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第二届“孟郊奖”全球华语散文大赛 > 正文


http://cul.sina.com.cn 2006/01/19 17:05   新浪文化

  月

  “若夫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列宿掩缛,长河韬映;柔祗雪凝,圆灵水镜;连观霜缟,周除冰净。君王乃厌晨欢,乐宵宴;收妙舞,驰清县;去烛房,即月殿;芳酒登,鸣琴荐。┄┄于是弦桐练响,音容选和。……诉皓月而长歌。歌曰: 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月既没兮露欲晞,岁方晏兮无与归;”

  南北朝 谢庄《月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无论这些诗句表达的是什么,都有一个共同的意思--天上的月亮只有一轮。按照自然向人生成的理论,这一轮明月在不同人的眼中却是各异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在家乡时,即使是中秋佳节,我的心思也都用在了吃

月饼和饮酒上,对月亮倒不大关注,那时,它的阴睛圆缺左右不了我太多的情怀。

  及至离开家乡,我才常常对着春花秋月思念起故土和故土上的亲人,我的笔才更多地指到了天上,对着那轮常歌常新、时圆时缺、光洒寰宇、辉映千古的明镜抒发感慨,我才理解了为什么以它暗夜里的微光竟让人们如此地喜爱与迷恋,对它的描摹歌咏超出了太阳。

  “天地,万物之逆旅”,人,不过是世上的匆匆过客,摆脱不了漂泊的命运。但人既为万物之灵长,就有了万物难以比拟的情怀,离愁别绪不再是无谓的情感,故乡他乡也不再只是无区别的栖身之所。那轮可同时光照亲人游子,能把时空高度结合的明月,就成了人们共同寄托相思情怀的媒介。于是,人们深感“月是故乡明,”“月本无今古,情缘自浅深。”于是,李白的《静夜思》被人们千古传诵,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成了压倒全唐的名篇。于是,后世的游子在诵读这些诗句时,会在心底产生和弦,心上生出翅膀,飞越千里关山┄┄。离家在外的我,也常在一地银光的夜晚,于静默中做些回忆和遐思。

  家乡的明月啊,离海很远,离江也不近,它从嫩江平原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以它全部的光辉映照着北国的黑土地。春天给人以花好月圆之感,夏天让人在粗犷中感受夜色之柔美,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秋天的月色,如洗的长空里,一轮明月是那样的皎洁明亮,真有“长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感觉,若它方上柳梢头,就是一幅最美的图画了。此时的明月,不是暖风中的明月,是冷风中的明月,更给人以孤清悠远之感,也更加一倍的深沉和感喟。这是北国明月独有的魅力。

  谢灵运有两句诗令人激赏,一是“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一是“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明月照积雪的景致虽美却难见,在北国却不算奢侈的消遣。天上的月光与地上的雪光遥相交映,正是故乡冬夜里常见的绝配。

  “故乡”,因人感情与生活的依恋已被赋予太多的内涵,它已穿透历史、地域、族群成为一个特殊的符号和共同的怀念。月亮,更是上天留给人赏玩抒怀的最好物品。作为人肉体的归依和灵魂的家园,它上面的月儿便成了人情感的乐园和精神的载体,它已与那片土地上的风土人情紧紧融合在了一起,成了故乡不可分离的一部分,想起故乡,心中便会有它亮丽温柔的光芒。

  “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静寂之夜,皓月当空,游子的思乡之情和诗人的怀远之念是无法回避的。家乡的明月虽已被我揣在了怀中,但在我思念故土时,还是要仰望长天,毕竟月亮只有一个,毕竟我还在炎黄子孙的大地上,中国人有中国人的感情,中国人有中国人的文化,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灵。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正是那轮可望不可及的明月把一切的时空都缩短了。现在,它也既照耀着我,也照着我的朋友和我的家乡。

  月亮是永恒的,故土之思也是永恒的。

[上一页] [1] [2] [3] [4] [5]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