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2005年度《炎黄春秋》杂志 > 正文

亲历淮海战役

http://cul.sina.com.cn 2006/02/08 21:57   炎黄春秋

  亲历淮海战役

  决战前夕,史超随“总前委”行动,走了不少地方,“总前委”首长所在的指挥部最终安在一个叫小李庄的村子里。

  据史超回忆,小李庄是一个很小的村子。当时,敌人的飞机每天从早到晚不间断地在
周围上空盘旋侦察,寻找“总前委”首长的指挥部。为隐蔽起见,马匹都关进屋子,更不能有汽车进出,电话线也不能高架,一律埋在地下。一切以绝对保密为原则。“总前委”书记邓小平,常委刘伯承、陈毅等首长只通过电话部署一切、指挥作战。警卫人员给刘、陈、邓在村边挖了一个防空洞,约有六七米大小,不到一人高,中间特意留下一个土台,是准备铺地图用的。但他们极少到这里来,参谋人员为了保证首长的安全,不停地劝说,可是他们三人谁也不听,虽都拖着四川腔,但说法各异。刘伯承沉稳缓慢:“它(指飞机)打旋旋几百几千个圈圈了吧?原地踏步,不见缩小,可见它没有嗅到我们这几个猎物。”陈毅爽快:“我们命大,没得关系!”邓小平干脆用手一指:“你们要去自己去,不要管我们!”

  史超所在的“二野”政治部,住在一个较大的村子里,距刘陈邓指挥部所在的小李庄不及一里路,这里倒没少遭敌机轰炸。当时“前指”各机构,都缩小到不能再小的规模。堂堂一个野战军的政治部,一共只有八个人,其中宣传部三人(部长陈斐琴、宣传科长史超、一名干事),保卫部三人,行政处二人。史超说,“二野”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张际春实际就管这八个人。

  因为和“总前委”首长离得近,当年的很多情景还清晰地印在史超的记忆里。三位首长住在一栋茅草房里,大概是西屋,里外两间,里间有盘炕。刘伯承年长患眼疾,住在里屋,邓小平和陈毅住外屋。那时仗打得十分惨烈,战机千变万化,夜间三人中必须有一个值班,随时掌握情况,下达命令。刘伯承年纪最大,邓小平最年轻,为了保证刘伯承和陈毅的健康,44岁的邓小平自称年轻力壮,夜班主要由他来值。初冬的夜晚漫长而寒冷,屋子里没有火,感觉就是一座冰窖,整夜一动不动地守在电话机旁,难熬之苦可想而知。打仗是不分昼夜的,从纵队来的请示电话,一宿少则七八个,多则数十个。邓小平为了不干扰刘伯承、陈毅的睡眠,叫电话班把耳机的线接得很长,有电话来,他就拿起耳机到院子里去接。

  在接电话的间隙,靠什么打发时间呢?对于有阅读习惯的邓小平来说,书是最管用的东西。他有一次问起:“带来了什么书没有?”巧的是,在一切从简的原则下,史超竟然随身带了一本苏联小说《对马》。他马上拿给邓小平,没想到只用了一个晚上,邓小平就把这本几十万字的小说看完了。不久徐州解放,这也是史超的家乡。他知道邓小平是

留学法国的,一次到徐州搞印刷品,他首先直奔一家书店,把所有法国大作家的作品全部买下,有一大摞。恰好第三野战军接到陈毅司令员的指示,在缴获的吉普车中,挑一辆给刘司令员和邓政委,史超就搭乘这辆吉普车往回赶,没想到这是一辆走几步就“趴窝”的老爷车,史超只好找来一匹马,三天赶了几百里路,回到指挥部。当他把书搬到邓小平跟前时,本来看上去心情不错,正在院子里散步的邓小平却眉头微微一皱:“谁叫你们买的?”语气有几分不高兴。史超提醒说:“您值夜班......”“买那么多干什么?”这时,一个参谋经过这里,手里拿着庆祝歼灭黄维兵团胜利的标语,史超才恍然大悟,邓小平已经不用值夜班了。邓小平大概也看出了史超此时心里的委屈,蹲下身来,顺着书脊浏览了一遍书名,然后对史超说:“这还是很有用的,打完仗,干部、战士都要提高文化,丰富知识,送到后方图书馆去!”

  整天钻在作战室了解战场上的变化、设下计谋、抓住战机、调整部队、指挥作战的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三位“前指”首长,有时候也换换脑筋,在村前的一片桃林里散步聊天。史超还提到这样一件事:一天,地下党从上海送来采访的三位记者,在桃林遇见三位首长,机会难得,他们用国统区记者的语言和方式冲刘、陈、邓一连串地发问:“请问将军,消灭黄维兵团的时间还需要多久?比原先预计的容易还是困难?”“将军,请发表你们对目前战争形势的看法?”刘伯承听罢,不声不语缓步走开了。邓小平动了气:“我们有什么可问的?到下面去,到部队去!战士在打仗,在流血!有许多模范人物,他们的事迹惊天动地,宣传他们,表扬他们,叫全军都知道,都学习!我们?我们有什么?”不容分说地一挥手,叫他们离开。陈毅则笑着跟上去反问:“你们是上海的学生子吧?”接着又问起上海人民的情绪、新闻界的动态、物价情况等等……三位记者说得绘声绘色,从紧张的心理中完全摆脱出来。这时陈毅说:“你们住在哪个村里?会不会耽误吃晚饭?……邓政委的话,你们是不是真正懂了?记住了?你们仅从文字上知道战争两个字,战争到底是什么,你们并不理解,快些下到部队,走一走,看一看,闻一闻,谈一谈,熟悉它……”邓小平在远处听见了,大声地嘱咐:“你们可以尽量深入采访,但不准到前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