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人物往事 > 正文

中国抗日老兵讲述:松山之战,死人堆成山

http://cul.sina.com.cn 2005/11/03 18:17   世界博览


云南腾冲国殇墓园中远征军将士墓碑

  松山之战,死人堆成山

  吴大先,87岁,住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小永村。原远征军第71军28师师部上等兵,参加过松山、龙陵、芒市战役。谈到攻松山、打龙陵的惨烈,他呈现一脸悲伤:“松山阵地上敌人的机关枪炸响成一片,朝上冲的士兵像滚豆一样滚下来……”“攻龙陵老东坡时,装着炸药的汽油桶从山坡滚下来爆炸开来,冲在半坡的一连弟兄活下来的只有七八人。”

  孟存美,76岁,住隆阳区金鸡村。原远征军第71军28师84团1营2连上等兵。提到攻打松山的惨烈场面,他说现在还想都不敢想。“山头上双方死的人到处都是,转过来踩到的是死人,转过去踩着的还是死人,恐怕几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多死人。”问他当时有何想法,他说:“根本来不及有想法。前面是敌人的火力网,身后有督战队的机枪,横竖退是死,冲也是死,倒不如冲上去死得光荣。”

  李儒,85岁,原籍四川,战后落籍隆阳区金鸡村。原远征军71军1团1营1连排长,曾参加松山战役。他告诉我:“攻松山时,有时一个连打得只剩十来人,没死的也多半是腿打瘸,手打断的。死的多半是新兵,因为他们来不及好好训练就上了战场。当时负了伤我不知道,还继续往上冲,有弟兄喊:‘李排长,你挂彩了!’我一看一条腿都是血,忽然就昏倒了。”

  杨徐(徐定良),85岁,原籍四川,战后落籍保山隆阳区金鸡郑官村。原远征军第36六师107团中士,曾参加高黎贡山战役。说起打仗死人,老人心情格外沉重:“攻打松山死的人实在太多了。尸体开始还埋埋,后来人死得太多,连掩埋都来不及。在连续不断的炮击下,尸体或被炸碎,或被掀起的土石块掩埋。”他说,面对尸横遍野的战场,早已绝了活的念头。

  张金刘,84岁,原籍河南辉县,战后落籍隆阳区汉庄沙河村,原远征军106师某团1连士兵,参加过松山战役。他说他从河南灰县被抓兵后一直徒步到滇西,刚到就参加攻打松山。他们这批有百多人,可松山攻下来后只剩10多人,同村9人只有他还活着。

  崔继荣,92岁,原籍河南镇阳,现住隆阳区辛街乡辛街村。原远征军第2军某部班长,曾参加松山战役。他对打仗的概括:“打仗就是‘死活’二字。不是死就是活。那时,我是生死都不管了,打到哪里算哪里,死活由命。怕死也得死,不怕死也许不会死。”最后,他还风趣地补上一句,“当年我要是死了,今天就不会麻烦着你们了。”谈论战场生死,他乐呵呵的,透着一种坚强人格。

  98岁高龄的朱葛亮老人,河南省西花县小猪庄人氏,参加过不少战役,抗战结束后把家安在隆阳区汉庄沙河村。问起当年事,他什么都记不起,惟独只记得山山洼洼到处是枪炮声。他说“像是现在还在响着”。

  李国成,84岁,原籍河南,战后落籍隆阳区蒲缥镇杨三寨。原远征军71军88师23团1营1连中尉排长,在上海、湖北孝感等地参加过对日作战。他带领的加强排,攻下松山后活着的不到一半。他说现在老了,什么都记不住,只是一闭上眼就看见那些死去的弟兄。

  伍集元,85岁,原籍江西上高县,现住龙陵县象达街子。原远征军第2军9师25团1连准尉。去采访他时,他正一脸肃穆地端坐堂屋凝视着远山。原来,从这里可以看到当年与日军鏖战的地方。“大约是1944年6月,我连攻打大栗坡,连续几次攻击,人死多了,百多号人剩下不到一半。又补充人员继续攻,最后夺下阵地,只见碉堡内码着的是日军尸体,阵地上遍地是弟兄们的尸体。来不及挖坑掩埋,铲些黄土草草把尸体盖住。”他说敌阵地是拿下了,可一连人只能吃到5斤米的稀饭,饿着肚子熬到黄昏,却接到连夜支援三官坡的命令,连长说去了就有饭吃,于是他们饿着肚子赶了一夜。天刚亮,饥肠辘辘的士兵们又在霸王坡、三官坡与敌人交上火。

  “后来攻打狗头坡,牺牲更惨。冲上去百多人,下来只几人。连长就是在那次战斗中牺牲的。当时我又困又是饿,正伏在背包上休息,有弟兄冲我喊‘连长负伤了’。我急忙跑去,见连长肚子被炸开,肠子流在外面,疼得人都变形了,‘实在受不了,快给补一枪!’我心如刀捅,可又怎忍心对连长开枪呢?不等抬到包扎所,连长就牺牲了。回到原地,我看见我的背包被敌机枪扫得稀巴烂。连长的死,把死神从我身边引开。”

  施甸县摆榔乡下鸡茨村的杨正国、安在荣、五有赵、赵其贵、张小祥,是曾参加过松山、龙陵、芒市战役的老兵。可对当年情况却什么都回忆不起了,只是反反复复地说:打松山人死得太多了,死人堆死人,就是松山。

  杨世雄,83岁,住隆阳区永昌镇。原远征军第71军军务处中尉参谋。说起马面关战斗的惨烈,他说:“人死得太多了。原先牺牲的弟兄,被夜间的大雪和落叶覆盖,后来的部队攻击时,四处踩到雪花覆盖的尸体。当时真的是不顾命了,只要不死就往上冲。”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