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故事:尼牙孜老爹,新疆火焰山下“掌灯人”(2)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2/23 12:05 DEEP-中国科学探险 | |
每年春天,尼牙孜老爹同他的3个儿子都会把葡萄根挖出来,让它们顺着支架生长。葡萄根在上一年入冬前埋进土里,经过一冬天的等待和酝酿,整个夏天就成了它们的王国,田地里到处都疯长着绿色。天气热,到了8月份一串串的葡萄就成熟了,除了趁新鲜留下一部分自己吃以外,剩下的就收下来挂在“晾房”里。这种多见于中国西北地区的“晾房”是一 除了把自制葡萄干拿到巴扎上卖些钱,尼牙孜老爹家一般没有其他收入。他的小儿媳妇是村子里负责计划生育的干部,每个月仅有20块钱的工资,不过这是全家唯一的固定收入。 大儿子和二儿子成婚后,都搬到距离此地几十公里远的鄯善县居住,如今尼牙孜老爹跟小儿子一家生活在一起。40岁的小儿子玉璞尔在吃饭时谈起今天在巴扎上发生的事情,兀自愤愤不平。他说,乡上来的一个人买了他的葡萄干,但没过半个小时又来找他,声称这些葡萄干添加过催干剂,要求退货。虽然经过一番争执,最终还是给那人退了货,但也因此生了一肚子闷气。 原来,晾葡萄干时添加些催干剂,能加快晾晒时间,并且颜色翠绿鲜艳,而自然晾晒的葡萄干会稍稍偏黄些,价格也不同。小儿子今天带到巴扎上的这批葡萄干,因为收拾得干净,跟半透明的绿色玉石一般,结果让人误以为添加过催干剂。 在小儿子讲述的过程中,尼牙孜老爹一直低头吃着饭,不说一句话。但看得出,他对小儿子的怒火有些不以为然。正说话间,3岁的小孙子阿布来提跑了过来,钻到尼牙孜老爹的怀里,嬉闹着挑爷爷碗里的肉吃。大人谈事时那紧绷的场面,顿时被小孙子打断。对这个调皮的小孙子,尼牙孜老爹笑也不是,生气也不是,不由露出又疼爱又无可奈何的神色。 吃过饭,一家人坐在院子里铺着一块大毛毯的土床上,对于“葡萄干事件”一直没发表评论的尼牙孜老爹只说了一句话:“你当宽恕他们,当信托真主,真主足为受托者。”老人背诵的是《古兰经》中的句子。 (编辑:独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