余万字,博客书《我这半辈子》只选取了其中的一半文字。”黎波说。

  潘石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从04年开始写博客已,刚开始在"SOHO小报"建博客,由于阅读量太小而作罢。去年10月入驻新浪博客后,写博客成了他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潘石屹的新浪博客几乎以每天一篇的速度更新,目前浏览量已超过100万次,位居新浪企业家博客榜首,而且每篇文章后都有众多读者的评论。“这导致了写博客必须用真情实意,因为发表评论的网友都是匿名,他们完全可以表达最真实的感想,文章中稍有一丝虚情假意,就会遭到漫骂。” 潘石屹说。

  据黎波透露,潘石屹的《我这半辈子》面世后,戴军、徐静蕾等人的新浪博客也将陆续结集出版。

  博客出书惹争论

  新浪博客要出书的消息传出后,有读者颇不以为然,大学生小刘不客气地说:"博客的文章在网上看看就行了,有必要出书吗?"杂志编辑李先生则指出,"博客书和当年的网络文学出书一样,是以不同的介质开发各自广泛的读者群,无可厚非。"

  针对博客出书一事,一位署名“诗哲魂”的网友撰文指出,走向传统的纸媒并不是博客的发展方向,而是一个迫使博客去选择走出网媒,而服从于纸媒出书的结局,是电子媒介向传统媒介的“投诚”。这必然会造成博客一心想去出书或谋取纸媒的效益,而彻底忘记了博客是一个网络传播的形式和内容统一的要求,太注重博客的纸媒出版,就会淡化了网络媒体的博客阅读的效果,更是博客致命的问题。

  “回到纸媒,已经开始暴露博客的走向发生了问题。走向出版已经发生了,这会给博客传播带来致命的一击。” 文章说,我们的博客就是在一个新闻与隐私、传播与出版、窥视与自恋、信息与垃圾、多元与偏爱之间摇摆不定,那是因为博客正在走向一个困境:无数的博客,在高潮过去之后的时期,博客网站会给予他们什么样持久的兴趣呢?如何保持着博客不衰的激情呢?必须在新闻、出版、纸媒与交流、隐私、游戏之间寻找到自己的经营模式,才能保持博客网络的无限生机,否则,博客不过是昙花一现,又回到了门户网站的模式之中。

  对此,黎波指出,“我们这是在做探索,将网络和纸媒结合,博客如今这么火,或者说时尚,出版社也要跟得上时尚的步伐,满足不同读者群的阅读需要——现在的图书最讲究的是“时尚”。仍有人拒绝“时新”的东西,觉得是快餐文化,事实上你一味拒绝它,你就落伍了。我们的网络需要与传统媒介融合来获取经济收益,同时传统的图书也面临着问题,要不就是被边缘化,要不与网络这种比较前卫的媒体交流合作,实现双赢。事实上,博客不就是一一个平台吗?当然毕竟媒介不同,网络上的博客好看,成书后就不见得受欢迎,譬如,网络上博客的互动性,图书就做不到,但我们正在研究商讨这个事情,怎样才能让博客书也好看,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新浪网副总编辑侯小强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博客出书与电子媒介向传统纸质媒介‘投诚’没有什么关系,其实对于潘石屹来说,出书对他真的那么重要吗?他从出书获得的乐趣真的就比写博客获得的多吗?恐怕不尽然吧。一个人出书,无非是几个原因,一是宣传自己,二是赚钱,三是成名,四是可能会有些非功利的因素。很多人喜欢把传统的媒介与网络媒介对立起来,其实它们并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关系,并不存在传统的媒介在‘上’,网络媒介在‘下’的问题。由网络向传统媒介的过渡,会使博客得到持续发展的动力,这是必然的。对于我们而言,我们会努力地让博友持续地写下去,但是我们也非常明白,任何一种流行时尚都会过去,但是曾经有人写过,有人读过,有人体验过,这就够了。我们的理念是让更多的人变成文字英雄,让更多的人体验到用文字进行交流和沟通的乐趣。”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