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蒋介石拒绝投降:危急关头 决心破釜沉舟 | ||
---|---|---|
http://cul.sina.com.cn 2006/01/11 20:12 三晋都市报 | ||
危急关头 决心破釜沉舟 首都失陷,日军骄横气焰达于极点。中国的路应该怎样走下去?蒋介石又一次面临和战的选择。 12月15日,蒋介石召集高级干部会议讨论,会议情况是:“主和、主战,意见杂出, 18日,蒋介石日记云:“近日各方人士,皆以为军事失败,非速求和不可,几乎众口一词。”当时,受日方委托,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的“调停”还在继续,蒋介石担心日方有可能提出比较“和缓”的条件,诱使中国内部发生争执与动摇。26日,蒋介石已获日方提出的新议和条件,发现较前“苛刻”,心头为之一安,决心“置之不理”。 27日,蒋介石召集国防最高会议常务会议讨论,主和意见仍占多数,监察院院长于右任甚至当面批评蒋介石“优柔”。会上,蒋介石坚持拒和。28日,蒋与汪精卫、孔祥熙及军事委员会秘书长张群谈话,声称“不能降服于敌人,订立不堪忍受之条件,以增加国家、民族永远之束缚”。次日,再与于右任、居正谈话,表示:“抗战方略,不可变更。此种大难大节所关之事,必须以主义与本党立场为前提。今日最危之点,在停战言和耳!” 蒋介石认为,与日本议和,外战可停,而内战必起,国家定将出现大乱局面。1938年1月2日,蒋介石下定破釜沉舟的决心:“与其屈服而亡,不如战败而亡。”他决定拒绝德国方面的斡旋,坚持既定的抗战国策。从8月13日至12月13日,蒋介石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指挥抗战4个月,战略、战术呆板,对国际力量共同制裁存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和期待,未能及时组织战略撤退,造成了中国军队巨大的损失。但淞沪、南京之战显示了中国军队、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精神,打击了日本的侵略气焰和在短时期内速胜的美梦。此后,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广大战场上愈陷愈深,终致不能自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