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探索发现 > 正文

文明之旅:陕北正月--初一到十五每天都热腾腾(2)

http://www.sina.com.cn 2005/02/06 15:33   DEEP-中国科学探险

  陕北的妇女更是手巧,她们从小耳濡目染,从母亲那里学来剪纸的活计,五颜六色的纸在她们手中转着剪着,一会儿工夫就变成了牡丹、石榴、大公鸡了……摸样长的俏不俏,窗花剪得好不好也是当地人谈婚论嫁的标准。哪家的窗花剪得好,定会赢来全村人羡慕的目光。除夕在陕北叫“月尽”, 这天也是当地人最忙碌的一天,贴完窗花贴对联,大门贴,二
门贴,窗上贴完路口上贴,门口贴上“出门见喜”,石碾子贴上“青龙大吉”,就连鸡窝也贴上“鸡多蛋大”的红对联,家家门口挂起了红灯笼,红灯笼、红对联、娃娃也穿起了红衣服,山乡一片喜气,红火。

  天色将晚,村中各家各户都冒起了阵阵炊烟,农家的除夕宴开始准备了。这顿饭很讲究,鸡、鸭、鱼、肉就不必说,更有自家的粉汤炖羊肉和自酿的黄米酒,通常都是双数,十大碗、八大碟,满的冒尖,图的是年年有余。年宴前放炮、烧香、叩拜完神仙祖宗年宴这时就正式开始了,大块吃肉、大口喝酒,不时还唱起了陕北的酒曲。这顿饭吃的很长,你若这时出去走走,定会被每家每户传出的欢声笑语所感染。除夕夜还有守夜的习惯,全家人一起玩耍,大人要在小孩的枕头下放炮仗、大蒜、面花和压岁钱。院中要挂起长明灯,年纪大的人按习惯在自家的锅里放些吃的东西,这叫“照锅”,代表一年不愁吃喝,在门口放把菜刀或斧子,这叫“照门”,驱邪避魔,四季平安。

  鸡叫头遍,人们争先放炮迎灶神,开始和面包饺子,饺子里还放一些硬币,谁吃到运道好有福禄。吃完饺子,穿上新衣,全家一起拜三皇。

  三皇庙坐落在黄河边的一座孤岭上,四周是已被收获过光秃秃的山梁,传说这里住过伏羲、神农和皇帝。庙里由一位姓吕的老人照管着,听人讲老人打小被家中许给了庙里,看庙是他每天必做的事情,这天老人用煤垒起了火塔塔,请来的吹手围坐在燃起的火塔边,如痴如醉地吹奏着传统的乐曲。庙中伏羲、神农和皇帝的神位一字排开,香案上是燃烧的香火和各家各户精心制作的贡品,庙门上已被各家各户送的对联贴的满满的,看上去红红的一片。四周的乡亲,顺着唢呐和咚咚小鼓的声音来到庙上,敬香、磕头,期望能给他们带来好年景好生活。来拜三皇的人们越来越多,把小庙挤的满满的,吕老汉在旁不住地说“好了,好了,三皇爷知道了,知道了。”小孩见了老人要拜年,这里称“问强健”“爷爷强健了,奶奶强健了。”老人则说“娃娃乖了,娃娃强健了。”长辈便会给晚辈“压岁钱”,拜完三皇,年长的人便会聚在一起,根据“品天”和“求卦”的结果,谈论着今年的年景和收成。

  初一不出门,初二走亲戚、回娘家,初三各村起秧歌、闹红火。后生们吃饱了肉,喝足了酒,憋足了劲扭着秧歌去拜年——沿门子。初三一大早,我匆匆赶到以秧歌闻名的榆林大纪汗村,据说这里的秧歌在宋代就有了,老一辈人打的秧歌还在市上汇演过。一进村,只见队长抬着锣鼓家什四处唤人起红火,后生们听见锣鼓响,纷纷赶来,墨汁画眉,胭脂打脸,少扮老,男扮女,其实都是清一色的小伙子。白羊肚手巾扎头上,白衫绿裤穿身上,腰中挎着柳木鼓,威武神气。细细一数正好28位,他们分别代表着天上28星宿,随着铳炮响起,秧歌队先拜庙、敬神、娱神,然后就是沿门子秧歌拜年。每到一户,伞头便会触景生情,即兴编出恰当的歌词唱与主人,好坏全凭伞头一张嘴,有喜则贺,有难则表示同情鼓励和慰问,办丧事则唱词至哀,使喜亦乐、怒也乐、哀也由哀转变为乐。几起秧歌唱的主人乐呵呵,有时能唱的主人也跟着对应几句。伞头还不时应主人要求用手中的六棱木斗在宅前来回舞动,传说伞头手中的六棱木斗是王母娘娘门前的奎木斗,能起到消灾、辟邪的作用。主人不停地给各位敬烟敬酒,送醉枣儿装花生。临走秧歌队还会要些灯油和布头(油是村上观灯会用的,布头是给那些不能生育的人做百家衣用的。)随着主人送客鞭炮的响起,秧歌队又扭进了下一个院子……

  天空中飘舞着雪花,地上已积了厚厚的一层。今年的正月初七是陕北高家村闹红火的日子,在村西的一块空地上,来自五里八村的乡亲们在道人、旗手、吹鼓手、秧歌队的引领下,又开始了一年又一年的转九曲。气喘吁吁的我爬到对面一处的小山顶,嗬,眼前白白的雪地上一处巨大的阴阳太极图展现在我的眼前。在曲曲弯弯的九曲廊中,男女老少、大人小孩,嬉笑着在内穿行,犹如一幅年代久远的风俗年画。九曲是用361根杆子隔出东、西、南、北、中、太宫、月宫、罗、计都九个方形,九曲阵图由金、木、水、火、土、日、月、罗、计都九个星宿组成。环套环、城围城。每个杆子上都放着一盏灯,每盏都是村民捐做的,是用洋芋、萝卜挖去内芯,注满青油,每当在傍晚点燃时,犹如洒在大地上的钻石,闪闪发光。

  “转了九曲阵,活到九十九”。这是当地流传以久的一句俗话。转完九曲阵,就要抢灯了,抢灯,谁抢得多,谁的福就多。

  陕北的庙会渐渐遍及城乡,每年从正月初一开始地处黄河岸边的白云山更是香客云集,进香还愿者络绎不绝,山上山下遂成闹市。  

  陕北乡间的小庙会,转庙会更是有趣,这些分散在四乡的庙会,有的是固定地点、时间,每到这个日子,四村八邻便会云集这里过庙会。有的则不然,庙会轮流转,几个、几十个村子,要几年、几十年才能轮到一次。临时搭建的庙和戏台前,成了各村人聚集的地方。陕北有“正月里来忙两班”的说法。正月里最忙要数吹乐班和小戏班了,各村沿门子、闹红火要有响劲,请吹乐班帮忙,乡村过庙会喜庆一番,要戏班助兴,戏班一来,一唱就是三天,从上午上台开始装扮,一直唱到午夜明月高照,众人散去,吃喝全在舞台上。从正月开始,哪里有庙会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