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人物往事 > 正文

来自本阵营的冷箭--田汉周扬为何跟鲁迅过不去

http://cul.sina.com.cn 2006/01/05 20:29   文汇报

  作者:倪墨炎

  创造社与太阳社

  早在广州期间,创造社就已经和鲁迅联合,而这也正是鲁迅所十分愿意的。鲁迅和成仿吾等创造社作家共同签名于《中国文学家对于英国知识阶级及一般民众宣言》;在《创造
周刊》计划复刊时,鲁迅又署名于该刊特约撰稿人首位。然而,真是风云突变,就在鲁迅到上海不久,创造社并不复刊《创造周报》,却创办了《文化批判》,批判的第一个对象就是鲁迅。于是爆发了创造社、太阳社众多成员与单枪匹马的鲁迅之间的一场大争论。说“争论”还是体面的说法,实际上是一场大围攻,大批判。

  这场大争论,参战的人不少,但没有总指挥。郭沫若远在日本,无从指挥。参战的成员是刚从日本归国的青年,学到一些马列词句,以为革命是一蹴而就的事,以一种急躁心情找革命对象;另一批是从革命前线退回到上海的老战士,对革命失败很不服气,也以一种急躁心情找革命对象。两种急躁的人合成一股狂躁的力量。

  创、太两社批判、攻击鲁迅是些什么内容呢?一、对于鲁迅的“定性”,并无统一口径。冯乃超说鲁迅是“追悼没落的封建情绪”,“是社会变革期中的落伍者”,是“人道主义者”,是“隐遁主义者”。成仿吾说鲁迅是“闲暇,闲暇,第三个闲暇”,“以趣味为中心的生活基调”,“在小天地中自己骗自己的自足”。李初黎说鲁迅是“中国的堂吉诃德”,是“堂鲁迅”。郭沫若说“鲁迅是二重的反革命的人物”,“是一位不得志的Fascist (法西斯蒂)”。二、否定鲁迅作品的社会意义。这个说:“鲁迅的创作,没有现代的意味”,“不是这个时代的表现者”。那个说:“死去了的阿Q的时代”,鲁迅作品“只能代表清末以及庚子义和团暴动时代的思想”。还有的说:“除了《语丝》等早已固结而反动之外”,“我们的新文学”,“内容已陈旧”,“样式已没落”。三、对鲁迅人身攻击。“绍兴师爷”,“醉眼矇眬看人生”,“满口黄牙”,“狂吠”,“买一本《呐喊》,每天上厕所时撕一张”,等等。这场论争,看起来很热闹,真正认真的深入一点的理性分析却很少很少,所以鲁迅说没有一个能击中其要害。

  这场闹剧的消极意义是:开创了我们意识形态领域中学术争论、文艺争论,不是说理而是乱戴帽子乱打棍子的恶劣作风和学风。这种“论争”不能发展学术,不能发展理论,不能团结应团结的人而只能伤害人,其不少“大批判语言”还源远流长地流传下来,至今还有人颇为留恋,甚至拿来作为“敲门砖”。这场闹剧对鲁迅也有消极影响。从《两地书》等文字中,可以看到鲁迅曾拟回北平去,利用北京图书馆的丰富藏书,去写《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字变迁史》。正如冯雪峰在《回忆鲁迅》中所说:“在鲁迅先生的发展的途中,也遇到过几次危机,很可能使他退隐于‘艺术之宫’或‘学术的殿堂’。”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640,000篇。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