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经国的共产党员秘书余致浚:办生活书店的斗争 | ||
---|---|---|
http://cul.sina.com.cn 2006/01/17 16:00 炎黄春秋 | ||
办生活书店的斗争 在广州、武汉被日寇侵占后,抗战形势出现逆流,汪精卫公开投敌,日寇大力诱降,国民党内部的投降派大肆活动。这些顽固派的主攻矛头都集中到主张抗日最坚决的共产党方面,于是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第一次反共的逆潮。1939年春南昌沦陷后,江西境内国民党右派又大肆散布亡国论调,动摇人民抗敌意志,取缔爱国青年抗日救亡活动。如读书会、歌咏 生活书店留下的书刊是极其丰富的,是一些社会上迫切需求,内容进步,在国民党黑暗统治下很难看到的新的图书刊物。于是葛洛就积极筹备新书店的开张工作。他向蒋经国举荐吴越担任书店经理。吴越是他上海时的朋友,1937年抗战初到了延安,入“抗大”第一期学习,毕业后到南昌来找他做抗战工作。他曾介绍吴到“江西政治讲习院”,蒋经国担任总队长的“政训大队”第三期训练班受训待业。蒋经国同意了这个推荐,任命吴越为书店经理。书店取名“江西文化服务社”。蒋指令葛洛全面负责,实际老板还是蒋经国。 当时,他们知道国民党的地方党部对书店等文化单位十分苛求,必定会来无理取闹。他就同蒋经国商定,对书店发行的书刊,规定一条原则,必须有当地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审查证。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属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领导,有凭据就好出售书。 江西文化服务社正式开张后,吸引了众多渴望了解新形势、新知识新书的读者,广大群众高兴地把店堂挤得水泄不通,他们开架任读者自由选择阅读。只读不买者,也同样欢迎。还提供热水,供读者饮用。于是书架前许多读者席地而坐,贪婪地阅读起来。书店的名声也不胫而走,附近各地,以至东南五省渴望读书、购书的青年纷纷向赣州涌来,很快书刊被销售一空。吴越就赴桂林去购买新书,并留下书款,要求寄到赣州来,但声明一点:所有寄来的新书,都必须有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的审查证。 书店在受到广大读者欢迎的同时,果然受到了国民党特务的干扰和捣乱。这些特务也知道书店老板是蒋经国,不敢过分无理,但还是常来书店找岔子。一次,三青团书记陈宗滢拿了一本桂林生活书店出版的书,对吴越说,这本书有宣传共产党的内容,不能出售。吴越一看书的背面印有“桂林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的审查证,就对陈说,蒋专员说过,凡有审查证的书刊,都可以出售,不同意收起来,两人便争吵起来,各不相让。陈非常生气,拿了这本书去找蒋经国评理,蒋拿了这本书,看了看内容,又把背面的审查证看了,笑着对陈说:这本书是桂林出版的,他们当地“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既已审查通过,又何必节外生枝,干预这件事。陈碰了一个软钉子,也就灰溜溜地走了。 陈见多次找岔子未得逞,不久,就当面向蒋经国提出把书店划归三青团办。蒋当初并未同意,随便搪塞了过去。但陈执意不从,蒋就找葛洛和吴越共同商量对策。葛洛谈了他的想法:第一,书店可以名义上给三青团办;第二,书店名称也可以随他们更改;第三,书店的人权、财权、营业权仍归专署领导,三青团不得过问;第四,书店现有的经理和工作人员,维持原状,不得更动。蒋经国同意了葛洛的意见,就找陈谈了,陈全部接受这样做法。于是书店名义上归三青团管,并改名《青年书店》,陈宗滢表面上接收了这个书店,实际上一点没有得到好处。又过了一段日子,陈宗滢看见书台上新摆出的《新华南》半月刊,对吴越说,这本杂志有问题,收起来。吴越拿起这本杂志,见后面有图书审查证,就对他说,这本杂志是有审查证的,按规定可以卖。陈执意不从,吴不便同他辩论,就把书台上的《新华南》半月刊全部收起来了。陈见状笑笑走开了。然而,从此也就引来了祸端。 |