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正文

中国教育值得深思的问题:教育经费严重不足

http://cul.sina.com.cn 2006/02/14 17:27   炎黄春秋

  我国改革开放之后二十多年来,经济连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有了大的提高,但是我们的教育经费却为什么还是处于这种老牛破车的地步?据教育部政策发展研究中心测算,中国现在每年只要多投入500亿元到600亿元就可免掉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所有的收费。难道我们真的就找不到关系到我们民族发展命根的这笔费用吗?

  当然,要教育部门独立来解决教育问题这是不能承受之重。但是我国的一些教育行政
部门却把已经稀缺的教育经费,往往又着重用来做表面文章。例如不扎扎实实地发展我国的基础教育,却要搞创世界一流大学的“211工程”。一二十年下来,其效果如何呢?人们发现,连国人万民仰慕的大学如北大、清华,还排在世界二百名外!在基础教育中,许多教育行政部门又热心搞什么“重点”学校,把有限的教育资源集中到重点学校,以保证这些学校的高升学率。人们看到,只有进了重点中学,才有希望考入重点大学,上得重点大学,就有希望来日取得好职位。“吃了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于是在家长、学校、社会的层层压力驱赶下,多少孩子都陷入了喘不了气的做题、死记、硬背、应考的困境,戴上了眼镜,驼了背,变成了“豆芽菜”。但是人们还是拼命向重点学校挤。重点学校就趁机高价招收“择校生”。哪些人当了择校生呢?人们发现又多是靠“票子”、“门子”和“关系”进来的那些子弟。优质教育常常成了少数人的特权,这种不当的教育政策,人为地扩大了教育的不公平。

  当然,要政府把所有的教育都包下来,也是现今政府很难承受的。古今中外的历史告诉我们,从2500年前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招收三千弟子开始,民办教育从来是兴旺的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像美国这样经济发达的国家,民办学校还占58%,世界著名的

哈佛大学就是一所私立大学。日本的民办教育学校占71%,印度占59%,香港占55%,台湾占59%,韩国占80.5%。我国在解放前兵荒马乱年代,民办学校的人数还占大、中学校学生总数的40%。我们现在为什么不大力鼓励民办教育来扩充我国的教育资源呢?改革开放初期,在当时政府的鼓励下,我国的民办教育一度有过很大的发展。但是这些年来,我国现有的民办教育,又几乎到了难以为继的绝境。先是在《社会力量办学条例》明确规定:“国家严格控制社会力量举办高等教育机构。”民办教育既然是不靠国家经费而民办,就得按市场的规律来运行。但是有的教育部门领导人说,教育是公益事业,不是产业。这样银行就不给贷款。民办学校,在国内很难融资,国外资金也无法引进。事实是,在堵塞民办教育在国内发展的同时,也堵塞了国外的资力和智力在中国兴办教育的可能性。今天国外有雄厚资力和智力可以为我国发展教育所用。例如世界银行下属的国际金融公司在发展中国家已向11个民办教育机构提供4400万美元的贷款,但是在中国却因为限制太多,无法办理。人们无法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引进了这么多外资来兴经济,为什么不能积极引进外资来兴教育呢?我们既然能送这么多的学生到外国去接受外国人的教育,为什么不能引进优秀的外国教育家来中国办教育呢?现代文明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在世界向全球化发展的当今,封闭只会使自己落后,利用外力可以发展壮大自己,何乐而不为?

  我以为,把教育作为我国教育行政部门的垄断性事业,这一种做法值得商榷。我们是从校长的任命,从教什么、怎么教、用什么教材,出什么试题到用什么试卷,以至学校的财务,无不在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定和控制下。中央教育部门有统一的高考,省教育部门有会考,市级教育部门有中考,县级教育部门则指定教辅以及不定期的各式检查和年终测试。一切围着应试教育的指挥棒转。各级学校都是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下属单位,一切听命于统一指挥,我国也就再出不了像蔡元培、陶行知、晏阳初那样杰出的教育家。明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制度,存在种种弊端,我国一些著名大学的校长只是无奈地说:“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教师在课堂应该自由地讲授其研究的课题,责无旁贷地传授他所发现的真理。这是学术自由的首要原则。在我们这样的教育制度下,就很难有学术自由。没有充分的学术自由,就没有知识进步,就不会有一流大学。这就不难理解,几十年来,为什么美国大学能造就几十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和一百多位像比尔·盖茨那样亿万富翁的科技领军人物,而我国的大学却没有培养出世界级的科学家。我国的国家科学奖,一等奖已连续几年空着无人领取。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3,100,000篇。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