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滚动 > 正文

2005《解码大话西游》与2002年文章对比

http://cul.sina.com.cn 2006/02/17 11:07   新浪文化

  一、有关“解码《大话西游》”的相关教学与学术活动梳理

  1、2000年开始,金元浦教授为了推动文化研究中“个案研究”的学术发展,在自己的研究生课堂教学中开展了针对“大话西游文化热”现象的课堂讨论活动,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一系列的资料准备与学习和深入研讨,最终以课堂作业的形式各自单独成文。

  2、2002年,课堂案例教学的一个成果《课堂解码<大话西游>》正式发表在《粤海风》的2002年第2期第12页-16页。

  3、2003年8月26号,任晓雯的硕士论文《<大话西游>与“文革后一代”的主体性建构》经金元浦教授推荐上载“文化研究网站”。

  4、2005年4月,在《课堂解码<大话西游>》一文的基础上,补充了大量背景描述和某些新观点,作为课题研讨综述,由学生整理以《解码<大话西游>》为题上载“文化研究网站”。综述吸收了任晓雯文章观点,并作出了注释。

  5、从成文的具体内容和形式来看,2005年上载网络的《解码<大话西游>》一文的结构和基本观点以及大部分文字都是承接于2002年发表的《课堂解码<大话西游>》,材料乃至某些观点的补充都给出了明确的注释。

  二、相关文章的内容结构对比

  由上述过程描述可知,2005年作为课堂研讨综述上传文化研究网站的《解码<大话西游>》的直接学术渊源是2002年正式发表的《课堂解码<大话西游>》一文,两文的主要观点与内容结构基本对应:

《课堂解码<大话西游>》 《解码<大话西游>》
1、“大话西游”热现象:互联网-盗版-现代传媒 1、作为一个文化事件的《大话西游》
2、网络传播:新媒体技术成就《大话西游》
2、《大话西游》解构经典:解构身份-“无厘头” 3、经典的解构: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
4、话语方式变革:“无厘头”与后现代语言颠覆
3、从《大话西游》看大众文化特点:快乐-“悟空的爱情”-反讽 5、校园时尚与“悟空的爱情”
4、作为文化产业的大众文化:利益导向-文化与经济融合
5、《大话西游》的商业属性:媚俗-快感-自娱自乐
6、解构事小,赢利更大

  说明:(一)《课堂解码<大话西游>》采用了讨论体行文,以主持人(金元浦)的引导性阐述与提问为纲要,参加人作观点阐述延伸。为了对比方便,上表进行了关键词概括。

  (二)作为综述的《解码<大话西游>》的第四部分吸收了任晓雯文章(2003年)的观点并作注释,其他部分补充的有关的背景材料与任晓雯文章也有一致性的地方,但均有原始出处注释。除此,文章观点内容大相径庭:

  任晓雯《<大话西游>与“文革后一代”的主体性建构》的内容结构:

  1、《大话西游》现象的来龙去脉

  2、《大话西游》的命名——“无厘头”还是后现代

  3、《大话西游》的传播

  4、无赖英雄

  5、爱情神话

  6、结论:《大话西游》与“文革后一代”的主体性建构

  (三)更详细的对比请细读三篇完整文章。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